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108600807231

      《紅燈記》的故事取材於電影《自有後來人》,它的原創作者是沈默君。  默君,1924年生,安徽壽縣人,中共黨員,中國電影劇作家,國家一級編劇。1944年參加華人民解放軍,後一直在第三野戰軍從事部隊文藝工作,曾任團文工隊長,縱隊文工團戲劇股長、藝術指導員,師宣傳隊長,野戰軍衛生部文工隊長。1949年後歷任第三野戰軍辦事處文工團長、文藝科創作研究員、第三野戰軍解放軍劇院編劇,總政文化部創作組創作員,廣播電影電視部專業作家,中國劇協第一屆理事,中國影協第三屆理事沈默君,筆名遲雨,生於江蘇常州。小學時期開始對文藝發生興趣,抗戰爆發後,參加戰地服務團,從事抗日宣傳。1938年參加新四軍,曾任火線劇社演員、導演、文化  沈默君  教員、股長、文教科長、宣傳幹事等職。1948年任華東野戰軍總後政治部文工團長,創作了歌劇《葉大嫂》,小說《夫妻英雄的故事》等作品,並獲山東文藝創作乙等獎。1946年至1949年先後任文工團股長,副團長等職。1950年任第三野戰軍文化部創作員。  1951年在陳毅的支援和指導下,與沈西蒙、顧寶璋合作,創作了電影文學劇本《南征北戰》,生動地描繪了人民解放軍運動戰,殲滅敵人,取得勝利的過程。劇本情節緊湊,場面宏大,氣氛濃烈,但人物形象的刻畫缺乏深度。該劇本獲華東軍區文藝創作一等獎。1952年又創作了電影文學劇本《渡江偵察記》,劇本在情節設定上,依據驚險片的特點,險情迭出,環環相扣,引人入勝,同時又成功地塑造了李連長,吳老貴,小馬等形象,對敵情報處長的刻畫也有一定深度,攝成影片上映後頗受好評,為中國軍事題材驚險影片的創作,提供了一定經驗,該劇本再次獲華東軍區文藝創作一等獎,拍片後又獲文化部頒發的1949—1955年優秀影片故事片一等獎。  1954年任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化部創作室電影創作組組長,1957年與黃宗江合作創作了電影劇本《海魂》。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1961年到長影廠任編劇,1978年任文化部劇本委員會委員兼創作組組長,創作了《臺島遺恨》、《自有後來人》、《孫中山與宋慶齡》等多部電影劇本,1984年出版了電影劇本集《孫中山廣州蒙難記創作風格  在創作上,沈默君堅持從生活實際出發的現實主義藝術道路。他的前期電影劇作,主要取材於他所熟悉或親身參加過的部隊戰鬥生活。對於自己尚未完全熟悉的題材,總是以各種方式認真地加以補充瞭解,力求做到駕輕就熟。多年來,他始終堅持著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  新四軍  法。他不以表現真人真事為滿足,不受生活中真實情況的侷限,而是把歷史的真實與審美的追求辯證統一起來,力求達到故事性與典型性的和諧一致。他的電影劇本,都有戲劇性很強的故事情節和構思巧妙的矛盾衝突,文學性較強。  沈默君的創作貫穿著革命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的紅線,保持著行雲流水,基調明亮的風格。他不僅努力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而且善於借鑑古今中外,尤其是祖國古典文學的優秀藝術傳統,以尋求與作品內容和諧統一的形式美。他的美學觀,是在長期的革命鬥爭與革命鬥爭密切相關的藝術實踐中,逐步形成的。他認為,一個胸中沒有Sunny的人是不可能把光明布給別人的。因此,無論在什麼樣的境遇下,他都能夠以清醒,樂觀的眼光看待生活。他強調文藝作品的教育作用和美育作用,認為藝術應該首先給人以美的享受,讓人們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因此,他總是把自己筆下的人物寫得很美,不僅靈魂美,道德美,形象也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些網友說,兒媳婦生孩子婆婆不應該出錢,那麼如果婆婆生病了,兒媳婦該出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