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提要:本文理論聯絡實際地論述了在聾校語文教學改革中,如何根據聾生的認知和學習特點,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資訊科技,實現兩者的高效整合,達成全面提高聾校語文教學質量的最終目標。關鍵詞:聾校 語文教學 有效利用 資訊科技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資訊科技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在“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教育改革程序中,資訊科技正在發揮著前所未有的作用。在聾校語文教學改革中,如何根據聾生的認知特點,充分與合理地利用資訊科技,全面提高聾校語文教學質量是我們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資訊科技在聾生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聾校義務教育課程設定方案》中明確指出:聾校要大力推進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充分利用聾校專用設施裝置,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學習工具。聾生的感官代償功能決定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聾校學科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聾生的這種代償表現在對非聽力感官的依賴,眾所周知,對聾生起著重要作用的感官代償功能是他們的視覺功能。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必須重視運用聾生依賴視覺進行學習的模式。1、舉象解讀需要資訊科技所謂“象”就是語言文字的三種表現:形象、印象、意象。“舉”就是呈現、開啟,就是讓它像網頁一樣呈現在學生的面前。所謂“舉象”就是將語言文字還原成一定的形象、印象和意象,從而使學生在“象”的基礎上實現從“言”到“意”和從“意”到“言”的過程。象是最生動的、最豐富的。在我們語文教材中,大量的語言文字指向生活本身,指向事件本身,指向人物本身,而這些人物、事件、情節就由象組成,由一個個生動豐富、充滿感性的語言的象組成。“舉象”就是回到象,就是回到語文的源頭活水。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資訊科技將聾生難以理解的抽象的文轉化為一個個鮮活的形象,引領聾生真正看到語言文字背後的東西,這就是舉象的意義。其實所有的象都來自學生的生活體驗,而資訊科技可以將之復現,這樣非常有利於聾生將文字的語言文字逐漸轉化為自己的語言文字,積累為自己的東西,這才是學到了活的語言。總之,將言語還原成畫面、場景和情節的解讀方式,是一種更接近文學閱讀、更貼近兒童言語學習的方式,也最符合聾生語言學習的特點和需要。2、學習語言需要資訊科技在低年級字詞教學中利用資訊科技,可以做到視聽結合、動靜結合、寓教於樂,讓聾生在看中學、聽中學、玩中學、做中學,特別是對不同的空間進行靜態或動態組合,以此補償聾生生活經驗的不足,使其逐步形成完整與正確的概念。在中年級句子教學中利用資訊科技,可以直觀地讓聾生掌握詞語的正確搭配以及符合漢語語法的正確語序,以便聾生及時模仿與矯正。在高年級篇章教學中利用資訊科技,可以將相同型別的閱讀材料收集起來,建立閱讀理解材料庫,可以利用網路方便聾生的閱讀和學習,也可以利用資訊科技加強“讀寫”訓練,有效促進聾生掌握語言文字。3、品味語言需要資訊科技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我們的語文教學應引導聾生品味語言,從而摸索語言規律,獲得言語智慧,得到人文精神的滋養,使我們的語文課充滿濃郁的語文味。如:在《春》一課的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仔細品味課文語言的興趣,我利用網路蒐集素材,製作了展示課件--《春花欣賞》,動感影片創設生動逼真的情境,喚起學生豐富的想象,感受春天的生機和美麗,引領學生進入描寫的情境,品味文章中優美的語言,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達到親情、生情的目的。學生處在這樣適宜的情境中,產生了積極的反應,主動興奮地投入到了學習過程中去。4、突破難點需要資訊科技聾生的認知由於受生理、心理、年齡、生活經驗等多方面的影響,他們理解、感受語言的能力比較弱,尤其對一些抽象的語言文字--離聾生生活實際較遠的內容,理解就更加困難。那麼就需要教師為聾生提供學習的“媒介”,突破學習中的難點,轉化學習內容的呈現形式。如:《人造琥珀》這一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琥珀是怎樣形成的。開始,教師嘗試用單純講解的方法,讓學生理解琥珀是什麼,它是怎樣形成的,可絕大部分學生都不能理解。後來,筆者就嘗試透過運用網上相關的教學課件並加以加工、完善,將琥珀的樣子、遠古時代的環境、蒼蠅和蜘蛛的行動及巧合、松脂球變成化石的經過、發現的過程等製作成若干個小模組,一步一步地展示給學生看,如點選“松林與海水”課件,便會出現地殼變化使海水淹沒松林的場景,並可以清楚地看見水下的松樹如何慢慢腐爛,松脂球脫落出來,一齊深埋在淤泥裡的情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透過直觀藉助課件較快並較好地理解了這一教學難點。5、廣聞博收需要資訊科技21世紀,資訊科技在各領域中廣泛應用,資訊的獲取、分析、處理、釋出和應用能力將成為衡量現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標誌。網路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任何教育環境所無法提供的資訊資源,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反饋迅捷,為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教學環境。資訊科技的廣泛應用為聾生打開了認識世界的一個視窗,利用資訊科技可以讓聾生廣聞博收,開闊聾生視野。可以這樣說,目前的網際網路是培養聾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廣闊天地,只要我們很好地引導聾生掌握資訊科技,就可以讓聾生獲得空前的知識積累,極大地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奠基。總之,資訊科技在聾校語文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極大地豐富了教學的表現手法和表現形式,擴充套件了聾生接受資訊的角度和渠道,擴大了聾生的知識面,增強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感染力,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效率。 二、在聾生語文教學中運用資訊科技必須注意的幾個問題我們在利用資訊科技時必須考慮到聾生生心理特點,關注到聾生語文學習的特點、需要以及聾校閱讀教學本身的特點,否則就會給閱讀教學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1、不讓資訊科技的使用影響聾生語言實踐的時間形成和發展聾生的語言是聾校的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離開了聾生的語言實踐,就談不上語文教學了。實踐證明,聾生只靠眼睛獲取語言資訊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們必須控制好資訊科技運用的時間,把握好資訊科技運用的時機,不讓資訊科技的使用影響聾生語言實踐的時間,讓資訊科技真正成為聾生語文學習的有效工具。2、不讓資訊科技的使用限制聾生自由想象的空間語言文字是一個抽象的文字組合,需要讀者藉助自己的經驗和認識讀出形象、讀出意義。有些精練傳神的語言是多媒體演示也難以媲美的,是需要學生依據課文語言展開豐富多彩的想象的。如果我們一味去追求使用資訊科技,勢必會影響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個性化感受與感悟,阻礙學生獨特的想象與個性化的體驗。加之多媒體大多是教師的精神產品,不可避免的染上教師的色彩,這其中的“引導”和“暗示”有先入為主的效果,限制個人想像、獨特體驗,特別是對教材的大膽質疑和有益補充,其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所以,科學合理使用資訊科技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3、不讓資訊科技的使用影響課堂教學的生成效果我們說,學生對於學習內容的原始學習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必須根據依據學生的原始理解預設我們的教學,並且在教學過程中“依學而導”,不斷促成動態生成。所以我們在課前運用資訊科技設計好的內容和程式必須服從於現實課堂教學的變化和聾生即時的學習需要,不能按部就班地將所有預設全部展示給學生,灌輸給學生,否則資訊科技的運用就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又回到傳統的“授--受教學模式”。4、不讓資訊科技的使用影響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 在聾校語文教學中,我們千萬不能因為使用資訊科技而忽略了聾生學習語言的獨特方式。聾生學習語言,不但要理解具體的語言文字,同時還要藉助於對語言文字的學習,來習得規範的口型和手語,而這些內容的學習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於學生的視覺器官,依賴於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如果我們毫無節制地使用資訊科技,就會喪失很多師生之間的交流時間,這樣一來,就會丟失許多有效的語言資訊內容,從根本上降低語文教學的有效度。總之,我們在聾校語文教學中,我們要科學、合理地利用現代資訊科技,一定不能忽視聾校語文教學的特點。
文章提要:本文理論聯絡實際地論述了在聾校語文教學改革中,如何根據聾生的認知和學習特點,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資訊科技,實現兩者的高效整合,達成全面提高聾校語文教學質量的最終目標。關鍵詞:聾校 語文教學 有效利用 資訊科技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資訊科技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在“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教育改革程序中,資訊科技正在發揮著前所未有的作用。在聾校語文教學改革中,如何根據聾生的認知特點,充分與合理地利用資訊科技,全面提高聾校語文教學質量是我們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資訊科技在聾生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聾校義務教育課程設定方案》中明確指出:聾校要大力推進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充分利用聾校專用設施裝置,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學習工具。聾生的感官代償功能決定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聾校學科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聾生的這種代償表現在對非聽力感官的依賴,眾所周知,對聾生起著重要作用的感官代償功能是他們的視覺功能。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必須重視運用聾生依賴視覺進行學習的模式。1、舉象解讀需要資訊科技所謂“象”就是語言文字的三種表現:形象、印象、意象。“舉”就是呈現、開啟,就是讓它像網頁一樣呈現在學生的面前。所謂“舉象”就是將語言文字還原成一定的形象、印象和意象,從而使學生在“象”的基礎上實現從“言”到“意”和從“意”到“言”的過程。象是最生動的、最豐富的。在我們語文教材中,大量的語言文字指向生活本身,指向事件本身,指向人物本身,而這些人物、事件、情節就由象組成,由一個個生動豐富、充滿感性的語言的象組成。“舉象”就是回到象,就是回到語文的源頭活水。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資訊科技將聾生難以理解的抽象的文轉化為一個個鮮活的形象,引領聾生真正看到語言文字背後的東西,這就是舉象的意義。其實所有的象都來自學生的生活體驗,而資訊科技可以將之復現,這樣非常有利於聾生將文字的語言文字逐漸轉化為自己的語言文字,積累為自己的東西,這才是學到了活的語言。總之,將言語還原成畫面、場景和情節的解讀方式,是一種更接近文學閱讀、更貼近兒童言語學習的方式,也最符合聾生語言學習的特點和需要。2、學習語言需要資訊科技在低年級字詞教學中利用資訊科技,可以做到視聽結合、動靜結合、寓教於樂,讓聾生在看中學、聽中學、玩中學、做中學,特別是對不同的空間進行靜態或動態組合,以此補償聾生生活經驗的不足,使其逐步形成完整與正確的概念。在中年級句子教學中利用資訊科技,可以直觀地讓聾生掌握詞語的正確搭配以及符合漢語語法的正確語序,以便聾生及時模仿與矯正。在高年級篇章教學中利用資訊科技,可以將相同型別的閱讀材料收集起來,建立閱讀理解材料庫,可以利用網路方便聾生的閱讀和學習,也可以利用資訊科技加強“讀寫”訓練,有效促進聾生掌握語言文字。3、品味語言需要資訊科技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我們的語文教學應引導聾生品味語言,從而摸索語言規律,獲得言語智慧,得到人文精神的滋養,使我們的語文課充滿濃郁的語文味。如:在《春》一課的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仔細品味課文語言的興趣,我利用網路蒐集素材,製作了展示課件--《春花欣賞》,動感影片創設生動逼真的情境,喚起學生豐富的想象,感受春天的生機和美麗,引領學生進入描寫的情境,品味文章中優美的語言,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達到親情、生情的目的。學生處在這樣適宜的情境中,產生了積極的反應,主動興奮地投入到了學習過程中去。4、突破難點需要資訊科技聾生的認知由於受生理、心理、年齡、生活經驗等多方面的影響,他們理解、感受語言的能力比較弱,尤其對一些抽象的語言文字--離聾生生活實際較遠的內容,理解就更加困難。那麼就需要教師為聾生提供學習的“媒介”,突破學習中的難點,轉化學習內容的呈現形式。如:《人造琥珀》這一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琥珀是怎樣形成的。開始,教師嘗試用單純講解的方法,讓學生理解琥珀是什麼,它是怎樣形成的,可絕大部分學生都不能理解。後來,筆者就嘗試透過運用網上相關的教學課件並加以加工、完善,將琥珀的樣子、遠古時代的環境、蒼蠅和蜘蛛的行動及巧合、松脂球變成化石的經過、發現的過程等製作成若干個小模組,一步一步地展示給學生看,如點選“松林與海水”課件,便會出現地殼變化使海水淹沒松林的場景,並可以清楚地看見水下的松樹如何慢慢腐爛,松脂球脫落出來,一齊深埋在淤泥裡的情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透過直觀藉助課件較快並較好地理解了這一教學難點。5、廣聞博收需要資訊科技21世紀,資訊科技在各領域中廣泛應用,資訊的獲取、分析、處理、釋出和應用能力將成為衡量現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標誌。網路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任何教育環境所無法提供的資訊資源,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反饋迅捷,為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教學環境。資訊科技的廣泛應用為聾生打開了認識世界的一個視窗,利用資訊科技可以讓聾生廣聞博收,開闊聾生視野。可以這樣說,目前的網際網路是培養聾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廣闊天地,只要我們很好地引導聾生掌握資訊科技,就可以讓聾生獲得空前的知識積累,極大地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奠基。總之,資訊科技在聾校語文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極大地豐富了教學的表現手法和表現形式,擴充套件了聾生接受資訊的角度和渠道,擴大了聾生的知識面,增強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感染力,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效率。 二、在聾生語文教學中運用資訊科技必須注意的幾個問題我們在利用資訊科技時必須考慮到聾生生心理特點,關注到聾生語文學習的特點、需要以及聾校閱讀教學本身的特點,否則就會給閱讀教學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1、不讓資訊科技的使用影響聾生語言實踐的時間形成和發展聾生的語言是聾校的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離開了聾生的語言實踐,就談不上語文教學了。實踐證明,聾生只靠眼睛獲取語言資訊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們必須控制好資訊科技運用的時間,把握好資訊科技運用的時機,不讓資訊科技的使用影響聾生語言實踐的時間,讓資訊科技真正成為聾生語文學習的有效工具。2、不讓資訊科技的使用限制聾生自由想象的空間語言文字是一個抽象的文字組合,需要讀者藉助自己的經驗和認識讀出形象、讀出意義。有些精練傳神的語言是多媒體演示也難以媲美的,是需要學生依據課文語言展開豐富多彩的想象的。如果我們一味去追求使用資訊科技,勢必會影響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個性化感受與感悟,阻礙學生獨特的想象與個性化的體驗。加之多媒體大多是教師的精神產品,不可避免的染上教師的色彩,這其中的“引導”和“暗示”有先入為主的效果,限制個人想像、獨特體驗,特別是對教材的大膽質疑和有益補充,其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所以,科學合理使用資訊科技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3、不讓資訊科技的使用影響課堂教學的生成效果我們說,學生對於學習內容的原始學習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必須根據依據學生的原始理解預設我們的教學,並且在教學過程中“依學而導”,不斷促成動態生成。所以我們在課前運用資訊科技設計好的內容和程式必須服從於現實課堂教學的變化和聾生即時的學習需要,不能按部就班地將所有預設全部展示給學生,灌輸給學生,否則資訊科技的運用就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又回到傳統的“授--受教學模式”。4、不讓資訊科技的使用影響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 在聾校語文教學中,我們千萬不能因為使用資訊科技而忽略了聾生學習語言的獨特方式。聾生學習語言,不但要理解具體的語言文字,同時還要藉助於對語言文字的學習,來習得規範的口型和手語,而這些內容的學習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於學生的視覺器官,依賴於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如果我們毫無節制地使用資訊科技,就會喪失很多師生之間的交流時間,這樣一來,就會丟失許多有效的語言資訊內容,從根本上降低語文教學的有效度。總之,我們在聾校語文教學中,我們要科學、合理地利用現代資訊科技,一定不能忽視聾校語文教學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