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218963329742

    我理解的委婉、含蓄妙不在晦澀,或從始自終的隱而不顯;而在於它乍明乍滅,遊移於似與不似間,千迴百轉後,卻

    “終不一語道破”。

    明明像是窺見了什麼,又似乎什麼都沒有。

    《夜雨寄北》的含蓄、蘊藉妙在它完美的結構。

    1. 兩個迴環,abab式的若隱若現

    君問歸期未有期(似是掛念)若有

    巴山夜雨漲秋池(只寓風物)似無

    何當共剪西窗燭(欲談情思)若有

    卻話巴山夜雨時(還言風物)似無

    2. 細緻到每句裡還含蘊了更微妙的起伏

    君問歸期未有期(有期,還無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夜雨無心,卻為言情而非寫景)

    何當共剪西窗燭(片刻瑣事,但喻此生互訴衷腸)

    卻話巴山夜雨時(秉燭夜話,卻似憶景而非訴情)

    如此,

    若以a表示抒懷,b表示藏情。這詩的結構大致是

    a(ab)

    b(ab)

    a(ab)

    b(ab)

    或許這封家書再寫下去亦會是ababababab…

    隱與顯跌宕交錯,最後收於“隱”,終不一語道破。

    3. 時空

    君問歸期(過去)未有期(未來)

    巴山夜雨漲秋池(現在)

    何當共剪西窗燭(於現在憧憬未來)

    卻話巴山夜雨時(於未來回溯現在)

    君問歸期未有期(此地/故土)

    巴山夜雨漲秋池(此地)

    何當共剪西窗燭(於此地遙念故土)

    卻話巴山夜雨時(於故土回憶此地)

    由“此時此地”的巴山夜雨

    遙想“彼時故土”的巴山夜雨。

    詩歌裡時空交錯下往往會產生第四個維度,允許意義無限延伸。這四維空間裡,“想家”與“想你”的愁思,被兩個輕描淡寫的“巴山夜雨”,極盡描摹。

    這是人情與物理,真實與虛幻,現在與未來相互滲透而衍生的無限。錯落,悠遠,含蓄。

    含蓄,奇絕。

    ——————————————————————

    瀏覽到這題,還沒完全反應過來,腦子裡馬上就蹦出“何當共剪西窗燭”,嚇了一跳 …

    看很多提到“今晚月色真美”,其實以《夜雨寄北》的方式解釋下這句也不錯。

    你問歸期,吶,我這今晚月色真美。

    以後啊,想聽你聊詩歌與小時候。

    嗯?沒什麼,你看今晚月色真美。

    =_=

    “寶簾閒掛小銀鉤”式,極“輕”的腔調收尾,絕對是撩妹好句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南唐詞人李煜和唐朝詩人李白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