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嘟嘟侃劇

    哈嘍,大家好,我是嘟嘟,用心為您解答

    公元1565年,戚繼光連同俞大猷率領精兵三萬,對盤踞在廣東地區的倭寇發起了最後的決戰,戚家軍採用水陸並進的方式大敗倭寇,斬殺敵軍15000餘人。第二年,戚繼光再次率領戚家軍追繳倭寇殘部,一舉蕩平了東南沿海的倭患,終於完成了抗倭前輩朱執的遺願。

    說起朱執不免讓人唏噓,這位執著的老書生幾乎是憑藉一己之力痛擊了盤踞在雙嶼島的倭寇,可以說是國家的英雄,人民的驕傲。但是事實並非如此,他在完成抗倭大業後反而遭到了當地官員的誣告,最終含恨自盡。這樣的事實不免讓人疑惑,為什麼抗倭英雄得不到官民的認可,又為什麼倭患尾大不掉,難以蕩平?

    一:地勢

    福建多為山脈,可用耕地有限,遠遠不能滿足日益增漲的人口需要,不得已當地有頭腦的福建人就將目光投向了海洋,開始了對外貿易,向海討生活。

    二:利益

    為了逃過朝廷的眼線,當地人就將走私貿易轉到了地下,與日本,葡萄牙等沿海商人勾結,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走私網路。並且走私利潤相當驚人,在這樣的利益驅使下,越來越多的當地人加入到走私的行業當中。同時通過當地土豪們的牽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官民相互勾結的走私鏈條,走私勢力也逐漸蔓延到浙江地區。只是這麼龐大的走私組織當然需要武裝力量來維持秩序,因此海盜,倭寇就應運而生了。由於官民勾結,造成了倭寇的規模越來越大,可以說已經對沿海地區造成了極大地威脅,且越來越不好解決。

    好了,這期問答就到這裡了,我是嘟嘟,我們下期見!

  • 2 # 12345674033

    一:日本傾慕唐朝,派遣唐使來學習交流,而到了明朝,日本卻來侵略,這說明從唐到明,中國缺失了一些東西。

    二:當時的日本認為自己才是世界的中心,自己的文化才應該被髮揚。

    三:明朝權利機構的內部鬥爭。

    四:明代的軍器製造業投入是逐漸削減的,像戚繼光這樣的英雄也只能自己想辦法造一些有用的武器,沒有強大武力何以震懾敵人!

  • 3 # 德全不畏

    倭寇難平的本質,是當時經濟方面的問題,都是“錢”鬧得。

    說到倭寇問題,不能不說到兩個人。一個是朱紈,一個是戚繼光。朱紈因平定倭寇失敗,而成就了“忠君愛國”之名,是民族英雄。戚繼光因平定倭寇成功而成為“名將”、也是“民族英雄”。朱紈(1494―1550年),是長洲(現在蘇州)人。蘇州是明朝的“考霸”地,出了341個進士。這些進士當中的朱紈,應該是蘇州人最不會忘記的。因為他不僅為官清廉、還抗倭有功,是蘇州人的驕傲,據說現在蘇州還有個朱進士巷。

    朱紈的名字有個“紈”字,好象是紈絝子弟的樣子,其實一點也不紈絝。朱紈出身貧寒,自幼聰穎過人、刻苦讀書,27歲中進士(少有的天才)。踏入仕途的朱紈做過知府,在刑部做過郎官;在四川做過兵備使,平定過少數民族叛亂,然後做廣東布政使,可謂一路仕途順利。如果沒有以後的抗倭,朱紈或許會安然度過一生。

    嘉靖25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撫南、贛”。嘉靖26年七月“倭寇起,改提督浙、閩海防軍務,巡撫浙江。”

    嘉靖26年,倭寇對沿海的侵擾,終於激怒了嘉靖皇帝。朱紈就這樣被朝廷賦予軍事之責,擔起了抗倭重任。朱紈"改提督浙、閩海防軍務,巡撫浙江”。

    當時的情況是,“奸民闌出入,勾倭人及佛郎機諸國入互市。”奸民以走私商為主,不僅勾結倭寇,還有西方的歐洲人。只不過,因倭寇離得近而人數比較多罷了,佔據了“倭寇”總數的30/100左右。說到底,抗倭就是打擊走私貿易。

    明初,實行了海禁,放貨棄了很多沿海的島嶼。這些島嶼成為明朝走私商、倭寇、歐洲殖民者建立據點的極佳選擇。

    有錢有人,很容易就能拉起武裝,盤踞一方。“閩人李光頭,歙人許棟踞寧波雙島嶼為主。”暗中,他們與各世家豪族暗中互通,幾乎所有有些勢力的家族都參與其中。走私貿易者還用一部分走私得來的利潤,打點官員。甚至朝堂上也有他們的人。

    他們以日常運輸為名造出“雙桅”大船,幫助運走各種走私物品進行貿易。由於參與的人太多了,法不責眾,尋常官員是不敢管的。

    閩、浙軍備廢弛,以福建漳州、泉州為例,“戰船、哨船十存一二;漳、泉巡檢司弓兵舊額二千五百餘,僅存千人。”如此的軍備是沒有戰鬥力的。

    走私貿易風險不大,還有巨大的收益,自然從之者眾多。不僅大家族,平民百姓也參與其中,被利潤吸引來的倭寇也越來越多。

    以朱紈的智商,當然知道倭寇的根源在於走私貿易。所以到任後,立即對走私貿易進行嚴打。

    朱紈的政策是“嚴保甲”、“革渡船”,其實就是查戶口、查船。戶口一保一甲的去查,各處一共有多少戶,每戶有幾口人。每個人都在哪裡?在幹什麼?哪家造船廠造出來幾艘船,船在哪裡使用?誰去參加了走私貿易,一查自然請清楚楚。船和人查清楚了,打擊走私貿易自然會容易成功。

    朱紈手腕強硬,該抓就抓,該扣就扣。違法的船扣起來,違法的人抓去來,走私當然無法進行。可是同時,朱紈的嚴打同時也讓參加走私貿易的老百姓受到影響 ,失去生計(這也是無奈的事)。

    那些參與走私貿易的大家族驟然受到打擊,利潤大減,對朝中相關官員的暗中“供奉”也少了很多,這些官員對朱紈是仇視的。於是,走私產業鏈的“利益”受損者都對朱紈憤恨不已,欲除之而後快。

    朱紈上任後,雷厲風行的加強軍備,發兵進攻國內的走私武裝和國外的海盜。先是在浙江發起雙嶼之役,俘虜了許棟倭寇天稽,許棟的同黨汪直帶殘部南逃。明軍在此修築了駐防工事,使得外海來的船隻無法進入,斷絕了這一帶的走私貿易。

    朱紈的雷厲風行,讓浙閩翻了天。各地大家族宣揚朱紈抓的是良民,根本就沒有抓過盜賊,朝堂上的也颳起了反對朱紈的狂風。閩人周亮在吏部發力,讓吏部想辦法派遣官員去分散朱紈的權力。

    朱紈大怒,上奏章反駁了周亮。朝堂上的閩浙系官員集體行動,以各種方式攻擊朱紈。

    朱紈不為所動,繼續在各處全力剿殺走私武裝,戰果頗豐。連歐洲殖民者在詔安的搶劫,也被擊敗。朱紈把抓到的賊首“李光頭”等96人,一併斬首。

    這一下朱紈就捅了馬蜂窩了,這96人當中有不少是各家族、團體的重要人物。閩浙走私勢力在痛失這96人的同時,決定要和朱紈拼命了。

    朝堂上,彈劾朱紈的聲音鋪天蓋地,朱紈殘害百姓的名聲不絕於朝堂。

    御史陳九德彈劾朱紈擅殺之罪,朝廷罷免了朱紈的官職,還派兵科都給事杜汝禎專查此案。

    朱紈知道大勢難改,擅殺的罪名定下來就是死罪。他痛哭流涕:“吾貧且病,又負氣,不任對簿。縱天子不欲死我,閩浙人必殺我。吾死,自決之,不須人也。”然後,服毒而死。

    果然不出朱紈所料,不久之後杜汝禎就帶著“調查報告”向皇帝回報,定了朱紈擅殺之罪。跟隨朱紈討伐倭寇的柯喬,盧鏜二人被判了死刑。

    朱紈死了,天下人的心寒了、怕了。

    朱紈在嘉靖26年七月上任,嘉靖29年自盡,前後3年都不到。朱紈是皇帝任命的封疆大吏,在3年不到的時間裡就被逼自殺。沒有人是傻子,都知道朱紈案子背後是誰在起做用。“自紈死,罷巡視大臣不設,中外揺手不敢言海禁事。”朱紈成立的海防力量,也被廢除。

    但是朱紈雖死,他的精神卻沒有死。倭寇、西方殖民者勾結內部走私者、匪徒肆意搶劫、屠戮沿海地區的現象,終究是要消除的。胡宗憲、俞大猷等人的抗倭活動,一直在持續。

    1550年朱紈死時,倭寇的剋星戚繼光已經22歲了。1553年,戚繼光得到張居正的推薦,有了官職,踏上了了剿滅倭寇的征途。

    戚繼光這位抗倭名將,對倭寇一路剿殺。後來,訓練了有名的“戚家軍”。戚繼光和俞大猷等人合作,經過長期的苦戰,消滅了倭寇禍患。

    1567年隆慶開關時,戚繼光已經調往北方,不以倭寇為作戰物件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玉米仁怎麼做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