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醫生166939756

    肯定可以的。年齡應該是35歲以下。學習中醫基礎,中藥學,方劑學,傷寒論。背或熟記300味中藥的性味,歸經,治療作用;300首方劑的方解,治療作用。再加一位老師的指點及本人的悟性。敢於拿本人及親戚試驗,一定可以成為合格中醫師。

  • 2 # 中醫妙招集中營

    對於中醫感興趣的人來說,能夠從基礎學起,透過不斷的臨床實踐,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能提高,不然都是紙上談兵。我就是一步一步從基礎下功夫,到現在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中醫,雖然稱不上高手(仍在成為高手的路上探索),常見病多發病也還是難不到我的,其中也看好了不少,大型醫院的專家教授都沒看好的疑難雜症。臨證三十年,學習非常枯燥,艱辛,但是我硬是一路闖了過來,其實,我對中醫的興趣,源自於我是中醫的受益者。我出生在70年代初,出生三個多月,我媽媽生病,沒有奶水,那個年代,物資匱乏,買不到牛奶、瘦肉,就連大米也不多,我的身體越來越虛弱,以為會養不大了,多虧我老爸多處尋找老中醫,最後用老中醫的草藥一一疳積草(書名:獨腳金),煲田螺,童子雞,田螺是池塘裡撈的,雞是自家養的,那時買豬肉是要糧票的,不好買;另外還吃過:穿山甲肉,從獵人手裡買的,從那以後,我的體質慢慢的變強。從懂事開始,中醫在我的心中,就有了神秘而神聖的位置。我爸爸也跟不少中草藥醫生學習,等到我上小學時,我爸爸已經能用中草藥治癒很多種農村的常見病,因此,我幸運的至今從未因生病住過院。現在回憶起來,寫一寫我爸爸給我和家人,以及親戚朋友,我知道的一些治療病例,讓有興趣的朋友們,進一步瞭解中醫。記得我小時候,天冷時最容易感冒發燒,我爸爸會給我,在前額撥火罐,用搗碎的生薑加鹽炒熱後,給我熨後背,發燒很容易就好了。如果天冷感冒只是流清鼻涕,我爸爸就給我用我家菜地裡的香料:紫蘇葉、香菜、蔥根煲好調點蜂蜜,讓我喝,很快就會好。冬天咳嗽,就煲生薑水加蜂蜜,也很管用。拉肚子時,用米炒黃研碎,煲粥,另外再喝點酸菜醞子的酸水,兌點紅糖,就好了;熱天拉痢疾,就去田埂挖:地榆根,煲燙,兌點白糖,效果都很好;還有一次是天冷天了拉痢疾,我爸給我用酸菜醞的:薤頭,和酸水,加熱後,兌了點紅糖就好了;春天感冒咳嗽時,我爸爸經常給我,去水溝旁扯:魚腥草,還有我家背後的椿樹嫩芽,一起煲湯,兌點白糖,也總能好;一次我身上發蕁麻疹,非常癢,我爸爸找來一副撈魚的網,在火上烤暖,就給我患處擦,很快就不癢了;更厲害的一次,快過年了,我哥哥放煙花爆竹,我在旁邊,意外炸傷了我的左眼,當時火辣辣的痛,起了翳膜,我爸給我挖來了,大薊根,搗糊,外敷在我右手的寸口脈處,大約二個小時,翳膜消退了,辣痛也消失了,差點左眼就殘了。一次,我媽媽從菜地做事回來,腳背上很癢,都抓爛了,流黃水,我爸爸在田邊扯回了一把,狗芽菜(當地土名,現在我學中醫後知道叫:馬齒莧)搗糊狀,用從舊衣服剪下來的布條包敷著,一天就消腫止癢,結痂了;還有一次,我媽媽腰疼,我爸從山上找回了一根帶刺的樹枝,說是叫:鳥不站(現在我知道這個叫:穿破石),我爸爸用刀把它砍成薄片,叫我去肉鋪買了一條豬尾巴,一起煲,吃了二次,我媽媽說腰不疼了;還一次是打霜天氣,我媽媽曬完紅薯幹回來說,頭痛,我爸爸去我家菜地扯回來一把,香秋(我們當地土話,現在我知道是:川芎)苗,煲湯,然後用湯去煮雞蛋二個,吃了當天就好了;有一次我哥哥,耳朵後下方長了個腫塊(現在知道這叫:腮腺炎),紅腫厲害,痛得我哥哥掽著耳朵吸著涼氣,我爸爸給他採來了自己種的:紅背虎耳草,搗糊,外敷,半天就就面板起縐,紅腫消退了。一次我妹妹,左手食指腫痛發黑,發熱,非常疼苦(現在知道中醫叫:疽),我爸也沒招,去醫院,說要鋸掉,我爸覺得,一個女孩子要破相,怎麼都過不了心中的坎,就回家了。後來找到一位鄰村的草藥醫生,他說他那裡有藥,你拿回去試試,是一瓶用活蜈蚣浸泡的藥酒,還有一小包雄黃,吩咐用藥酒把雄黃調成粘狀,外敷患指,敷了一天一夜,終於不痛也不發燙了,只是區域性還發黑,並且比正常時萎縮變小了一些,後來被告之,磨田七,衝糯米酒喝,大概過了十多天,終於完全好了。還記得一次,六七月,我和我爸去姑媽家,那天晚上吃晚上前,姑媽家的孫子突然上吐下瀉,原因是:姑媽的孫子可能白天在家門口的小水溝裡玩了很久,受寒了。她們那是山區,要去醫院有二十多里的山路,又是晚上,姑媽家三代都是獨子,急得一家上下團團轉,表嫂更是泣不成聲。我爸爸問他們家有沒有紅糖,表嫂說紅糖沒有,白糖就有,我爸說有白糖也行,然後叫表哥,把他們燒柴火的土灶下面的幹黃泥(現在知道這叫:灶心土)挖出一小碗,用開水澆上一杯剛挖出的黃泥土,靜置了一會,調白糖,給姑媽的孫子,一勺一勺地服下去,原來大概15分鐘左右,就會吐一次,半個小時左右就會拉一次,結果服藥後過了有半個小時都沒吐,表嫂覺得藥有效果,接著就繼續,直到服用了四次,一直就沒吐了,只是還拉了一次,量也少了,成形了一些,大家才稍微緩了一口氣,開始吃晚飯了。這樣的例子還很多,限於時間,只希望有興趣的你,將來能成為中醫中堅力量中的一員,對自己,對家人,對朋友,對社芸芸眾生的健康生活,奉獻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 3 # 謹仁德水

    人之生死繫於醫,醫之本原出於經,經之旨不明,其害可勝言哉!

    學醫行醫不懂經絡,張嘴動手便錯。這話不假。

    零基礎學中醫不是不行,是完全可行!只是要循序漸進。

    然後要學習藥性,《神農本草經》之類的要熟讀,再以後嘛,《傷寒》《金匱》是必讀的典籍了。然後,根據愛好,讀百家之書,結合臨床實踐,豐富自己,提高自己。

  • 4 # 山大王10544176191

    愛好中醫可從中藥性和組方,人體五臟六腑、氣血執行機理,常見病症辨識和經典藥方分析,再深入中醫五行、陰陽學說理解,尋師掌握疑難病病理辨證分析和對症藥運用,即可自成立足中醫治病、有的放矢藥不虛用的境界。

  • 5 # 楊記33

    我說,學習中醫,首先必須從中醫理論入門開始,一步一步進入,最少五個階段至辯證治病,農民淺薄觀點,基礎必紮實學爬至起路,慢行快跑過程,

  • 6 # zhegui496

    從中醫基礎理論,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這是打基礎,要學的,在深入的話,可以研究一些,古代的學術專輯。有了一定基礎後,可以先試著給自己處方,然後逐步延伸到家人親戚朋友,再想提高的話可以拜師學習。

  • 7 # 陳秀文6

    也許我的祖先,有一位是懂醫的,父親於我,對治病基本上,懂。

    遺傳也很有關係,但我父親並不希望我去學醫,他不希望我去照顧誰,因為我的父親很寶貝我的。

  • 8 # 俊人287

    謝謝邀請!對中醫感興趣的人學中醫,這是很自然的丶主動的,這就是動力。當然光是感興趣還不夠,還應該具備文化基礎丶理解能力和毅力。2,從哪裡學起?當然是從基礎知識開始學。完全急功近利、搞實用主義那一套,是學不好中醫的!這是憑時運苟且的。只有基礎紮實、臨床試驗豐富,才是真中醫!

  • 9 # 楊洋得意2018

    學習中醫必須從基礎學起,必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醫是一個從認識到實踐,從實踐到認識的反覆經驗積累過程。學習中醫必須要有強烈的愛好和興趣,有了興趣和愛好,才會有新的發現和創新。才能真正成為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好中醫。

  • 10 # 易述人生5

    學習中醫是古時候讀書人的必修課。上醫治國,讀書人勵志讀書學習,主要是衝著治國去的。治國需要學習四書五經,其中的內容從天文曆法,治病救人,道德倫理,歷史經典,地理兵法,思辨策論等等都要涉獵。中醫治病救人,讀書人沒有考上科舉或者仕途不順中途退出,為了謀生才走上醫道,開始懸壺濟世治病救人。歷史上這類人不少,有很多人還成了名醫,比如北宋的朱肱,著有《南陽活人書》,對後世中醫藥的發展有深遠影響。下醫做“陰陽師”的,很少有讀書人參與,主要是面子是過不去。因此,學習中醫除了興趣愛好,主要是要涉獵古代四書五經的核心思想和研究宇宙觀。然後才能深入研究人與陰陽五行的小宇宙規律,透過《黃帝內經》、《難經》、《傷寒論》、《千金藥方》等典籍,掌握辨證論治,把握升降沉浮,然後匹配“驗證藥方”,以達到防病治病的效果。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學習中醫,只要有興趣,都可以在家裡備一本《本草綱目》隨時翻翻,如果您做了,總會感覺到有好處。

  • 11 # 中醫劉湘珍

    1.須有醫德,具體參考“大醫精誠”,須時時提醒自己。

    2.耐得住寂寞。

    3.增強學養與修養,而且要不斷增強。

    4.需要有悟性並且“精勤不倦”。

    5.在以上的基礎上,反覆讀經典、讀醫案。

    6.必須學習西醫知識。有的西醫知識比如說胃鏡可以看做是中醫望診的延伸。具體還得實踐中自己參悟。

    7.跟從有德行的老師。

    8.多多臨證,一個病人從頭到尾理法方藥,每一個環節,反覆思考。用藥須精益求精。

    9.我認為重中之重點是第一條。中醫醫德不行以下都白搭。總結起來就是“重醫德、讀經典、從良師、多臨床”。

  • 12 # 楊磊教授

    學中醫興趣是非常重要的,有興趣、認真、吃苦、努力臨床,一定是能有成效的。過去學習中醫是盡孝,積功德的,對父母、家人都能有所關照。學習中醫當然要從基礎開始,一點一點的積累和進步,不過每個人的起點和路徑是不一樣地,眼界的高低和本人的悟性決定將來的認知,多讀古籍,效法古人,把握自然。認識自然,透過觀察自然和自身結合中醫基礎知識可以少走彎路。相信你一定能成功。祝福所有有志學習中醫的同道,學有所成。

  • 13 # 4949147318802浮雲

    必須分開先醫後藥、醫略分病理醫理方術辨證調和,望聞問切之術必不可少(也應利用可用儀器助證)。藥、藥性藥理、湯頭、扶證調配變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OPPO手機系統現在怎麼樣了?跟小米的MIUI比起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