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司徒軍武百科

    隱身能力當然重要,它直接關係到生存率。

    不光是飛機,軍艦、潛艇、坦克等各種裝備,如今都在尋求“隱身”,不光要電磁波隱身,還要尋求紅外、視覺、噪音等各方面的隱身。

    戰爭一貫強調躲藏,從士兵身上的迷彩服到坦克的偽裝網再到軍艦的噴淋降溫系統,到隱形戰機,全都是如此。

    到冷戰期間,隨著電子技術的進步,雷達探測技術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改變了戰場的局勢。

    在先進雷達技術的輔助下,各種戰機幾乎無所遁形,大到突防國境的轟炸機,小到戰場上的戰鬥機,往往還沒接近任務地,就已經給人看得明明白白了。

    比如1987年的“巴倫支海手術刀”事件,蘇軍的SU-27戰機將一架擅闖禁區的挪威空軍P-3B反潛巡邏機凌空剖腹,震驚世界。

    實際上兩架飛機並非碰頭巧遇,挪威的P-3B開頭在執行跟蹤巴倫支海蘇聯艦隊的任務,之後為蘇聯架設的對空警戒雷達發現,於是第10防空軍的“紅36”號SU-27才飛往前方驅趕。

    有了密不透風的雷達防禦網,戰機越顯眼,就越喪失戰術主動性。現代航空作戰,第一大的戰術難題就是躲避或壓制對方的雷達偵測,否則任何戰術都是直挺挺的送肉。

    正是由於雷達技術的進步,戰略轟炸機的作用越來越低,截擊機最後也給導彈讓位下崗,各種反雷達、干擾、欺騙技術開始成為航空作戰的主流。

    不光美蘇爭霸,越南戰爭的戰場也是個好例子,一邊是中越以雷達構成的高炮、導彈防空,一邊是不斷越線侵略的美機,雙方打得相當激烈。

    當時美機的動向可以很容易的被雷達偵,只要稍微靠近就會被探測到動向,繼而防空部隊就會做出反應。有時候幾架美機能引來幾個防空區域的攻擊,這讓美軍損失慘重。

    當時沒有戰機隱身技術,美軍最常見的反制手段就是突襲前發射“百舌鳥”反輻射導彈,消滅掉對方的雷達或逼迫雷達不能正常開機,為戰機扳回優勢。

    到敘利亞戰爭時,以色列渾水摸魚的F35戰機已經是可以近乎橫著走了,有賴於隱身設計和新型的干擾技術,以軍的F35在多次行動中都是如入無人之境,敘利亞的S300等導彈面對低雷達特徵的目標幾乎沒有做出反應。

    又比如以色列轟炸伊拉克核反應堆的“巴比倫”行動,如果當年有F35這類隱身攻擊機,他們根本不需要那麼複雜的進行雷達躲避,整個計劃的簡易度會大大提高。

    空戰中也是一樣,F22這類隱身戰機在歷次對抗演習中已經證明了一切,在“隱身、超巡、超機動、高電子技術”的4S能力護航下,對方戰機面對的是一個飄忽不定的刺客,很難發現對方的存在,因此屢屢失去戰術先機,甚至在發現並試圖鎖定對方的時候,也會因為雷達特徵質量太低而輕易讓對方擺脫。

    可以說,隱身能力絕對是未來戰機必須要具備的能力,否則根本沒法在未來戰爭中生存。

    包括現在大行其道的無人機也是如此,它們的優點除了便宜不死人長航時以外,低可視度也是個重要部分,這讓無人機能在戰場上無孔不入的滲透,對關鍵部位進行打擊。

    當然,現階段的雷達隱身技術需要犧牲氣動效能,所以不見得在未來會一直存在,也許某些新型的電子干擾技術最終會取而代之,只需要給戰機掛個吊艙或安裝個元件,就能實現隱身。

    也有可能雷達技術得到了新的突飛猛進,一下子就讓隱身技術失去意義,那麼戰機便只有硬碰硬的上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個節點重申‘房住不炒’有何訊號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