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峰峰說史
-
2 # 史印
很高興能回答你問題! 大通七年(535年),朝庭起任陸襄為鄱陽內史。時鄱陽(今江西波陽)人鮮于琛率眾起義。史載:鮮于琛又稱鮮于琮,常以神道惑眾。入山採藥,說自己拾得五彩幡眊;又說於地中得石璽。535年結門徒起兵,殺廣晉(鄱陽縣北,今名廣晉鄉)縣令王筠,建元“上願”,置官署,聚眾萬人,前來攻打鄱陽郡。陸襄作好了充分準備,並率全郡百姓官吏一起修城隍。當時的人們將城隍視為保護地方的守護神,因而士氣大振。鮮于琛率眾前來攻打,結果大敗,被陸襄活捉後處死。
在查辦處理鮮于琮同黨的過程中,鄰郡的一些官員趁機索賄,不能公正執法,使好人受害;陸襄則秉公執法,明察曲直善惡,贏得了百姓的讚揚。時人作歌道:“鮮于抄後善惡分,人無橫死賴陸君。”又有彭、李二家,因為一些事情爭鬥不休,互相誣告。陸襄把他們請入內室,非但不加斥責,反而和言勸解。二人感恩,都感到後悔。於是陸襄設酒食相待,讓他們二人盡歡酒罷同載而歸,從此彭李親如一家。時人又作歌道:“陸君政,無怨家。鬥既罷,讎共車。”陸襄在政六年,郡中大寧。郡人李睍等四百二十人到朝庭上表,稱讚陸襄的德化,請求朝庭在郡中立功德碑,梁帝降旨允許。百姓又上表懇求陸襄繼續留任,但陸襄念母年數已高,堅持乞還故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3 # 鐵面人解讀歷史人物
一是討平了鮮于琮的作亂;二是調解了彭、李兩家的矛盾。
陸襄於大通七年擔任鄱陽內史,任鄱陽內史時,最先郡內有個叫鮮于琮的人,又作鮮于琛,經常修道服用丹藥,曾經進山採藥的時候,鮮于琛撿拾到帶五種顏色且裝飾有羽毛的旗子(五色旗),又在地底下得到石印,暗暗感到奇怪。鮮于琮先前和妻子的房間,觀望鮮于琮住處上方又經常有奇特怪異的雲氣,百姓更加迷信他,以他為神。大同元年,妖人鮮于琮於是集結徒眾殺死了廣晉令王筠,建年號上願元年,部署設定官署機關,他的黨羽四處蠱惑誘騙,總共有徒眾上萬多人,將要來攻打郡縣。陸襄得知訊息後,已經提前布控好,待到鮮于琮這夥賊人來到,一舉把他們給擊破,並拿住了鮮于琮。
當時的周邊豫章、安成等郡的地方官都在查鮮于琮的同夥,他們接受賄賂,因而冤枉了許多無辜的百姓。唯獨陸襄的這個郡沒有發生濫殺無辜的這種情況,當時的人就寫了一首歌謠歌頌說道:“鮮于平後善惡分,民無枉死賴陸君”。意謂鮮于琛被討伐平定以後,善人惡人立馬分出,老百姓沒有冤死的皆歸功於陸襄的英明公正。
又有境內彭、李兩戶人家起衝突,竟然到了相互誣告的地步,告到了官府。陸襄問清了情況以後,不但沒有指責,而且好言勸說,又設宴席招待他們。兩人特別感激,就冰釋前嫌,握手言好。酒宴結束以後,還安排他們兩家坐同一輛車子回家,從此兩家和睦起來。陸襄在任職的六年時間裡,郡裡治安良好,沒有爭執,他的政治舉措受到朝廷的表揚。
據記載陸襄是吳郡人,他的父親陸閒遭受刑罰被判處死刑,陸襄一生只穿粗布衣服吃素食,哪怕是生薑,如果用刀切過,他都不忍心去吃,因為他父親就是死於刀和匙。而做飯,都是用手把蔬菜掐斷以後供廚房的需要。像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江寧人姚子篤,他母親被大火燒死,他就一輩子不吃燒肉;豫章人熊康,他父親喝醉酒後被僕人殺死,熊康就一生不飲酒,這些都是孝心的體現,但真不提倡這樣去做。陸襄這個人很正直,以孝聞名天下,而且政績突出。
回覆列表
陸襄,字師卿,吳郡吳人。父親陸閒,是齊代始安王遙光的揚州治中。
陸襄一生為官,在中大通六年(534),出宮任鄱陽內史。起先,此郡居民鮮于琛於大同元年(535),結其門徒,殺死廣晉縣令王筠,建號上願元年,設定官屬,他的黨徒到處欺騙迷惑百姓,跟隨他的人增至一萬多。鮮于琛要出兵攻郡府,陸襄事先率民眾修好城壕,準備禦敵,等到鮮于琛帶叛軍來攻,陸襄連戰破之,生擒鮮于琛,其餘叛眾全都逃散。當時相鄰的豫章郡、安成郡等郡守辦案時結邦營私,為取賄賂,都不實實在在為百姓辦事。有的好人全家都遭災禍,惟有陸襄所轄之郡冤枉和清白沒有顛倒。百姓作歌讚頌他道:"平叛鮮于琛後善惡分明,百姓沒有冤枉而死的,全靠有了陸君。"
又有彭李兩家,起先因有忿爭,互相誣告對方,陸襄召他們到內室,不加指責,只是好言勸解開導他們,二人感激他的恩德,深覺愧咎後悔,於是陸襄為他們設酒食,讓他們盡情快樂。酒罷,同車回家,兩家因此和好親厚。百姓又因此歌頌陸襄道:"陸大人當政,百姓不結怨家,對鬥過後,仇人同車。"
陸襄在任六年,郡中得到很好的治理。百姓李目見等四百二十人,到皇宮拜禮呈奏文,陳述陸襄的恩德仁政,請求在那裡為他立碑,皇上下詔令許可了。又奏文乞求陸襄留任鄱陽郡,但陸襄堅決請求回去。於是被召為吏部郎,遷任秘書監,兼揚州大中正。太清元年(547),遷任度支尚書,中正之職依然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