探索夏文化,由於缺乏可資研究的歷史文獻,故而是以考古資料為主,後世間接史料為輔的。綜合考古學、歷史學的研究成果、中國夏代已初步進入信史時代。夏人活動的地域主要是黃河流域。考古學家認為“二里頭文化”為夏文化(以河南省偃師縣二里頭遺址命名)。山西夏縣東下馮遺址的1—4期,即被定為二里頭文化東下馮型別。山西有堯都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及夏墟的傳說,四地皆在晉南,古稱冀州。由於考古遺址的發現,使得關於堯、舜、禹在山西境內活動的文獻記載及與之相關的歷史傳說感覺都言有所本了。也由於堯、舜、禹部落的活動,冀州之地在遠古時期也就自然而然地被視為中心,於是,後世也就有了“中冀”、“冀方”、“中國”等等稱謂。長治西距晉南不遠,在夏代屬於冀州之域,考古上與晉南基本歸屬於同一區系型別,大量文獻資料與汾河下游、漳河流域發掘、發現的二里頭型別文化遺址,可以證明晉南、晉東南地區在夏代曾是夏人聚居活動之重要地區。
夏代文化遺址長治發現不少,除見於前述的北石槽、小神村遺址的文化層中外,重要的還有長子縣北高廟文化遺址。此遺址文化層內涵豐富,從採集的陶片標本分析,地層中包含有從二里頭夏代到二里崗早商時期的文化遺存,可惜未進行完全發掘,真正廣泛的內容有待今後工作中認識。此外還在長治市郊區交漳、壺關縣固村、平順縣西溝、黎城縣李莊、路堡、長子縣東龍頭、沁源縣王家元等地也發現了夏代文化遺址。
探索夏文化,由於缺乏可資研究的歷史文獻,故而是以考古資料為主,後世間接史料為輔的。綜合考古學、歷史學的研究成果、中國夏代已初步進入信史時代。夏人活動的地域主要是黃河流域。考古學家認為“二里頭文化”為夏文化(以河南省偃師縣二里頭遺址命名)。山西夏縣東下馮遺址的1—4期,即被定為二里頭文化東下馮型別。山西有堯都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及夏墟的傳說,四地皆在晉南,古稱冀州。由於考古遺址的發現,使得關於堯、舜、禹在山西境內活動的文獻記載及與之相關的歷史傳說感覺都言有所本了。也由於堯、舜、禹部落的活動,冀州之地在遠古時期也就自然而然地被視為中心,於是,後世也就有了“中冀”、“冀方”、“中國”等等稱謂。長治西距晉南不遠,在夏代屬於冀州之域,考古上與晉南基本歸屬於同一區系型別,大量文獻資料與汾河下游、漳河流域發掘、發現的二里頭型別文化遺址,可以證明晉南、晉東南地區在夏代曾是夏人聚居活動之重要地區。
夏代文化遺址長治發現不少,除見於前述的北石槽、小神村遺址的文化層中外,重要的還有長子縣北高廟文化遺址。此遺址文化層內涵豐富,從採集的陶片標本分析,地層中包含有從二里頭夏代到二里崗早商時期的文化遺存,可惜未進行完全發掘,真正廣泛的內容有待今後工作中認識。此外還在長治市郊區交漳、壺關縣固村、平順縣西溝、黎城縣李莊、路堡、長子縣東龍頭、沁源縣王家元等地也發現了夏代文化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