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INGj

    《孟子.滕文公》篇雲:"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於楊,即歸墨"。可知春秋之世楊朱之學與墨學齊驅,並屬顯學。至於這兩門顯學後世為什麼沒有人傳承下來,似乎是值得我們深究的。  楊朱自己沒有著書立說,關於他的言論全部來自別人的書中,涉及比較多的《孟子》,這裡面大部分是罵他的,“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在這個地方楊朱墨子已經是禽獸了。“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這是孟子對他們倆的評價。  《列子》中有《楊朱》一篇是對楊朱哲學思想的歸納,當然,列子成書時間不定,作者不定,但是書中所描述的楊朱卻比較符合從其他各家記載下來的關於楊朱的形象。列子的言論是對儒家經典的顛覆,所以也就不能怪孟子對其大加鞭撻,楊朱說“天下之美歸之舜、禹、周、孔,天下之惡歸之桀紂。然而舜耕於 河陽,陶於雷澤,四體不得暫安,口腹不得美厚;父母之所不愛,弟妹之所不親。 行年三十,不告而娶。乃受堯之禪,年已長,智已衰。商鈞不才,禪位於禹,戚 戚然以至於死:此天人之窮毒者也。鮌治水土,績用不就,殛諸羽山。禹纂業 事仇,惟荒土功,子產不字,過門不入;身體偏枯,手足胼胝。及受舜禪,卑宮 室,美紱冕,慼慼然以至於死:此無人之憂苦者也。武王既終,成王幼弱,周公 攝天子之政。邵公不悅,四國流言。居東三年,誅兄放弟,僅免其身,慼慼然以 至於死:此天人之危懼者也。”堯舜禹湯這些都是儒家的聖人賢人,而在楊朱的眼裡他們卻不如小國寡民生活的平凡人。在他看來既然做聖人做好人是充滿痛苦的那就不如享樂,所以雖然孟子總是把楊墨放在一起但是楊墨的學說卻是背道而馳的,楊朱認為道德只是一種聰明人愚弄凡夫俗子的手段而兼愛則是一種誘騙誘騙不懂得形成生活律法是由於天下的敵對這個道理的小孩子的手段;聲譽是一種死後才有的好看而不中用的東西,只有傻瓜才會付出那樣大的代價去追求,但偏又享受不到。在人生中好人與壞人同樣的受苦但是壞人似乎要比好人更懂得享受。這樣一種觀點跟我們現在所流傳廣泛的傳統的觀點是大不相同的,是與孔孟之道對著幹的,誰對誰錯很難回答。杜蘭在他的作品中最後寫道:對於楊朱,唯一的解答是加入在予和取,持己和忍受的道德規範上無法與他人合作,那麼社會就無法存在;社會不存在就談不上發展個人;我們的生活必須依著這些規範來維持。有些歷史學家認為中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的分崩離析與功利主義的傳播不無關係。

  • 2 # 小天才金虎

    楊公忌  【詞語】:楊公忌

      【注音】:yáng gōng jì

      【釋義】:舊俗迷信以農曆正月十三日始,以後每月提前兩天為百事禁忌日。相傳其說始於宋堪輿術士楊救貧,因稱該日為楊公忌。

      很久以前,有一位姓楊的老翁,人們稱他楊公。

    這位楊公有十三個兒子,十三個兒子如狼似虎,且又家資萬貫,可謂要人有人要財有財。楊公也就自然的有點飄忽忽。一日,高興之極,在那裡和人說起了滋話,道:“我這些兒子就是一個月沒一個,還能有一個和我過年的哩。”

      神仙無處不在,但凡人說話不要太狂了。

    楊公的狂話恰被一個路過此地的神仙聽去,此神上天報告了玉帝,玉帝大怒,隨下令每月收他一個兒子。從正月十三開始,楊公的兒子每月都要走一個。每個月裡往前趕兩天,正月裡是十三,二月裡是十一,三月裡是初九,依次往下推。這年正好閏七月,所以,七月裡收了楊公兩個兒子。

    日子是七月初一和二十九,那麼這一年也就是十三個月了。楊公的十三個兒子自然是一個也沒剩下,到了年底,自然也就沒有一個和楊 公過年的了。後來人們把楊公兒子歸天的日子稱為楊公忌。這些日子很毒,是不能出門的,不過,現在人們天天外出,也就無所謂了,但如果想做事挑日子的話,最好不要挑這些日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拜登總統能修復特朗普給美國國家造成的損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