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6179493786

    在企業級應用市場,微軟的 Surface 平板電腦擁有比 iPad 更大的勝算……鍵盤:iOS 裡的二等公民覺得iPad 的虛擬鍵盤看上去很好用?用它打上 140 個字,你就知道這個東西有多悲劇了。

    ——Nick Bilton,《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很少有人會否認實體鍵盤比虛擬鍵盤擁有更高的生產效率,鍵盤也是微軟 Surface 平板電腦最大的亮點。

    iPad 確實也有大量藍芽鍵盤外設,然而在 iPad 上使用外接實體鍵盤卻是一件極為折磨的事情。

    傳統上,在一套執行著作業系統的硬體裝置中,鍵盤的作用主要有兩個,一是輸入內容,二是快捷操作。

    這兩項功能的便利程度對辦公效率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不幸的是,iPad 在這兩點上都沒有做好。

    輸入法:“一樁包辦婚姻”iOS 的輸入法完全是為觸控式螢幕操作準備的,它擁有偏移糾錯、觸控選詞、突出顯示當前按鍵、甚至向兩側拆分鍵盤等僅為觸控式螢幕最佳化,且僅在觸控式螢幕上才有意義的特性。

    對於使用虛擬鍵盤的使用者來說,這些特性時很有用的,然而當用戶連線藍芽鍵盤之後,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特性就失去了意義,很多情況下甚至成為累贅;而使用者在使用藍芽鍵盤輸入時真正需要的功能,卻很少或者很晚才有提供。

    例如至少到 iOS 4.3.3 為止,在 iPad 上使用實體無線鍵盤輸入中文時仍然不能進行數字選詞,使用者必須反覆按空格鍵定位候選詞,然後按回車鍵上屏;或者時不時地伸手到螢幕上觸控候選詞。

    對於需要輸入大量文字的使用者而言,這樣的低效做法幾乎是無法容忍的。

    儘管iOS 自帶的輸入法在配合實體鍵盤使用時有各種各樣的缺陷,使用者卻只能選擇接受,一般來說無法使用更好的輸入法進行代替。

    總之,iOS 的輸入法是一樁“包辦婚姻”,雖然素質很差,但是卻無法轉換到使用者體驗更好、與外接鍵盤的使用場景更相符的選擇。

    快捷操作:“你只能戳一下,然後再戳一下”鍵盤的作用從來就不只是用來輸入。

    在一個為鍵盤操作做出良好最佳化的系統中,鍵盤上的操作可以極大地提高辦公效率。

    讓我們來看看這方面的王者黑莓手機是怎樣用鍵盤來提高效率的:透過按鍵直接進入程式:無需在多個螢幕之間費力滑動和翻找,直接按下 M 進入郵件介面,按下 D 進入筆記介面,按下 L 進入日曆介面,按下 B 開啟瀏覽器等等。

    同一層級的幾十個設定專案按照首字母順序排成一個長列表,無需滾動操作,透過鍵盤輸入首字母進行快速跳轉和定位。

    藉助適當的軟體,可以透過兩次按鍵快速切換和啟動程式。

    如果你曾經見過資深 Excel 使用者們的純鍵盤快速操作,就會知道廣泛的快捷鍵系統對於生產力環境有著怎樣的意義。

    作為一個辦公工具,為急需提高效率的使用者提供快捷鍵支援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在 iPad 上,你幾乎無法使用外接鍵盤進行任何快捷操作。

    從剛入門的新人到多年經驗的老手,大家都只能是伸手在螢幕上戳一下,然後看一眼,然後再戳一下……毫無配合的應用程式基於應用來管理資料,如同根據寫字的鉛筆來管理筆記一樣荒謬。

    —— Lukas Mathis與 Android 和其它競爭對手相比,應用間的孤島狀態是 iOS 最顯眼的軟肋之一。

    出於這樣那樣的理由,iOS 的應用之間基本無法配合操作、無法分享資料也無法傳遞處理物件。

    出現這樣的窘境,主要是因為 iOS 隱藏了檔案系統,將資料內容繫結到特定的應用,在大多數情況下,每個應用只能使用自己建立的、或者單獨新增給自己的那部分資料。

    這樣的做法導致了很多問題:比起傳統的檔案系統,iOS 這種取消檔案系統的做法在辦公環境中並沒有帶來太多便利,反而增添了新的麻煩。

    使用者在記住檔名的同時還需要記住建立這一檔案的應用名。

    否則依然會導致尋找困難。

    當檔案數量巨大時,要快速定位和查詢特定應用中的特定文件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iOS 的 Spotlight 全域性搜尋對第三方應用程式內資料的索引支援很差,在這樣的情況下使用者必須挨個開啟相關的程式,然後用程式內建的搜尋功能挨個進行搜尋。

    在傳統的辦公環境中,用多個程式互相配合處理同一個物件的做法相當常見,比如將一個 Word 文件輸出成 PDF,然後用一個軟體對該 PDF 進行註釋,用另一個軟體擷取該 PDF 中的資料圖表用於一張 PPT,再從該 PDF 中複製出幾個資料來貼上到 Excel 表格中。

    這種司空見慣的日常操作在 iOS 中變得非常困難。

    甚至很多時候如果你的 iPad 上裝了兩個 PDF 閱讀器,那麼當你發現其中一個閱讀器開啟某 PDF 檔案格式不太對,想要用另一個閱讀器來開啟這一檔案都做不到。

    在辦公活動中,很多時候一個巨大的專案會包括不止一種型別的檔案,這些檔案理所當然地應該被放置在同一個專案資料夾裡,然後透過各種應用相互配合來處理各自對應的檔案,並在各個檔案之間交換和共享資料。

    在 iOS 上,要完成這樣的大型任務時不可能的。

    總之,應用程式間缺乏配合,是降低工作效率、阻礙 iPad 成為生產力工具的重要原因。

    羸弱的多工開啟多個程式並在各個程式之間快速切換是辦公環境中的常見場景。

    要滿足這類場景下的使用需求,作業系統需要強勁的多工能力。

    具體的說,是需要具備兩種特性:同時顯示多個任務。

    全屏沉浸式的應用體驗固然很好,但是如果希望高效地完成工作,在很多情況下還是需要同時顯示多個任務的。

    十英寸的螢幕已大小經足夠以合適的方式排列兩個文件進行比較,一邊與同事對話一邊進行記錄和編輯,或者從一個視窗中拖動內容到另一個視窗。

    多個任務間地快速檢視與切換。

    使用者需要隨時一目瞭然哪些任務正在執行,分別處於什麼狀態,並且快速地在任務之間進行切換。

    很遺憾的是,iPad 並不具備這兩種特性。

    作為一個由手機系統擴充套件而來的平板系統,iPad 上的 iOS 依然固執地保持了全屏執行應用的傳統,這樣的“一刀切”對於滿足資訊獲取和遊戲娛樂類的需求是適合的,對於辦公環境中充當生產力工具則並不完美。

    同樣的,iOS 出於這樣那樣的原因從來沒有真正實現過多工。

    就算“儲存現場後退出”的機制可以勉強被認為具有和真多工類似的感覺,其切換方式也是非常繁複的。

    使用者必須反覆地雙擊 Home 鍵調取多工介面,並且在進行多工切換時不能做其它操作。

    結語iPad 的這些弱點導致了它不適合辦公使用,市場的反應也確實證實了這一點。

    美國區 App Store 的 iPad 付費應用榜上,排名前 12 的應用只有兩款生產力工具,其它全部都是遊戲:友盟釋出的 2011Q4 iOS 使用者資料統計報告也表明,iPad 的使用高峰在晚間 19-21 點,並且雙休日的使用率明顯高於工作日。

    與iPad 相比,微軟的新發布的 Surface 平板電腦則在 iPad 的這些弱點上表現得很強勢。

    官方提供兩種創新精緻的鍵盤/觸控板外設,繼承了 Windows 8 桌面系統強大的生產力工具、方便的資料組織和程式協同工作能力,在多工處理上也基本可以滿足使用者的辦公需求。

    微軟在演示中也特意強調了在 Windows 8 系統中多個任務同屏並行時的方便快捷:在平板電腦產品中,企業級使用者和辦公使用者會更多地選擇 Surface,而 iPad 要獲得娛樂工具和消費工具之外的市場,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叫美人病或者美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