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娛光

    《知否》大結局,正如之前所有觀眾所預測的一樣,官家是與侯爺兩人在演雙簧,目的只是為了引出太后的大招,實現最後真正的掌權。可很多觀眾不明白,一切行為的背後推手是太后,官家一開始也是將目標指向太后,最後卻是貴妃承擔了所有起兵的罪責。最後官家不殺天后,甚至桓王還與太后一起演繹了母慈子孝的戲碼,難道只是因為感恩嗎?

    第一,官家不殺太娘娘,仁孝和心懷感恩是最表面的原因。當初,官家的皇帝之位是太后和先帝兩人一起決定承襲給趙宗全的。趙宗全對官家和太后一開始是感恩的,加上趙宗全剛繼位之時,太后曾經為了協助趙宗全,讓朝綱更穩定,聽從大家建議垂簾聽政。先帝是出名的仁孝,太后本質上也是心懷仁孝,只不過對官家的行為無法苟同。所以才出兵,趙宗全明白這點。

    第二:官家敢留著太后,只因太后膝下無子,無兵無權,無需擔心。雖說趙宗全在禹州之時,沒有野心,只想平平淡淡地過好一生,讓百姓有個吃食。權力使人改變,趙宗全最後被逼著當上官家,權力就必須握在手上。太后起兵,趙宗全看在眼裡,可是他不用擔心,畢竟太后只是一介婦人,膝下無子,加上英國公等舊臣已經被收歸到趙宗全手下,舊臣也被拔除,趙宗全更不用擔心太后。

    實際上,太后是無兵無權,此次叛亂也只想著將皇帝身邊的武將和親信支出去,再籠絡先帝的老人和劉貴妃姐夫,充為禁軍,全力一搏。官家根本不用擔心。

    第三:證明自己。太后之所以不肯放權,是不相信趙宗全有治理天下的能力,對他的改革政策全部不相信。作為一個男人,趙宗全嘴上不說,但其實這是奇恥大辱。趙宗全心懷天下,想將國家發展的更好。從趙宗全對燕雲十六州念念不忘就可以看出來。當時,燕雲十六州作為國界的一個天然屏障,收回來可保國家更好的發展,不收回來,只能得到暫時的安穩。

    太后起兵失敗之後,桓王對太后所說的那些話,正是趙宗全的心中所思所想。桓王認為:如今朝廷興盛,戶部充裕,全是先帝勵精圖治三十餘載的功績,所以我們才可以用互市鉗制邊疆,但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如果朝廷一旦出現衰竭,那邊邊疆就會即刻來攻,如果此時燕雲十六州還在他人手中,那麼我朝的江山將會任人宰割。所以孫兒才想收回燕雲十六州,讓我朝有養馬之地,可守之城。此刻,太后才真正地被說服。

    第四:官家不殺太后,最終目的是為自己塑造了仁孝的形象,給天下人看,這對於接下來朝野政策的實施會更有助力。先帝以仁孝出名,趙宗全繼位本身就很容易被天下人與先帝進行對比,趙宗全施行政策之時,必須小心謹慎。太后與先帝夫妻五十餘載,殺之會遭天下口舌,不殺反而會讓天下人覺得趙宗全仁孝。因此,貴妃只能成為背鍋俠。

    趙宗全看過去並不聰明,但已經將一切盤算好,雖然太后起兵,趙宗全不是不殺,是不敢殺太后,甚而與太后演繹母慈子孝的戲碼,這些才是真實目的。大家同意嗎?

  • 2 # 兮言小姐

    官家和太后之間,算是半路母子的身份了,一個原本是皇后,一個原本是冷門宗室,絲毫沒有關係,卻硬生生成了母子,也難怪太后對官家,始終是不理解的。

    但不殺她,並不是為了感恩,畢竟,太后幫他穩定朝綱,讓他上位順利這個恩雖然大,可畢竟太后把持著權利不放,他形同傀儡皇帝,加上他也算是臨危受命,名正言順的皇帝,對太后還有救命之恩,這恩義也就兩兩相抵了。他不殺太后,也許念著太后在他登基之初穩定朝臣的恩,但還有更多其他的因素。 最直接的,那就是太后從名義上,是官家的母親,原本因為先皇和他生父之間的一個追稱的名號,已經鬧得不可開交,一些老臣更是認為官家背信棄義,不厚道了。要是再殺了先皇的遺孀,他如今的母親,只怕難以堵住天下百姓的悠悠之口,更難息事寧人,平息老臣們的不服,怨懟之心了。殺了太后,不僅是弒母,也是打臉先帝,同時將官家自己至於不忠不義,不仁不孝的處境的。全劇裡面,時時提及,當朝以仁孝治國,若是官家不懂得善待先皇后人,只怕會惹出更多的是是非非的。 其次,當然是因為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局,哪怕很多老臣們站隊太后,對於太后的事情都心知肚明。可畢竟這件事,太后一直站在幕後,拿別人當槍使而她自己暴露太少。即便是兵變造反,也是劉貴妃和她親族的人出面的,大家還記得當劉貴妃被抓住以後,指正太后的時候,官家打斷了她的話麼?這就是為了讓劉貴妃認清事實,也讓她別說太多,以免將太后扯了進來。 本身這件事,就是不明不白的,沒有太多的直接證據可以指正太后,官家也不可能綁著太后搶朝廷審判,畢竟趙家江山也是需要顏面的,先皇也需要臉面。何況,其他謀逆的人他都輕判了,王家這樣的都只是判了流放,沒有抄家滅族,難不成還能把太后流放,賜死?這件事,本就沒有人可以居中審判,哪怕是官家,也不能以下犯上,帶頭去審判自己的母親,給自己的母親定罪呀,這讓百官看見,讓天下人看見,豈不是笑話朝廷,那他以後還怎麼治國齊天下?怎麼銳意改革,為天下百姓謀劃? 還有,太后年紀也大了,一生無子,一個婦人,手中無錢無兵,也翻不出什麼浪了。加上官家上位以後,一直有不少老臣都念著先皇和太后的恩義,對太后是更加信任尊崇的,留著太后,一是避免老臣心寒,而是讓老臣心服,願意歸附,支援新皇,而新皇還能落得個寬仁大度,滿腔孝義的真君子呢,何樂而不為啊?加上,劇中有個細節,那就是恆王特地到太后跟前喊他祖母,跟她詳細分說他們如何守護江山,收腹河山的事情。其實,這就是他們想要的朝廷新局面,而恆王特地跟太后去解釋,也是為了爭取太后的支援,太后支援了,老臣們也就支援了。 還有一個挺重要的點,劉貴妃叛亂的事實已經無法扭轉了,她和她的家族註定是覆滅了,可那個小皇子卻是無辜的,又是官家的兒子,如何處置都麻煩,放在皇后膝下吧,又怕養不熟,萬一孩子長大後心懷不軌呢?給其他人撫養吧,其他人也沒這個能耐可以教養一個皇子啊,還不如就按照之前的,就讓太后帶到外面去繼續撫養。太后雖然無子,但畢竟教出了平寧郡主這個有出息的女人,可見其學識也好。 加上太后無子,讓她帶著一個孩子生活,也能頤養天年,彌補沒有孩子的缺憾,也算是官家彌補了跟太后半路母子的情分,他是沒法讓太后承歡膝下了,讓自己的兒子代替,給太后帶去歡樂,也讓他兒子好好成長,這也算是兩全其美的辦法,小皇子遠離朝堂是非,也是挺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德雲七隊是不是孤立九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