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奔跑的中年男人

    利用軍事擴張的手段來緩解資本主義德國內部的社會危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軍國主義。 說得再明白一點就是,利用軍事武力強行奪取國外市場,以便自己國內經濟體制能跟得上世界經濟的大方向。 我們可以從兩場戰爭的起因來看: 1第一次世界大戰:各個資本主義大國為重新瓜分世界(也就是瓜分經濟市場),而爆發的霸權地位大戰。 2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個資本主義大國經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世界經濟大蕭條後,國內社會階級矛盾加深,無法正常實施的生產活動,所以有一些國家就用發動戰爭的方法來緩解這場危機。(美國靠羅斯福總統的新政策度過了這段時間,所以美國是這些捲入這場戰爭的國家之中唯一一個在戰爭前期經濟還能上升的國家。) 最後總結一句:德國就是為緩解社會階級危機.經濟危機而發動兩次世界大戰

  • 2 # 名字太長我不記得

    長話短說,德國發動的兩次大戰和歐洲霸主英國和法國脫不開關係,這個和德國的地緣環境密不可分。一戰前,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值民時代,英法已經是殖民地遍佈全球的霸主級強國,德國經過俾斯麥的鐵血政策加持,雖然已經是歐洲強國,但受制於歐洲內陸的地緣條件和英法的壓制,發展空間已然觸及到天花板。所謂物極必反,發動戰爭打破當時的秩序重新劃分勢力範圍似乎是德國的必然選擇。結果就不用說了,德國被摁在地上狠狠地磨擦了,這還不算完,做為戰敗國的德國,被一戰後的秩序壓制到當孫子的資格都沒有,因此說,在歐洲這個龜裂的地緣板塊上,單純一點說,二戰是一戰的延續!

  • 3 # 東斯坦因

    兩次世界大戰,說白了就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為了爭權奪利而發動的戰爭,沒有誰對誰錯,大家都是為了利益。德國發動世界大戰的時候,實力也是異常雄厚,並不能說是毫無勝算吧。因此在發動戰爭時德國並不認為自己一定失敗。

    德國抓住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機遇,建立了完善發達的工業體系。經濟總量更是彎道超車,超越了英法兩個老牌帝國主義強國,躍居世界第二,歐洲第一。不過德國不像美國和俄國國那樣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所以德國本土市場在德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下很快就飽和了,德國遇到了瓶頸。而德國想要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就必須要大力的拓展海外市場,來為德國的發展,提供持續的動力。

    可是當德國舉目四望的時候,卻發現世界絕大部分的市場和原料產地,都被英國和法國為首的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瓜分了。而且英法等老牌強國在各自的勢力範圍內實行嚴格貿易保護政策,使得德國根本無法進入這些市場。這一切就好像是枷鎖一樣禁錮著德國,影響了德國的整體發展。

    老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馬克思也曾說過:如果有10%的利潤,資本就會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資本就能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一切,為了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死的危險。

    透過發動世界大戰,掀翻英法對世界的統治,奪取世界霸權,這其中的利益,遠超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在如此巨大的利益面前,德國決定鋌而走險發動世界大戰也就不足為奇了。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 4 # 大東北的小豆包

    德國是世界格局的挑戰者,所以某種程度上,應該感謝德國不斷的對舊的世界格局發起衝擊,才最終導致了昔日的帝國的最終衰落。

    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起國,英國在19世紀在聯合歐洲各國成功幹掉了拿破崙帝國以後,英國成為世界霸主,英國不僅利用其在海上無可爭議的優勢,統治著世界上最廣大的海外殖民地,而且在陸地也享有優勢 ,於是英國成為世界上無可爭議的霸主。此後歐洲大陸風雲激盪,英國在世界依靠海軍力量維持著霸權,在陸地上卻又實行均勢政策,防止新的帝國崛起,來挑戰英國,於是世界上建立英國為世界霸主,但法國在歐洲大陸享有巨大影響了的世界格局模式。

    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在世界範圍有著超級霸權

    19世紀下半葉,中歐的普魯士王國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率領下,掀翻了歐洲的拿破崙第二帝國,掃除了歐洲統一的最大障礙,重新統一了德國,建立德意志帝國,史稱德意志第二帝國。而此時正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東風吹起,於是德國藉助第二次工業革命後程發力,經濟實力特別工業實力得到迅速發展,並在19世紀末取代英國成為歐洲第一經濟強國。同時早在1871年在普法戰爭擊敗法國後,德國就取代法國建立了歐洲最強陸軍,也就是說此時的德國擁有最強陸軍和最強的經濟實力,但是在國際殖民地不多,影響力不大,顯然德華人需要更多的話語權。

    於是德華人特別是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想要做的就是要挑戰英國,怎麼挑戰呢?當然是發展海軍,特別是威廉二世到英國訪問見到了自己的表業也就是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後,對德國海軍規模深深感到了自卑,對英國海軍規模羨慕至極,於是德國開始大規模的建造海上力量,並真的建立起龐大的海軍,到一戰前德國的海軍規模已經升至世界第二。

    一戰前德國建立世界第二的龐大海軍

    而眼見德國的海軍、陸軍發展的咄咄逼人,英國也不管德國皇帝是自己的表弟了,於是歐洲各國開始拉幫結派的搞團伙對抗,德國選擇同樣為德意志文化的奧匈帝國,而德國與法國是宿敵,沙俄與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問題上也勢同水火,於是這兩個國家都成為了英國盟友,義大利與法國爭奪突尼西亞失敗,也一怒之下加入德國陣營,不過在正式開打之後,義大利又跟著英國混了,一切準備就緒1914年一戰開打,儘管德國陸軍在西線和東線表現都不錯,但是無奈敵人太多,後來美華人也加入英華人協約國陣營,而海軍最終還是打不過英國,最終1918年德國戰敗。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失敗,德國遭到協約國《凡爾賽和約》的懲罰,海外殖民地全部丟失,東部領土唄分割給新成立的波蘭,西部的阿爾薩斯和洛林重新給讓給法國,陸軍規模受到嚴格限制,海軍和空軍被閹割,而且德國還揹負著鉅額的戰爭賠款。

    《凡爾賽和約》在廣大德華人看來簡直是喪權辱國,不可接受,同時鉅額的戰爭賠款讓德華人喘不過氣了,也讓德華人對於協約國心生怨恨。重要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無論是西線戰場還是東線戰場都沒有在德國境內打,作為戰敗國的德國在一戰中受到的實際損失卻遠遠的少於法國,也就是說德華人雖然失敗,但是沒有被打疼,而且對於自己的失敗十分的不甘心。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顯然德國本土並不是主戰場

    一戰後德國的工業體系和設施都在,缺的只是資金,這時候美國資本來了,美國大肆在德國投資,於是德國經濟迅速復興,德國重新成為歐洲乃至世界上經濟大國。然而20世紀30年代初美國爆發金融危機,結果連帶著嚴重依賴美國資本的德國損失慘重,德國經濟遭受重創,失業率居高不下,此時曾經德軍一戰士兵,狂熱的德國民族主義分子希特勒上臺,透過宣揚民族主義獲得民眾支援,之後透過大力發展基礎建設,嚴禁資金外流,掠奪富有的猶太人等方式,德國經濟實現了復興,重新武裝了軍備,崛起為歐洲第一軍事強國。

    既然實力有了,那麼當然要拆掉德華人身上的枷鎖《凡爾賽和約》但是其實德華人也並不想打什麼世界大戰,德華人先是進入《凡爾賽和約》規定的萊茵河東岸的非軍事區,接著德國吞併了《凡爾賽和約》嚴禁與德國合併的奧地利,然後德華人成功的讓匈牙利納粹化,接下來就是吞併蘇臺德地區和整個捷克斯洛伐克,德國的這些動作,英法都給予了預設。

    二戰爆發前的德國已經吞併奧地利、捷克和匈牙利

    接下來,德國閃擊了波蘭,英法終於對德國宣戰了,但也是宣而不戰,眼看著德國將他們的豬隊友波蘭吞併。而後德華人為了打破英法的封鎖,開始經營北歐,英法都進行了參戰,不過還是德國取勝,接著德國就直接發起了法國戰役,席捲整個西歐。結果就是法國投向了,英華人跑了,德國終於實現了一戰時期的戰略構想,然後戰爭向更廣泛的海洋發展,規模也是遠非政治家們能夠控制。

    二戰中德國勢力的最大範圍

    於是戰爭規模越來越大,不過最後雖然德國最終輸掉了二戰,但是也終結了英法的世界強權地位,特別是英國殖民體系徹底瓦解,而伴隨而來是美國、蘇聯及其他大國的崛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百家姓中的“趙錢孫李”中的“趙”排在頭一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