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秋上麥田
-
2 # 使用者6131822359598
《傷寒雜病論》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傷寒雜病論的核心思想~著者精闢總結:六經為病盡傷寒,氣同病異豈期然。推其形狀原非一,陰從類化故多端。明知水火堪勝利,化寒變熱理何難。漫言變化千般狀,不外陰陽表裡間。這就是人百病,首中風。以傷寒為發病的病因機制,演變和傳變,各種形形色色的病變發生和發展,萬變不離其宗傳變的變化規律。
-
3 # 且聽楓吟
《傷寒雜病論》系統總結了漢朝以前的醫學理論和臨證經驗,記載了對疾病的各種治療原則、治療方法和治療各種傳染病和雜病的藥方,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該書把病症分成若干條目,每條先介紹臨床表現,然後根據辨證分析,定為某種病症,最後根據病症提出治法與藥方。《傷寒論》是《傷寒雜病論》一書中綜合論述傳染病、流行病理論與治療規律的重要部分,共10卷。《傷寒論》在大量治療傳染病、流行病經驗總結的基礎上,對其發病因素、臨床症狀病候表現、治療過程與癒後等等之共性問題,進行了比較系統而全面的綜合分析,從而創造性提出了六經辨證的理論學說,即將當時幾乎年年常發的許多熱性病,按其發病初期、中期、末期不一樣的臨床表現,以及不一樣治療的反應與結果,分為辨太陽病、辨陽明病、辨少陽病、辨太陰病、辨少陰病、辨厥陰病脈證並治。此即歷代所稱的“辨傷寒六經病”,由此構成了該書的主體內容。
-
4 # 如意人生文化
《傷寒論》是漢朝張仲景所寫,該書是四大中醫經典之一,是醫方祖書。張仲景也因此被後世稱為醫聖。該書核心思想是源於《黃帝內經》陰陽臟腑經絡為基礎,創立了一整套六經辨證為基礎的病因、病機、傳變、治療、方藥等的外感病證體系。其實,近百年來由於受西方科學、醫學影響,《傷寒論》中的運氣學說靈魂基本失去,人們已讀不懂該書中的甲乙丙丁或子醜寅卯,這些天干地支對應臟腑經絡,特別是外邪在六經中的傳變和預測了。所以一般人認為六經辨證是《傷寒論》的核心,其實我認為運氣學才是核心中的核心思想。要理解就需理解《黃帝內經》中的運氣七篇。當然要理運氣七篇,那是需要深厚的古天文知識。我曾在2003年“非典”期間同傅景華共同預測了“非典”結束時間,上書國家受到重視,並證明了預測正確。這都是根據《黃帝內經》中運氣七篇所講“五運六氣”所為。說白了就是根天干地支為基礎的推演算法。
-
5 # 水木中醫醫生
《傷寒雜病論》的核心思想就是辯證論治,創立六經辯證和八綱辯證,提出以整體觀念為指導,調整陰陽,扶正驅邪,總結了八法治法。
首先在於發展並確立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基本法則。把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症狀,根據病邪入侵經絡、臟腑的深淺程度,患者體質的強弱,正氣的盛衰,以及病勢的進退緩急和有無宿疾(其它舊病)等情況,加以綜合分析,尋找發病的規律,以便確定不同情況下的治療原則。他創造性地把外感熱性病的所有症狀,歸納為六個證候群(即六個層次)和八個辨證綱領,以六經(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來分析歸納疾病在發展過程中的,演變和轉歸,以八綱(陰陽、表裡、寒熱、虛實)來辨別疾病的屬性、病位、邪正消長和病態表現。由於確立了分析病情、認識證候及臨床治療的法度,因此辨證論治不僅為診療一切外感熱病提出了綱領性的法則,同時也給中醫臨床各科找出了診療的規律,成為指導後世醫家臨床實踐的基本準繩。
對於治則和方藥,《傷寒雜病論》的貢獻也十分突出。書中提出的治則以整體觀念為指導,調整陰陽,扶正驅邪,還有汗、吐、下、和、溫、清、消、補諸法。並在此基礎上創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方劑。
-
6 # 耿小艾
《傷寒雜病論》是中醫四大經典之一,它系統總結了漢朝及其以前的醫學理論和臨床經驗,是中國第一部臨床治療學的專著。《傷寒論》是一部闡述多種外感疾病的著作,共有12卷,著論22篇,記述397條治法,載方113個,總計5萬餘字。
《傷寒論》論述了人體染受風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並把病症分為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厥陰、少陰等“六經”,進行辨證施治。 《金匱要略》共計25篇,載方262個。《金匱要略》以臟腑脈絡為綱,對各類雜病進行辨證施治。
-
7 # 光陰價值投資
眾所周知,《傷寒論》最核心的是六經辯證。所謂六經,就是三陽經:太陽經、陽明經、少陽經,三陰經:太陰經、少陰經、厥陰經。六經辯證,其實不是六經,而是十二經,手有三陰三陽,足有三陰三陽,合起來是十二正經。
人一旦生病了,一般都會在這十二經中反映出來,所以,《傷寒論》就揭示了病症在各經上的症狀,以及病症在各經中的傳變關係,並創立了病在各經中系統的治療方法,這使得中醫治病有法可循、有法可依,是十分了不起的。自此,中醫治病不再迷茫,有了六經辯證這個方法論指導了。
六經辯證,其實本質仍是陰陽。一生二,二生三。二即陰陽,陰陽又生三陰、三陽,所以《傷寒論》的治病根源還是在於陰陽,治病先判陰陽,再隨症治之。
-
8 # 鄉村牛兄
而不知《傷寒雜病論》也有廣義傷寒即上六經辦證加外感溫熱病,相當現在的流行性傳柒病。在《生寒雜病論》外感病中為、風溫、溼熱、溫疫、溫毒、秋燥、冬溫、伏署、大頭瘟、爛喉痧等,溫熱病邪侵入人體而發病。還指出與人體正氣虛實、抗病能力的強弱,正氣存內,邪不可乾等明確闡述。
-
9 # 每日必有一得
用具體的病來進行辯證治療,提現了中醫的精髓,其中的方藥好多都是經典方藥,其辯證體系有六經辨證,有臟腑辯證,為後世溫病學辯證做了鋪墊,是中醫學的經典著作,也是必學科目,不僅指導臨床,對於疾病護理也相當到位。
回覆列表
漢代張仲景的著作《傷寒雜病論》,與《黃帝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並稱為四大中醫經典著作。
《傷寒雜病論》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症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著作論述內傷外感各證,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開啟了中國臨床醫學之端。
《傷寒雜病論》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傳統醫學診療體系的建立,也將中醫學研究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其核心是透過天人合一,以人為本,結合臨床,中醫四診,望聞問切,建立在精深的醫理和嚴密的辨證分析基礎上,徹底否定了僅憑症狀判斷疾病性質和治療方法的主觀診斷法,著作中體現出來的“辨證論治”的重要醫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