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仁勇校尉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率11萬多大軍兵分三路遠征噶爾丹(注意不是準噶爾汗國,兩者差異非常大),西路軍(約3.5萬人)在昭莫多捕捉到噶爾丹主力(五千餘人),大勝噶爾丹。噶爾丹軍戰死兩千餘人,被俘數百,勢力遭到毀滅性打擊。

    噶爾丹曾經是一位雄才大略的遊牧民族梟雄,帶領準噶爾部建立了雄踞西域的準噶爾汗國。1688年,噶爾丹率軍三萬遠征蒙古高原時,後方的準噶爾汗國被其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篡奪,噶爾丹成為一隻孤軍,同時與蒙古高原的蒙古人、準噶爾汗國、清朝政權為敵。

    (噶爾丹)

    1690年,噶爾丹曾經率2萬人深入漠南,大敗各部蒙古人,並在烏爾會河之戰大敗2萬多清軍。之後噶爾丹和六七萬清軍大戰於距離北京只有700裡的烏蘭布通,戰場上雙方不分勝負,清軍損失更大。但噶爾丹沒有一戰徹底擊垮優勢清軍,清軍後援還在不斷趕來,噶爾丹只能撤退,撤退途中,噶爾丹軍遭遇瘟疫,損失慘重,勢力大損。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帶兵親征,欲一舉消滅噶爾丹這個隱患。清軍總計出兵11萬多人,分三路進軍,其中康熙本人隋兵力3.7萬人的中路軍行動。康熙本人帶領的中路軍到達噶爾丹宿營地時,噶爾丹提前得到訊息循逃,中路軍無功而返。幸運的是,西路軍捕捉到噶爾丹軍,雙方在昭莫多(今蒙古國烏蘭巴托附近)大戰,大約三萬五千清軍對陣五千噶爾丹軍,兵力優勢極大的清軍毫無懸念的擊敗了噶爾丹軍,斬首兩千,俘獲數百。

    (康熙)

    康熙這次親征時,噶爾丹已經實力很弱,兵力只有五六千人。清軍的難題在於成功的捕捉到噶爾丹軍,不然只能無功而返,雖然康熙本人的中路軍沒有找到噶爾丹軍,但幸運的西路軍捕捉到了噶爾丹軍,讓這次遠征沒有無功而返。

    康熙皇帝這次親征雖然戰場風險不大,噶爾丹軍實力有限,但敢於親自隨軍遠行大漠,作為一個皇帝來說也需要很大的勇氣,值得讚揚。

  • 2 # 歷史總探長

    提及昭莫多之戰,這可以說是康熙皇帝親征噶爾丹的巔峰之戰。

    此戰之後的噶爾丹雖然成功的逃跑,但是對於噶爾丹而言卻是極為致命,因為這場戰爭正是嘎爾丹很快敗亡的直接導火索。

    噶爾丹原為厄魯特蒙古中準噶爾部中的親王,在準噶爾部內部權力更迭之時,趁此機會奪得汗位,成為了準噶爾部名副其實的實際領導人。在噶爾丹成功奪取政權之後,便開始在大草原上橫行無忌,肆意侵虐其他蒙古部落,想要實現自己一統蒙古諸多部落的雄心。

    只可惜,噶爾丹遇到了此生最為強勁的對手---康熙皇帝。

    昭莫多之戰的開端緣由

    康熙三十五年,三月。

    康熙皇帝在此之前曾經多次調解噶爾丹和眾多蒙古部落之間的矛盾,但是噶爾丹依舊肆無忌憚的大草原之間瘋狂侵虐。思忖良久的噶爾丹便開始了自己的親征之路,此次親征,對於清王朝而言是有空前意義的一次帝王親征。

    清軍出兵路線

    康熙皇帝在探知噶爾丹的蹤跡之後,便親征三路大軍,準備圍剿噶爾丹。

    中路大軍:康熙皇帝親自統帥三萬大軍,由獨石口出兵

    東路大軍:薩布索帶領九千軍隊從興安嶺圍剿,攔截噶爾丹的繼續東進

    西路大軍:(共分兩路,合計四萬六千人)

    -----費揚古帶領大軍從歸化出兵

    -----孫思克帶領大軍從寧夏出兵

    西路大軍作為此次康熙親征的主力,主要負責切斷噶爾丹的後路,費揚古和孫思克兩人約定在翁金會師,隨後合力進軍至土喇,順利和康熙皇帝會師。

    在這三路大軍出兵之後,西路大軍統帥費揚古先行統帥大軍出發,準備先行在噶爾丹的必歸之路上攔截,可是西路四萬大軍在沙漠行軍,極為困難。噶爾丹在此之前又將沿路的草地盡數焚燒,數量如此巨大的清軍在沙漠上進軍,很容易被噶爾丹發現。

    孫思克為了避免大軍被噶爾丹發現,繞行原路,又遇到了大雨,作為先行軍的西路兩路大軍可以說是破費周折。不僅如此,大軍的後勤補給很快就供應不足,費揚古和孫思克兩人在翁金會師之後,費揚古當機立斷挑選了1.6萬名的精銳奇兵準備急行軍挺兵至土喇。

    可是,在康熙皇帝的中路軍挺兵至克魯倫河附近的時候,發現噶爾丹已經帶領軍隊朝著西面逃竄,噶爾丹此舉正是看中了西路軍的軟肋,西路軍行軍最為艱險,長途奔襲必定人困馬乏,對於噶爾丹而言,此時最好的進攻方案時進攻西路軍,而是正面和康熙皇帝的中路大軍衝突。

    康熙皇帝急令費揚古佔據昭莫多,一方面防止噶爾丹的意外突襲,另一方面切斷噶爾丹的退路。

    昭莫多之戰的爆發

    費揚古收到康熙皇帝的書信之後,急忙在昭莫多展開了軍事佈防。

    前鋒軍隊:400名騎兵主動引誘噶爾丹前來交戰

    西部防禦:駐守在河岸,扼守水源

    中部防禦:駐守在高地,防止騎兵的衝擊

    東部防禦:駐守在高地,防止騎兵的衝擊

    在前鋒部隊將噶爾丹的大軍引誘到昭莫多附近的時候,噶爾丹看著費揚古的防禦瞬間傻眼。費揚古的這種防禦方式讓他壓根沒有機會返回騎兵的優勢。

    從東面而來的噶爾丹只能帶領大局先行進攻東面的清軍,可是東面是清軍主帥費揚古親自駐守,想要輕而易舉拿下這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清軍西面的河岸又和中部防禦的清軍形成聯結,噶爾丹想要衝到西部河岸,從側翼進攻,必然要被清軍的東路防禦和中部防禦的清軍圍攻,思前想後的噶爾丹最終選擇了逐個擊破的方式。

    雙方交戰階段

    噶爾丹想要從東面打到西面,首先要面臨的仍然是費揚古佔據的東面高地。

    可是,噶爾丹軍隊為清一色的騎兵部隊,在高地面前完全失去了噶爾丹引以為豪的騎兵衝擊作用。噶爾丹下令所有人下馬硬衝,力求攻下費揚古駐守的東部防禦線。費揚古看著噶爾丹放棄了騎兵,遂決定利用一部分戰馬置於軍前,弓箭手藏於戰馬之後,射殺前來硬衝的噶爾丹軍隊。

    費揚古的這種做法很快就讓噶爾丹的軍隊死傷慘重,然而費揚古也面臨一個問題,那些被費揚古所依仗的戰馬在倒下之後,越累越高,完全擋住了弓箭手的射程,費揚古在一部分戰馬之後,才選擇了盾兵站立於陣前防禦,弓箭手依舊藏於後方進攻。

    與此同時,費揚古開始轉守為攻,憑藉盾兵的天然防禦,開始朝著噶爾丹不斷進攻的軍隊步步推進。

    噶爾丹的軍隊即便面臨很大的劣勢,依舊不斷的衝擊費揚古所駐守的高地,死戰不退。

    雙方一度進入緊張的對峙階段,然而在高地上指揮的噶爾丹卻意外發現了一個問題:

    噶爾丹的前方軍隊在不斷衝擊,後方軍隊卻紋絲不動。一般而言,行軍打仗的正面衝擊,主帥往往都會下令選擇交替衝鋒,不會僅僅讓前軍部隊一直衝鋒。

    可是噶爾丹的軍隊為何如此異常?

    費揚古猜測噶爾丹的後軍必定為糧草輜重,可是噶爾丹在下令攻打高地的時候,主力部隊機會都集中在了東部的高地之地,恰恰疏忽了後方的防禦。費揚古先下令讓西側河岸的騎兵一探真假,在確定為糧草輜重之後,河岸的騎兵火速朝著噶爾丹後軍衝殺過去,後軍士兵大亂,直接影響了正在衝擊的前軍,費揚古找準戰機,高地之上的清軍全部出擊,憑藉高地優勢,那些衝高地之上衝下來的騎兵讓噶爾丹已經大亂的軍隊毫無招架之力。

    費揚古為了能夠徹底肅清噶爾丹的勢力,趁夜追襲三十多里地,可是噶爾丹最終還是帶領數騎逃跑。

    最後說說昭莫多之戰的影響:

      昭莫多之戰雖然讓噶爾丹逃跑,可是此次的噶爾丹勢力大減,兵威遠遠不是以前所能相比,幾乎是窮途末路。而這一次之後,康熙皇帝二徵噶爾丹,三徵噶爾丹,直到噶爾丹飲藥自盡,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昭莫多戰役的影響無疑是空前巨大的,它不僅僅給噶爾丹帶來了空前巨大的影響,也為康熙皇帝此後徹底平定西北之地的噶爾丹叛亂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更好的經營夫妻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