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世紀時孫權建立的政權。史稱孫吳或東吳。首都開始建於吳(今蘇州),後來孫權築石頭城建業(今南京)。 東漢末年,吳郡富春人孫堅任長沙太守,曾帶兵參與討伐董卓。191年(初平三年),孫堅徵荊州劉表、黃祖時戰死,年僅37歲。 孫堅子孫策在孫堅死後投靠袁術,向袁術借兵馬,率兵攻佔揚州。在袁術自行稱帝后,與其決裂,自立門戶。曹操控制的許昌朝廷拜其為討逆將軍,封吳侯。建安五年(200年)夏,孫策被前吳郡太守許貢的門客暗殺,死亡,時年二十六歲。 孫策死後,其弟孫權繼位,繼承其兄遺志,在短時間內穩住了江東形勢。其後孫權一方面鎮壓揚州境內的山越反叛,同時三徵黃祖,謀求據有荊州和江夏。建安十三年(208年),荊州牧劉表死。曹操軍也在這時南下徵荊州。繼任荊州牧的劉琮投降曹操。曹操在獲得荊州之後,進一步謀劃攻打孫權佔據的江東。後孫權聯合劉備,在赤壁之戰中大破曹操。此後曹操退守北方,佔據荊州(今湖南、湖北、河南南部)北部的南陽郡、江夏郡區域性及南郡區域性地區。孫權派周瑜和韓當等將領攻佔江陵。 這一時期,劉備則攻下了荊州南部的長沙、桂陽、武陵、零陵四郡。後孫權將南郡借給劉備。同時在建安十五年,孫權取得了交州。在劉備取蜀之後,孫權向劉備索討荊州,最後雙方同意以湘江為界,長沙、桂陽、江夏屬孫權;零陵、武陵、南郡屬劉備。建安二十四年,孫權向曹操稱藩,派呂蒙趁關羽攻襄陽時襲奪荊州,至此劉備勢力被逐出荊州。 220年曹丕稱帝,次年劉備稱帝,分別建立魏、蜀。劉備稱帝后,即以復仇之名向孫權發動夷陵之戰。孫權先向曹丕稱臣,被封為吳王,都武昌(今鄂州市),以避免兩線作戰。222年,劉備在猇亭被吳鎮西將軍陸遜擊敗,幾乎全軍覆沒,劉備不久就在白帝城病死了。戰爭結束後,蜀相諸葛亮遣鄧芝出使吳國,吳蜀恢復同盟。 孫權斷絕了與曹魏的短暫同盟,導致魏文帝曹丕先後三次對吳用兵,均無功而還。後曹休又在228年在石亭對吳用兵,亦遭陸遜,全琮和朱桓等人迎擊而失敗。黃龍元年(229年,魏太和三年,蜀漢建興七年)四月丙申,孫權稱帝,國號吳,改元黃龍,是為吳大帝。
3世紀時孫權建立的政權。史稱孫吳或東吳。首都開始建於吳(今蘇州),後來孫權築石頭城建業(今南京)。 東漢末年,吳郡富春人孫堅任長沙太守,曾帶兵參與討伐董卓。191年(初平三年),孫堅徵荊州劉表、黃祖時戰死,年僅37歲。 孫堅子孫策在孫堅死後投靠袁術,向袁術借兵馬,率兵攻佔揚州。在袁術自行稱帝后,與其決裂,自立門戶。曹操控制的許昌朝廷拜其為討逆將軍,封吳侯。建安五年(200年)夏,孫策被前吳郡太守許貢的門客暗殺,死亡,時年二十六歲。 孫策死後,其弟孫權繼位,繼承其兄遺志,在短時間內穩住了江東形勢。其後孫權一方面鎮壓揚州境內的山越反叛,同時三徵黃祖,謀求據有荊州和江夏。建安十三年(208年),荊州牧劉表死。曹操軍也在這時南下徵荊州。繼任荊州牧的劉琮投降曹操。曹操在獲得荊州之後,進一步謀劃攻打孫權佔據的江東。後孫權聯合劉備,在赤壁之戰中大破曹操。此後曹操退守北方,佔據荊州(今湖南、湖北、河南南部)北部的南陽郡、江夏郡區域性及南郡區域性地區。孫權派周瑜和韓當等將領攻佔江陵。 這一時期,劉備則攻下了荊州南部的長沙、桂陽、武陵、零陵四郡。後孫權將南郡借給劉備。同時在建安十五年,孫權取得了交州。在劉備取蜀之後,孫權向劉備索討荊州,最後雙方同意以湘江為界,長沙、桂陽、江夏屬孫權;零陵、武陵、南郡屬劉備。建安二十四年,孫權向曹操稱藩,派呂蒙趁關羽攻襄陽時襲奪荊州,至此劉備勢力被逐出荊州。 220年曹丕稱帝,次年劉備稱帝,分別建立魏、蜀。劉備稱帝后,即以復仇之名向孫權發動夷陵之戰。孫權先向曹丕稱臣,被封為吳王,都武昌(今鄂州市),以避免兩線作戰。222年,劉備在猇亭被吳鎮西將軍陸遜擊敗,幾乎全軍覆沒,劉備不久就在白帝城病死了。戰爭結束後,蜀相諸葛亮遣鄧芝出使吳國,吳蜀恢復同盟。 孫權斷絕了與曹魏的短暫同盟,導致魏文帝曹丕先後三次對吳用兵,均無功而還。後曹休又在228年在石亭對吳用兵,亦遭陸遜,全琮和朱桓等人迎擊而失敗。黃龍元年(229年,魏太和三年,蜀漢建興七年)四月丙申,孫權稱帝,國號吳,改元黃龍,是為吳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