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之知之
-
2 # 那束花開
成長的歲月,由小到大,讓你難以忘懷的美食都是伴隨著一段故事的。
我來說說我的故事吧。
1.初中時候的我,13歲外出借讀於外面的初中,離家很遠。那時候家裡條件都不是很好,交通也不方便。那時最盼望的就是每週五的到來,因為週五的下午就可以做車回家了,同樣回到家裡也一定會吃到很多好吃的。因為那時住校,吃的都是大鍋飯,早餐都是一大鍋稀飯、吃著只有鹽水伴過的鹹菜,有時難以下嚥。有一種美味叫“媽媽的味道”,最愛吃的還是媽媽做的“韭菜盒子”“韭菜餃子”。後來大了一些才知道,每週的回家前,家裡也比較期盼,總是在提前就去買好“當地笨韭菜”,那時的“笨韭菜”還是很好買的,現在買到的大多數都是“大棚出品”。一想起“笨韭菜盒子”,現在還口流垂涎,同樣也會很想念媽媽。
媽媽的味道
2.上高中時自己也長大了很多,由於性格比較好,和同學以及班主任老師關係都很好。老師也比較照顧我們,尤其是知道我們這些孩子家裡遠。每週末老師都會知道哪些孩子不回家,不回家的“好孩子”都會叫到家裡來吃飯,現在想想老師的手藝真的絕了。
做的“家常鐵鍋小笨雞”實在是太好吃了,尤其是鍋裡還放了“山木耳”,和小雞一起燉出來的味道,真的太下飯了,現在還比較懷念那個時候。也想當時的同伴、也及不需任何回報的“班主任老師”,我們都很感謝她!
老師的味道
3.大學以後離家又遠了一些,“媽媽的味道“ 、”老師的味道“都吃不到了,這時就有了同學“老哥的味道”。一起租住的一個同學是個老大哥。屬於當地人。海邊城市海鮮最多,農村東北出來的我,那時還沒怎麼吃過海鮮,自然也是不會做的。這位同學老哥,每週都會給我們改善伙食,都附近海鮮市場,花不了幾個錢就可以買很多”海蠣子“,看了也沒會具體怎麼做,做出來以後調一些蘸料,別提多好吃了,這是“老哥的味道。”
同學老哥的味道
4.畢業以後,沒工作幾個就結婚了。結婚以後就又有了“老婆的味道”。記得一次忽然和老婆說:“我想吃壇肉了”,老婆說:“週末的吧”,週五下午選好了食材。
到了週末“老婆壇肉”,就吃到了。味道真的太好吃了,這麼說吧,比飯店裡做的都好吃,因為裡面融入了愛的滋味,老大一砂鍋的壇肉,吃的我這個開心。
哈哈,寫了這麼多才忽然意識到,為什麼只有週末才能吃到好吃的、忽然鼻子有點酸。生活其實真的是艱難的。“週末的味道”,帶給了我溫馨的回憶。感謝給我帶來了這麼味道的親人。讓我以後前行的路上,有想念,回憶滿滿。並能堅定前行,為了愛,為了美好的生活。
-
3 # 農夫趕集666
小時侯什麼美食叫我難忘懷?說實話,在那時吃過的每一種美食都叫我念念不忘,那時的美食和現在美食比起來,那叫天壤之別,但我還認為它們是美食,從蹦蹦跳跳吃著糖葫蘆,弄得滿手,滿臉,又蹭得滿身都粘乎乎的小丑開始,一顆棗子,蘋果和梨都是我們的摯熱,為了一顆糖球,我們可以爭得不可開交,母親把它磕開,又因為誰的大,誰的小而哭哭啼啼,現在想來可笑又溫馨。餃子給我的印象深刻,因為能吃到餃子意味著我們又大了一歲,穿著一年一次買得新衣服,紮上紅色腰帶,睜著直打架的雙眼,盼著那一頓年夜飯,當劈了啪啦的鞭炮聲過後,熱汽騰騰的餃子終於擺在我們面前了,每當誰吃出包了大錢的餃子,就彷彿中了大獎一樣,由於弟弟沒吃出來,破涕大哭起來,父母給他一元錢不要,二元錢也不要,最後父親不得不上外屋把一枚大錢塞進餃子,再放進碗裡,端上來叫他吃,終於他第一口就把大錢吃出來了,揉一揉鼻子樂了,我們全家都跟著樂,所以,餃子永遠叫我難忘懷
-
4 # 李泓淼
提到刀削麵,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山西刀削麵!而登封刀削麵又是什麼鬼!登封刀削麵是山西刀削麵的演變升級口味,最大的特點是爆炒湯少,味道是 麻、辣 、鹹、 香,再加上店家特質的麻辣油更是給這碗麵增加了特有的味道。
我對刀削麵的記憶是在上小學的時候,學校附近開了一家刀削麵館,破舊的玻璃門上用紅漆寫的五個大字 ——山西刀削麵。那時候我們本地人下館子最多吃碗燴麵,突然來了家外地面館,沒見過更沒吃過,當時想:要是能吃上一碗就好啦!第一次去吃,一點不誇張地說,真是人山人海 ,找不到一個空位,等了好久終於吃上了。那滿足感讓我感覺世上竟然有如此美味。吃過一次想吃第二次,可條件不允許啊!誰家敢經常下館子,後來一次身體得病因禍得福,爸爸帶著我去吃過幾次。
和我一樣的80後大都對這碗刀削麵念念不忘!上初中那會,學校食堂也賣過刀削麵 ,算是大鍋燴!1塊一碗,但是真難吃!自己總是省吃儉用存點私房錢偷偷跑出去下趟館子!那時刀削麵4塊一碗,對我們學生來說能吃上一碗也是奢侈。為了解饞只好去報個最小份2塊的,雖然吃不飽但是也解饞!
隨著社會發展,刀削麵的味道也在變化 ,我們當地有名的幾家:第一面、特味刀削麵、品品味刀削麵 、高偉刀削麵、每家都有每家的特點!店越來越多,可記憶中的那個味道再也找不到了,被封存在兒時的記憶中了!
回覆列表
小時候的美食,那都是深藏在回憶裡的最溫暖的味道。
做為福州人,絕對有鼎邊糊、魚丸、光餅。
鼎邊糊,舊時福州的鼎邊糊和現在流行的連江海鮮鍋邊有點區別的。必須得自家柴火大灶,必須用閩江蜆子加骨頭熬湯。一家做鼎邊,鄰里都來吃。
魚丸,酒席和年節必備。村裡的大魚塘過年前開始捕魚,家家戶戶都能分到幾條大魚,剔骨剁葺,加入地瓜粉攪上勁,絕非市面上的澱粉丸子可比。
光餅,不發麵的才正宗,圓圓扁扁一個,中間一個小洞,貼入燒柴火的烤爐壁,那叫一個香……
說到底,是童年的回憶,是故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