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口一塊豆腐乳

    題破山寺後禪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題目的“後禪院”不可忽略。寺廟裡的建築一般分兩部分,一部分供信眾燒香禮佛,供住院僧侶唸經禮拜,這部分是對外開放的;另一部分是僧人的住所,是不對外開放的,這首詩中說的後禪院正是這一種 ---- 也正因為此,才有“曲徑通幽“的事情出現。至於常建不是僧人,為何能去後禪院題詩,這大概是因為他有一些普通人沒有的關係吧。破山寺在江蘇常熟,始建於南朝。具體資料可見這裡。我以為,這首詩好在兩個地方。第一,景隨步移,每一聯都是遊寺不同階段的所見所聞,而每句情趣也跟著有所演進。第二,有禪意,幾乎每句都可以理解為悟禪事。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初日是剛升的太陽。這個可以和後面“山光”、“鳥”聯絡起來讀 ---- 清晨的山裡,有Sunny,有鳥叫。何等清爽。高林,除了指樹木高大環境清幽外,還指寺廟,因佛教裡把寺廟稱為“叢林”。網上說佛教起源於印度,當時當地種姓制度森嚴,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資格住到一起;而佛教裡允許所有信徒不分種姓住到一起去修行,這個地方就稱為叢林;與此對應,還有那種只有少數幾個人住在一起自己修行的,類似於今天的精舍。所以,也有初日照寺廟的意思。“初日照高林“,我反覆讀過好多遍後,在音韻上覺得頗有一點“清朗”的感覺;一開始我只是覺得這五個字很稀疏平常,都沒有加以留意。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幽處自然指後禪院。這裡的斷句應是“曲徑|通|幽處“;我一開始讀成了”曲徑通幽|處“,是錯的。禪房也是後禪院。深,我以為應取“茂盛”的意思,同杜甫“城春草木深“句。這兩句和前兩句是遞進關係,這是因為禪房在古寺的深處,到達古寺不代表到達禪房。前兩句是走進寺門,這兩句是走進後禪院。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山光,山上的光影景色。悅,使……愉悅,這裡是使動用法。字面上的意思,是山裡的光影使得鳥也高興。但其實真實的情況應是“山光和鳥一起悅人性才對。“性”字不知道怎麼解釋。另“山光”二字自帶清幽境界 ----孟浩然有“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二句,亦如是。空,同樣是使動用法,使……空。空人心,使得人心裡空靈,什麼心事都放下了。這一句字面上看好像挺直白,但潭影為什麼可以空人心?我想到2點:其一是,水池子中間的水是透明的,看起來一眼看到底,所以聯想到“空”;其二是,水面上的景色,縱然再怎麼好,也是影子,暗合佛理“色即是空”的教諭?---- 可能有點牽強。注意這兩句的色彩並不是很一致,前面五個字,山光悅鳥性,是開心的美好的,給人愉悅的感覺;後面五個字,潭影空人心,轉而變成佛教的空虛狀態。而且再放大了看,山光一句和它前面兩句的色彩是一致的,潭影一句和它後面兩句色彩是一致的。所以說,這兩句在意思上其實是轉折的,但是他們字面上是對偶的 ---- 有意思。和前四句相比,這兩句是在後禪院細細遊玩時的景色。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籟,孔穴裡發出的聲音,泛指聲響。磬(qìng),佛寺中使用的一種缽狀物,用銅鐵鑄成,既可作唸經時的打擊樂器,亦可敲響集合寺眾。順便來個相似字鑑別:磐(pán),大石。這句是說很安靜,只有鐘磬的聲音了。和前面六句相比,又是再後面的事了。總結1. 景隨步移。這個前面每句都說了。這種一步一景的寫法,我前陣子讀的綦毋潛《春泛若耶溪》和王維的《青溪》也是如此。可以對比起來讀。這方面,我覺得還是《青溪》和這首《題破山寺後禪院》比較極致。2. 悟禪事。2.1 最明顯的,是“萬籟”其實可以是指“萬欲“,各種慾望。萬籟此俱寂,是指悟禪後沒有各種慾望了。而緊接著“但餘鐘磬音”則是指心中只有佛理了。2.2 由此反推出,整首詩看作一個修行的過程也無不可。“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指剛開始修行。“曲徑通幽處”指經過各種“曲徑”後終於悟禪。“禪房花木深”指悟禪境界之美妙。“山光悅鳥性”是悟禪後心理之愉悅 ---- 這個我要提一下柳宗元有一首《晨詣超師院讀禪經》,說早上讀佛經有所悟之後,心理很高興,看景色都有“道人庭宇靜,苔色連深竹;日出霧露餘,青松如膏沐“的愉悅,並總結出“澹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的心理狀態。我以為它和這裡的”山光悅鳥性“是非常相似的,可以對比著閱讀。 (繼續本詩)“潭影空人心”則寫回悟禪本身。悟到了之後再去總結,就是最後兩句了。如此一來,則本詩明面上一步一景寫遊記,但也可聯想成悟禪的雙關意,豈不甚妙?當然了,即使不考慮悟禪事的聯想,本身這首詩在寫景上也已經很有禪意了,請讀者自行品味就是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讓男人回家的女人是什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