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1127年-1279年)是北宋滅亡後由宋室皇族在江南建立的政權,是中國歷史上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科技進步的朝代。歷經九位帝王,一百五十二年。政治:南宋時期是加強中央集權、“幹強枝弱”的時期。南宋繼承了北宋“強幹弱枝”政策,在中央地方權力、官僚機構、司法、軍權等方面加強中央集權的一系列措施,為維護國家內部統一、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國內環境。從用人制度上看,南宋是所謂“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南宋時期,取士更是不受出身門第的限制,只要不是重刑罪犯,即使是工商、雜類、僧道、農民,甚至是殺豬宰牛的屠戶,都可以應試授官,南宋的科舉登第者多數為平民。南宋初年,以尚書左、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宰相,門下侍郎。中書侍郎並改為參知政事為副相,廢尚書左、右丞官。從宰相官稱來看,三省已併為一省。孝宗時,索性將尚書左、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改為左、右丞相,參知政事未變(左、右丞相,唐玄宗時為尚書省長官,宋為中書的長官)。在南宋皇帝無內朝,外朝黨爭不止政治情勢下,權相在皇帝怠政期間起到了維護政權穩定和朝政執行的作用。權相政治下,中央決策機構及決策系統的執行機制都發生變化,宰相的私人宅邸成為朝廷決策的中心;文書系統方面,權相的“堂貼”或者代書“御筆”乃至權相私人信函成為最高的政令指揮;秦檜時期建立裡專屬權相的獨立財政體系;臺諫成為權相人事運作的重要工具;社會和官場對權相的認知也發生變化,出現“言相不言君”的現象;皇帝卻趨向於虛位化。但是,在科舉社會和皇權思想統治下的權相政治,其界限也十分明顯。權相政治缺乏統治基礎,士人缺乏政治向心力;權相不可能完全控制皇帝及其周邊;權相的控制力難以滲透至縣級政權以下;更為重要的是,權相政治時期的財政和人事政策層層傳遞,損害了主要納稅地主和普通士人的利益,從而形成廣大的反對勢力。 權相政治深刻影響著南宋的歷史,幾乎所有重大事件都發生在權相政治時期。權相政治深刻改變了當時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軍事政策和社會心理。南宋初期,權相政治促進了南宋政權的建立和鞏固,然而,在社會矛盾尖銳的南宋末期,權相所代表的中央權力極大損害了廣大士大夫階層的利益,加劇了他們的離心力,加速了南宋政權的滅亡。經濟:南宋帝國與印度洋北岸的阿拉伯帝國構成了當時世界貿易圈的兩大軸心,鑑於此,美籍學者馬潤潮把宋代視為“世界偉大海洋貿易史上的第一個時期”。南宋時候,水田增加,產量進一步提高。太湖流域的蘇州、湖州等地,稻米產量很大,當時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棉花的種植擴充套件到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綿紡織業成為產棉區的主要農村副業,有了一套擀、彈、紡、織的棉紡織工具。南宋所造的船,上面已裝有指南針,並且具有較強的抗風力。海外貿易的主要港口有泉州、廣州和明州,對外貿易東達日本、北韓,西至非洲一些國家。南宋對中國後世歷史發展之影響。中外學者普遍認為,兩宋文化直至20世紀初都是中國的典型文化。其中許多東西在以後的一千年中是中國最典型的東西,至少在唐代後期開始萌芽,而在宋代開始繁榮。南宋開啟了中國社會的平民化程序,並出現了歐洲近代前夜的一些特徵,如大城市興起、市民階層形成、商業經濟繁榮等現象,美國、日本學者普遍把宋代中國稱為“近代初期”。南宋時期,全國經濟重心完成了由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的歷史性轉移,這是中國傳統社會發展中具有路標性意義的重大轉折。文化:南宋是古代中國學術思想的巔峰時期。日本學者將宋代稱為“東方的文藝復興時代”。著名華裔學者劉子健認為:“此後中國近八百年來的文化,是以南宋文化為模式,以江浙一帶為重點,形成了更加富有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文化。”王國維指出:“宋代學術,方面最多,進步亦最著”。中國古代學術思想的新巔峰,最明顯的一個標誌是新儒學——理學思想的誕生。作為程朱理學集大成者的朱熹,是繼孔孟以來最傑出的儒家學者。另外,南宋時期維持了近百年學派間互爭雄長和欣欣向榮的景象,形成了繼春秋戰國之後中國歷史上第二次“百家爭鳴”的盛況。南宋是古代中國文學藝術的鼎盛時期。王國維認為:“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動與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漢唐、後之元明皆所不逮也。”宋詞在南宋達到鼎盛,著名詞人有辛棄疾、李清照、陸游等。宋詩的繁榮,宋詩在唐詩之後另闢蹊徑,開拓了宋詩新境界,其影響直到清末民初。南宋話本小說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小說的發展已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南宋戲文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古代戲曲藝術的成熟,為中國戲劇的發展奠定了雄厚基礎。宋代是中國繪畫史上的鼎盛時期,標誌中國中古時期繪畫高峰的出現。有研究者認為:“吾國畫法,至宋而始全。”南宋是古代中國文化教育的興盛時期。宋代統治者將“崇經辦學”作為立國之本。南宋官學私學皆盛,徹底打破了長期以來士族地主壟斷教育的局面,南宋的中央官學、地方官學、書院和私塾村校都獲得了蓬勃的發展。南宋是古代中國史學的繁榮時期。陳寅恪先生指出:“中國史學莫盛於宋。”著名作品有南宋史學家袁樞的《通鑑紀事本末》,朱熹的《資治通鑑綱目》、《伊洛淵源錄》等。南宋在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經世致用”的修史思想,對後代的史學家有很大的啟迪和教益。南宋對東亞“儒學文化圈”和世界文明程序之影響。南宋儒學文化傳至東亞各國,與各國的學術思想和民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東亞“儒學文化圈”。對在現代東亞社會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社會生活、家庭關係等方面仍然發揮著重要影響科技:英國學者李約瑟說:“每當人們在中國的文獻中查詢一種具體的科技史料時,往往會發現它的焦點在宋代。”南宋的科技成就在很多方面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南宋對中國古代“三大發明”的貢獻。[49] 培根指出:“這三種發明已經在世界範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指南針指南針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經普遍使用。13世紀,指南針傳入阿拉伯和歐洲各國。指南針用於航海,對世界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同時,它也為歐洲Nautilus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條件。火藥唐末時期火藥開始用於軍事 。北宋政府在東京設立專門機構,製造火藥和火器。南宋時期發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槍”。管形火器的出現,開創了人類作戰史的新階段。火藥和火器在13世紀中期傳入阿拉伯,後來傳歐洲。製造業南宋在製造技術上的高度成就。冶煉法南宋發明了“冶銀吹灰法”和“銅合金鐵”冶煉法;開始使用焦煤鍊鐵(歐洲人在18世紀時才發明),是中國冶金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里程碑。絲綢南宋蠶桑絲綢生產,已形成了一整套從栽桑到成衣的過程,為明清的絲綢生產技術奠定了基礎。造船業南宋地處江南,交通運輸多用船隻,因而造船業較為發達。泉州、廣州等地都是當時的造船中心,能製造大型海船。制瓷行業許多官窯隨著一起遷到南方。如著名的修內司官窯設於臨安鳳凰山下。景德鎮已經發展為全國著名的制瓷業中心,產品銷售各地,所燒瓷器極其精美,有“饒玉”之稱。印刷造紙南宋時期由於文化事業的發展,印刷業和造紙業都很興盛。當時官府、民間都從事書籍印刷。臨安、福建和四川是印刷業的中心。臨安國子監所出版的圖書,稱“監本”,印刷技術頗高。四川和福建亦有不少書坊。造紙方面,在紙的品種和質量都有顯著的進步,成都、臨安、徽州、池州、平江、建陽等地都是紙的產地。農業理論農業技術理論上的重大突破。如中國現存最早的農學著作《農書》和柑橘專著《橘錄》,世界歷史上最早的菌類專著《菌譜》、植物學辭典《全芳備祖》和有關梅花的專著《梅譜》。[49] 數學與醫學楊輝、洗冤集錄南宋在數學領域的巨大貢獻。傑出數學家秦九韶撰寫的《數學九章》宋慈提出的“正負開方術”,比西方早500多年。另一位傑出數學家楊輝,編撰有《詳解九章演算法》、《楊輝演算法》等十餘種數學著作,收錄了不少中國現已失傳的數學著作中的算題和演算法。[49] 南宋在醫藥領域的重要貢獻。南宋宋慈《洗冤集錄》是世界上第一部法醫學專著,比西方早350餘年。它不僅奠定了中國古代法醫學的基礎,而且被奉為中國古代“官司檢驗”的“金科玉律”,並對世界法醫學產生了廣泛影響。
南宋(1127年-1279年)是北宋滅亡後由宋室皇族在江南建立的政權,是中國歷史上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科技進步的朝代。歷經九位帝王,一百五十二年。政治:南宋時期是加強中央集權、“幹強枝弱”的時期。南宋繼承了北宋“強幹弱枝”政策,在中央地方權力、官僚機構、司法、軍權等方面加強中央集權的一系列措施,為維護國家內部統一、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國內環境。從用人制度上看,南宋是所謂“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南宋時期,取士更是不受出身門第的限制,只要不是重刑罪犯,即使是工商、雜類、僧道、農民,甚至是殺豬宰牛的屠戶,都可以應試授官,南宋的科舉登第者多數為平民。南宋初年,以尚書左、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宰相,門下侍郎。中書侍郎並改為參知政事為副相,廢尚書左、右丞官。從宰相官稱來看,三省已併為一省。孝宗時,索性將尚書左、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改為左、右丞相,參知政事未變(左、右丞相,唐玄宗時為尚書省長官,宋為中書的長官)。在南宋皇帝無內朝,外朝黨爭不止政治情勢下,權相在皇帝怠政期間起到了維護政權穩定和朝政執行的作用。權相政治下,中央決策機構及決策系統的執行機制都發生變化,宰相的私人宅邸成為朝廷決策的中心;文書系統方面,權相的“堂貼”或者代書“御筆”乃至權相私人信函成為最高的政令指揮;秦檜時期建立裡專屬權相的獨立財政體系;臺諫成為權相人事運作的重要工具;社會和官場對權相的認知也發生變化,出現“言相不言君”的現象;皇帝卻趨向於虛位化。但是,在科舉社會和皇權思想統治下的權相政治,其界限也十分明顯。權相政治缺乏統治基礎,士人缺乏政治向心力;權相不可能完全控制皇帝及其周邊;權相的控制力難以滲透至縣級政權以下;更為重要的是,權相政治時期的財政和人事政策層層傳遞,損害了主要納稅地主和普通士人的利益,從而形成廣大的反對勢力。 權相政治深刻影響著南宋的歷史,幾乎所有重大事件都發生在權相政治時期。權相政治深刻改變了當時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軍事政策和社會心理。南宋初期,權相政治促進了南宋政權的建立和鞏固,然而,在社會矛盾尖銳的南宋末期,權相所代表的中央權力極大損害了廣大士大夫階層的利益,加劇了他們的離心力,加速了南宋政權的滅亡。經濟:南宋帝國與印度洋北岸的阿拉伯帝國構成了當時世界貿易圈的兩大軸心,鑑於此,美籍學者馬潤潮把宋代視為“世界偉大海洋貿易史上的第一個時期”。南宋時候,水田增加,產量進一步提高。太湖流域的蘇州、湖州等地,稻米產量很大,當時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棉花的種植擴充套件到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綿紡織業成為產棉區的主要農村副業,有了一套擀、彈、紡、織的棉紡織工具。南宋所造的船,上面已裝有指南針,並且具有較強的抗風力。海外貿易的主要港口有泉州、廣州和明州,對外貿易東達日本、北韓,西至非洲一些國家。南宋對中國後世歷史發展之影響。中外學者普遍認為,兩宋文化直至20世紀初都是中國的典型文化。其中許多東西在以後的一千年中是中國最典型的東西,至少在唐代後期開始萌芽,而在宋代開始繁榮。南宋開啟了中國社會的平民化程序,並出現了歐洲近代前夜的一些特徵,如大城市興起、市民階層形成、商業經濟繁榮等現象,美國、日本學者普遍把宋代中國稱為“近代初期”。南宋時期,全國經濟重心完成了由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的歷史性轉移,這是中國傳統社會發展中具有路標性意義的重大轉折。文化:南宋是古代中國學術思想的巔峰時期。日本學者將宋代稱為“東方的文藝復興時代”。著名華裔學者劉子健認為:“此後中國近八百年來的文化,是以南宋文化為模式,以江浙一帶為重點,形成了更加富有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文化。”王國維指出:“宋代學術,方面最多,進步亦最著”。中國古代學術思想的新巔峰,最明顯的一個標誌是新儒學——理學思想的誕生。作為程朱理學集大成者的朱熹,是繼孔孟以來最傑出的儒家學者。另外,南宋時期維持了近百年學派間互爭雄長和欣欣向榮的景象,形成了繼春秋戰國之後中國歷史上第二次“百家爭鳴”的盛況。南宋是古代中國文學藝術的鼎盛時期。王國維認為:“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動與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漢唐、後之元明皆所不逮也。”宋詞在南宋達到鼎盛,著名詞人有辛棄疾、李清照、陸游等。宋詩的繁榮,宋詩在唐詩之後另闢蹊徑,開拓了宋詩新境界,其影響直到清末民初。南宋話本小說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小說的發展已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南宋戲文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古代戲曲藝術的成熟,為中國戲劇的發展奠定了雄厚基礎。宋代是中國繪畫史上的鼎盛時期,標誌中國中古時期繪畫高峰的出現。有研究者認為:“吾國畫法,至宋而始全。”南宋是古代中國文化教育的興盛時期。宋代統治者將“崇經辦學”作為立國之本。南宋官學私學皆盛,徹底打破了長期以來士族地主壟斷教育的局面,南宋的中央官學、地方官學、書院和私塾村校都獲得了蓬勃的發展。南宋是古代中國史學的繁榮時期。陳寅恪先生指出:“中國史學莫盛於宋。”著名作品有南宋史學家袁樞的《通鑑紀事本末》,朱熹的《資治通鑑綱目》、《伊洛淵源錄》等。南宋在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經世致用”的修史思想,對後代的史學家有很大的啟迪和教益。南宋對東亞“儒學文化圈”和世界文明程序之影響。南宋儒學文化傳至東亞各國,與各國的學術思想和民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東亞“儒學文化圈”。對在現代東亞社會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社會生活、家庭關係等方面仍然發揮著重要影響科技:英國學者李約瑟說:“每當人們在中國的文獻中查詢一種具體的科技史料時,往往會發現它的焦點在宋代。”南宋的科技成就在很多方面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南宋對中國古代“三大發明”的貢獻。[49] 培根指出:“這三種發明已經在世界範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指南針指南針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經普遍使用。13世紀,指南針傳入阿拉伯和歐洲各國。指南針用於航海,對世界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同時,它也為歐洲Nautilus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條件。火藥唐末時期火藥開始用於軍事 。北宋政府在東京設立專門機構,製造火藥和火器。南宋時期發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槍”。管形火器的出現,開創了人類作戰史的新階段。火藥和火器在13世紀中期傳入阿拉伯,後來傳歐洲。製造業南宋在製造技術上的高度成就。冶煉法南宋發明了“冶銀吹灰法”和“銅合金鐵”冶煉法;開始使用焦煤鍊鐵(歐洲人在18世紀時才發明),是中國冶金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里程碑。絲綢南宋蠶桑絲綢生產,已形成了一整套從栽桑到成衣的過程,為明清的絲綢生產技術奠定了基礎。造船業南宋地處江南,交通運輸多用船隻,因而造船業較為發達。泉州、廣州等地都是當時的造船中心,能製造大型海船。制瓷行業許多官窯隨著一起遷到南方。如著名的修內司官窯設於臨安鳳凰山下。景德鎮已經發展為全國著名的制瓷業中心,產品銷售各地,所燒瓷器極其精美,有“饒玉”之稱。印刷造紙南宋時期由於文化事業的發展,印刷業和造紙業都很興盛。當時官府、民間都從事書籍印刷。臨安、福建和四川是印刷業的中心。臨安國子監所出版的圖書,稱“監本”,印刷技術頗高。四川和福建亦有不少書坊。造紙方面,在紙的品種和質量都有顯著的進步,成都、臨安、徽州、池州、平江、建陽等地都是紙的產地。農業理論農業技術理論上的重大突破。如中國現存最早的農學著作《農書》和柑橘專著《橘錄》,世界歷史上最早的菌類專著《菌譜》、植物學辭典《全芳備祖》和有關梅花的專著《梅譜》。[49] 數學與醫學楊輝、洗冤集錄南宋在數學領域的巨大貢獻。傑出數學家秦九韶撰寫的《數學九章》宋慈提出的“正負開方術”,比西方早500多年。另一位傑出數學家楊輝,編撰有《詳解九章演算法》、《楊輝演算法》等十餘種數學著作,收錄了不少中國現已失傳的數學著作中的算題和演算法。[49] 南宋在醫藥領域的重要貢獻。南宋宋慈《洗冤集錄》是世界上第一部法醫學專著,比西方早350餘年。它不僅奠定了中國古代法醫學的基礎,而且被奉為中國古代“官司檢驗”的“金科玉律”,並對世界法醫學產生了廣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