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時間看得見
-
2 # 安喜喜
不懂得拒絕別人的人,在人際關係中屬於討好型的人格,這樣的人善良,凡事為他人考慮,會委屈自己。
人際關係普遍比較好,但同時,令別人不知道真正的你是怎樣的人,有時會讓人覺得你虛偽。
你這一次拒絕他人,也許意味著你進步了,願意照顧自己的感受了,這是成長階段關鍵的一步。
一邊懂得照顧自己的感受,也為他人考慮,這是個體健康的表現。
-
3 # 水色離騷V風再起時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這個人一定是個內心柔軟的人,也可以說是“善良”。
善良的人通常都會顧及別人的感受,但卻也並非都不懂拒絕,而是會考慮周到的拒絕方式。這又不同於“不懂拒絕”,因為善良還是有底線的:自己的能力是否足夠?對方的要求是否合理?
如果一個不懂拒絕的人在拒絕別人後會感到失落,大多是因此引起的最初不適應:有對自身能力不足的自責;有對對方流露的失望甚至可能質疑的不安;還有對彼此關係可能有轉變的擔心……這都是需要自己去調整適應的,不妨可參考那條底線,正視自己的能力與判斷對方的要求是否合理。
如果並非沒有對合理的要求盡力,大可不必給自己壓力。幫只是情分;不幫也是本分。做人先做好自己的“本分”即可,若心有餘力可再尋求“助人為樂”的快樂。拒絕了自己做不到的,並非是沒有“同情心”,而是對自己也是對他人的負責。總好過滿口答應了又做不到,那對方從一個過高的期望值跌落下來的失望,豈不是更大?
“飽,知人飢。溫,知人寒。”有一個起碼的前提,就是自己首先要“溫飽”。
-
4 # 洪翊
這個兩個問題,首先第一是關於:拒絕別人的問題第二是關於:是否在意別人的觀點和意見兩個面向的問題都打通,才能治標治本!首先,關於拒接別人,這要看情況而定,我們首先要做一個樂善好施,慈悲為懷,助人為樂的人,但這不代表不能拒絕別人,前提是什麼?就是你不管拒絕與否,都得對別人有幫助,起心動念是為別人好,只要為別人好,就不在乎形式了,那麼有時候,要捨得你愛的人受傷,更何況拒絕呢對不對?第二個問題就很簡單了,那就是,一切你都難盡如人意,只需問心無愧即可,不要拘泥於形式,別太在意別人的觀點,否則容易失去你自己,多有太執著於別人觀點的人往往都是看不清自己的人。最後我們一起共勉四句話①把自己當自己叫自在②把自己當別人叫無我③把別人當別人叫智慧④把別人當自己叫慈悲這四句話什麼時候你應該執行那句話,自己看著辦,不要拘泥於生命的一種形式,理解了,你就油成長了!順便吸收一下我關於豐盛的分享相信這個額外延伸會對這條提問感興趣的朋友有幫助。
回覆列表
我個人挫見,認為不懂拒絕和拒絕後心情低落的原因跟自己的心理有最大關係,首先要找到不懂拒絕人的根本原因:
1. 對自我認知薄弱,覺得有人來尋求幫助我就理應全力以赴去給予回覆,擔心別人會因此而來對自己有不好的評價,對自己的地位看得過於低微。
2. 自尊心太強,好面子,希望透過每一次應承來證明我是行的,我是有價值的,我是有能力幫助其他人的。
3. 從小別人拒絕時有過不好的記憶,對拒絕一事非常敏感,於是潛意識裡告訴自己:我以後絕不做拒絕別人的人,一旦形成,發生實際場景時這種思維就會跳出來指導你的行為。
4. 應該還有更多其他的外在原因
建議:
1. 樹立正確的拒絕觀,我拒絕你不代表我是無能的,也不是說我六親不認。量力而行,實話實說才是對自己對他人負責的態度,敢於說不。
2. 學會識別他人的請求是否合理,如果讓自己特別為難,感覺不舒適,那就拒絕,不需要考慮太多。
3. 刻意練習,下次再發生有人提出過分的需求時,即刻使用說不的模式,練多幾次你就會找到方法的。
4. 學會委婉平和的方式去拒絕不合理的請求
5. 你本身是善良的,是熱心的,但你是有原則的,提升對自我的認知,多肯定自己。
6. 多愛自己,多關注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去取悅他人
7. 拒絕就拒絕了,該吃就吃,該喝喝,管他三七二十一,自己活舒坦了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