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胖胖的小腦斧

    1.拉格朗日年少的時候,想當個律師,但是一去上學,就被數學迷住了。本來他根本不指望自己能當個數學家的,因為他家裡是經商的,而他又是長子,將來肯定要繼承家業,沒有機會和時間搞數學了。

    這人後來回憶的時候說:“我家裡破產了,那是我一生中最幸運的事之一。” 總之,他家裡破產了,他可以自由自在的搞數學了。19歲的時候,這位年輕人就寫信給尤拉,寫了自己剛剛發現的幾個數學成果。尤拉相當溫柔地回信鼓勵了他,但是順便告訴他,他發現的那幾個結果,早就被別人發現了。

    他在數學史上被認為是對分析數學的發展產生全面影響的數學家之一。被譽為“歐洲最大的數學家”。

    2.羅爾在數學上的成就主要是在代數方面,專長於丟番圖方程的研究。他所處的時代正當牛頓、萊布尼茲的微積分誕生不久,由於這一新生事物不存在邏輯上的缺陷,從而遭受多方面的非議,其中也包括羅爾,並且他是反對派中最直言不諱的一員。

    1700年,在法國科學院發生了一場有關無窮小方法是否真實的論戰。在這場論戰中,羅爾認為無窮小方法由於缺乏理論基礎將導致謬誤,並說:“微積分是巧妙的謬論的彙集”。瓦里格農、索弗爾等人之間,展開了異常激烈的爭論。約翰.貝努利還諷刺羅爾不懂微積分。由於羅爾對此問題表現得異常激動,致使科學院不得不屢次出面干預。

    直到1706年秋天,羅爾才向瓦里格農、索弗爾等人承認他已經放棄了自己的觀點,並且充分認識到無窮小分析新方法價值。 羅爾於1691年在題為《任意次方程的一個解法的證明》的論文中指出了:在多項式方程 的兩個相鄰的實根之間,方程 至少有一個根。一百多年後,即1846年,尤斯托.伯拉維提斯將這一定理推廣到可微函式,並把此定理命名為羅爾定理。

    3. 蒲豐試驗 一天,法國數學家蒲豐請許多朋友到家裡,做了一次試驗.蒲豐在桌子上鋪好一張大白紙,白紙上畫滿了等距離的平行線,他又拿出很多等長的小針,小針的長度都是平行線的一半.蒲豐說:“請大家把這些小針往這張白紙上隨便仍吧!”客人們按他說的做了。 蒲豐的統計結果是:大家共擲2212次,其中小針與紙上平行線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豐說:“這個數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會得到圓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擲的次數越多,求出的圓周率近似值越精確。”這就是著名的“蒲豐試驗”。

    4. 數學魔術家沙貢塔娜 1981年的一個夏日,在印度舉行了一場心算比賽。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歲的婦女,她的名字叫沙貢塔娜。當天,她要以驚人的心算能力,與一臺先進的電子計算機展開競賽。 工作人員寫出一個201位的大數,讓求這個數的23次方根。運算結果,沙貢塔娜只用了50秒鐘就向觀眾報出了正確的答案。而計算機為了得出同樣的答數,必須輸入兩萬條指令,再進行計算,花費的時間比沙貢塔娜要多得多。 這一奇聞,在國際上引起了轟動,沙貢塔娜被稱為“數學魔術家”。

    5. 工作到最後一天的華羅庚 華羅庚出生於江蘇省,從小喜歡數學,而且非常聰明。1930年,19歲的華羅庚到清華大學讀書。華羅庚在清華四年中,在熊慶來教授的指導下,刻苦學習,一連發表了十幾篇論文,後來又被派到英國留學,獲得博士學位。他對數論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華氏定理。他特別注意理論聯絡實際,走遍了20多個省、市、自治區,動員群眾把優選法用於農業生產。 記者在一次採訪時問他:“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 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後一天。”他的確為科學辛勞工作的最後一天,實現了自己的諾言。

    6. 21世紀七大數學難題 美國的克雷數學研究所於2000年5月24日在巴黎宣佈了眾多數學家評選的結果:對七個“千禧年數學難題”的每一個懸賞一百萬美元。 “千年大獎問題”公佈以來,在世界數學界產生了強烈反響。這些問題都是關於數學基本理論的,但這些問題的解決將對數學理論的發展和應用的深化產生巨大推動。認識和研究“千年大獎問題”已成為世界數學界的熱點。不少國家的數學家正在組織聯合攻關。可以預期,“千年大獎問題”將會改變新世紀數學發展的歷史程序。

    7. 卡兒,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解析幾何學奠基人之一。他認為數學是其他一切科學的理論和模型,提出了數學為基礎,以演繹為核心的方法論,對後世的哲學。數學和自然科Х⒄蠱鸕攪司藪蟮淖饔謾? 笛卡兒分析了幾何學和代數學的優缺點,表示要尋求一種包含這兩門科學的優點而沒有它們的缺點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用代數方法,來研究幾何問題--解析幾何,《幾何學》確定了笛卡兒在數學史上的地位,《幾何學》提出瞭解析幾何學的主要思想和方法,標誌著解析幾何學的誕生,思格斯把它稱為數學的轉折點,以後人類進入變數數學階段。 笛卡兒還改進了韋達的符號記法,他用a、b、c……等表示已知數,用x、y、z……等表示未知數,創造了“=”,“”等符號,延用至今。 笛卡兒在物理學,生理學和天文學方面也有許多獨到之處。

    8. 韋 達 韋達(1540-1603),法國數學家。年青時學習法律當過律師,後從事政治活動,當過議會議員,在西班牙的戰爭中曾為政府破譯敵軍密碼。韋達還致力於數學研究,第一個有意識地和系統地使用字母來表示 已知數、未知數及其乘冪,帶來了代數理論研究的重大進步。韋達討論了方程根的多種有理變換,發現了方程根與分數的關係,韋達在歐洲被尊稱為“代數學之父”。1579年,韋達出版《應用於三角形的數學定律》,同時還發現,這是π的第一個分析表示式。 主要著有《分析法入門》、《論方程的識別與修正》、《分析五章》、《應用於三角形的數學定律》等,由於他貢獻卓著,成為十六世紀法國最傑出的數學家。

    9. 高斯 印象中曾聽過一個故事:高斯是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有一天他的數學老師因為事情已處理了一大半,雖然上課了,仍希望將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題數學題目給學生練習,他的題目是:1+2+3+4+5+6+7+8+9+10=?,因為加法剛教不久,所以老師覺得出了這題,學生肯定是要算蠻久的,才有可能算出來,也就可以藉此利用這段時間來處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轉眼的時間,高斯已停下了筆,閒閒地坐在那裡,老師看到了很生氣的訓斥高斯,但是高斯卻說他已經將答案算出來了,就是55,老師聽了下了一跳,就問高斯如何算出來的,高斯答道,我只是發現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還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這麼算的。高斯長大後,成為一位很偉大的數學家。 高斯小的時候能將難題變成簡易,當然資質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觀察,尋求規則,化難為簡,卻是值得我們學習與效法的。

    10. 蘇步青 蘇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陽縣的一個山村裡。雖然家境清貧,可他父母省吃儉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學。他在讀初中時,對數學並不感興趣,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懂。可是,後來的一堂數學課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蘇步青上初三時,他就讀浙江省六十中來了一位剛從東京留學歸來的教數學課的楊老師。第一堂課楊老師沒有講數學,而是講故事。他說:“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責任。”他旁徵博引,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這堂課的最後一句話是:“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有事半功倍的工作效率,您還會為工期發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