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繡(?—207),武威祖厲(今甘肅靖遠)人。張濟的從子。東漢末年割據宛城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官渡之戰前夕,聽從賈詡的建議投降曹操,官至破羌將軍。 張繡是驃騎將軍張濟的侄子。邊章、韓遂在涼州作亂之時,金城的麴勝襲殺祖厲長劉雋。張繡當時為縣吏,不久就尋找機會刺殺了麴勝,本郡的人都認為他很講義氣,於是張繡招合少年,成為本地豪傑。 192年,董卓被殺,張濟與李傕、郭汜等人進攻長安,為董卓報仇。張繡跟隨張濟,以軍功升至建忠將軍,封宣威侯。 196年,張濟自關中引兵入荊州界,攻穰城,中流矢而死。張繡接管了他的部隊,屯住在宛城,與劉表聯盟。 197年,曹操南征,部隊到達淯水,張繡率眾投降。曹操娶了張濟的遺孀,張繡因此懷恨曹操。曹操聽說張繡不高興,就秘密準備殺掉張繡。結果計劃洩漏,張繡偷襲曹操,曹操戰敗,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殺,猛將典韋戰死。張繡引兵追擊,被曹操擊退,於是張繡退回防守穰城,再次與劉表聯盟。 (《傅子》說:曹操給張繡寵愛親近的胡車兒發紅包,張繡聽說了以後懷疑曹操想用胡車兒刺殺他,用賈詡計,反) 198年,曹操再次征討張繡,圍攻張繡於穰城,不能攻克。後來,曹操解圍退還,張繡率眾追擊,劉表也派兵增援,在安眾被曹操伏擊,大敗。後用賈詡之謀,再次追擊,取勝而還。 199年,張繡聽從賈詡的建議,再次向曹操投降。張繡到達後,曹操牽著張繡的手,一起參加宴會,為自己的兒子曹均娶了張繡的女兒,並封張繡為揚武將軍。 200年,張繡參加了官渡之戰,力戰有功,升為破羌將軍。 205年,張繡跟隨曹操在南皮擊破袁譚,再次增加食邑,一共2000戶,當時天下戶口劇減,十戶才留下一戶,將領中封邑沒有達到1000戶的,唯獨張繡特別多。 207年,張繡跟隨曹操去柳城征討烏桓,還沒有到達就死了,被諡為定侯,兒子張泉繼嗣。(《魏略》言:曹丕因曹昂戰死之事對張繡不滿,說:“君殺吾兄,何忍持面視人邪!”張繡心不自安,自殺。)後來張泉因連坐魏諷謀反而被殺(懷疑是冤案),國家收回了爵位。 南征張繡 等到一切安頓完畢,于禁這才去見曹操,詳細彙報了情況。曹操聽後很高興,對於禁的舉措作了高度評價,說:“淯水之難,我被搞得非常被動。將軍在混亂的情況下能夠保持隊伍的齊整,以堅不可摧的壁壘對付敵人,即使是古代的名將,也不過如此啊!”果然不出于禁所料,張繡率領騎兵包抄了上來,曹操立即命令于禁等迎擊。這次由於有了準備,張繡很快被擊退。曹軍乘勝反擊,攻佔了南陽、章陵等地。張繡退守穰城,並再次派人去荊州與劉表連和。事後曹操總結淯水之難的教訓,對諸將說: “我接受張繡投降,由於沒有及時獲取他們的人質,以致弄到這種地步。我已明白了失敗的原因。大家看著吧,今後我不會再打敗仗了!” 很顯然,曹操未能找到導致失敗的根本原因。這次失敗,完全是由於曹操驕傲自大、麻痺輕敵造成的。其直接導火線,則是由於曹操作風不檢點,因而激怒了張繡;舉措不適宜,因而進一步使張繡產生了疑慮,最後終於將其逼上了造反的道路。如果曹操能夠待人以誠,謙虛謹慎,不去做傷害對方感情和使對方感到威壓的事情,是完全不致於發生如此嚴重的的後果的。其實曹操未必不懂得這番道理,他在不少情況下也正是這麼去做的,問題在於不能持之以恆,貫徹始終。曹操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不僅傷亡了不少將士,失去了長子侄兒,連自己也差點丟了性命。更可悲的是,曹操未能正確總結經驗教訓,從思想根源上去尋求失敗的原因,這就決定了他今後將會為此付出更為慘重的代價,後來兵敗赤壁便是其中的典型一例。 二奇兵破敵 曹操從舞陰回到許都後,根據于禁前後所建立的功勳,封他為益壽亭侯。任命典韋的兒子典滿為郎中。後因思念典韋,又提升典滿為司馬,把他留在自己身邊。每當經過陳留己吾時,總要到典韋的墳頭用中牢(豬羊二牲)祭奠一番。曹丕後來即帝位後,又提升典滿為都尉,賜爵關內侯。 建安二年(197)九月,袁術侵犯陳地,曹操率軍東討,袁術敗走。曹操在巡視淮、汝一帶時,得到了猛將許褚。許褚字仲康,曹操的同鄉人。身長八尺餘,腰大十圍,相貌雄毅,勇力過人。曹操一見許褚,就對其雄毅氣概大為讚賞,說: “這真是我的樊噲啊!”樊噲是漢高祖劉邦手下的一員猛將,鴻門宴上,項羽想要殺掉劉邦,樊噲當面予以斥責,保護劉邦使之得以安然脫險。曹操愛賞許褚,當即任命他為都尉,接替典韋做了自己的親隨侍衛。跟著許褚前來的人,武藝也都很高強,曹操全部任為虎士,讓他們做了自己的警衛。 曹操第一次南征張繡時,曾經歸附曹操的南陽、章陵等縣,在曹操北返後又反叛成為張繡的屬地。曹操派曹洪前去攻打,未能獲勝,只得退守葉縣。張繡、劉表得勢,多次帶兵前來騷擾。為了解 張繡 除張繡的威脅,曹操在這年十一月再次率兵南征。大軍來到淯水岸邊,曹操隆重祭奠了頭次南征時在這裡陣亡的將士,為之感嘆流淚,不能自已,部下見了,無不深受感動。曹操這樣做,一方面由於他內心確實深深懷念著陣亡的將士,需要用這種方式來加以表達、宣洩;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激起將士們的同仇敵愾之情,提高部隊的戰鬥力。曹操在很大程度上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戰鬥一開始就進行得相當順利。曹操對佔據湖陽的劉表部將鄧濟發起攻擊,許褚率領一批壯士首先攻進城內,殺死敵人上萬,並活捉了鄧濟。曹操表彰有功將士,提升許褚為校尉。接著,曹操又順利地攻下了舞陰。在局勢大體穩定後,曹操於第二年即建安三年(198)正月回到了許都。 三月間,曹操準備三徵張繡。軍師荀攸勸阻說:“張繡同劉表互為依靠,形成了一股比較強大的勢力。但張繡是外來戶,缺乏根基,軍糧全靠劉表供應。一旦劉表停止軍糧供應,兩人必然就要發生摩擦。不如暫緩攻擊,等待時機。時機合適時對張繡進行利誘,就可以把他爭取過來。反之如果加緊攻打,兩人勢必就要互相救援,我們反而難以達到目的。” 張繡之死 不管曹丕有沒有得到曹操授權,尚待考證,不過這不重要。 但是既然兇手已出,根據疑罪從無原則,所謂冤有頭,債有主,這是一起「曹丕」逼死張繡事件,而非「曹操」痛下毒手,就算曹操有責任或唆使,也是「間接其次」,真正執行及實際行兇之人,要算上曹丕的「直接首要」責任。 曹操也不是什麼愛好清名的人,三國第一屠刀,豈非浪得虛名,如果曹操真想殺張繡,隨便莫須有的罪名都能致死,何須繞彎叫曹丕相逼?萬一張繡又不識相,曹丕還有可能表錯情,逼死不成。曹操想殺許攸就殺許攸,想害孔融就害孔融,想死婁圭就死婁圭,要逼崔琰就逼崔琰,而不須假他人之手。張繡既不如孔融的儒學盛名,又不多許攸獻降之功,也不比婁圭家富,又惶論崔琰士家大族,但是曹操連殺四子,不曾手軟,又何必在意張繡? 誣以謀反 至於張繡之子張泉,死因是連坐到魏諷謀反,至於有無參加,有待考證,但是也不重要。 (一)如果真因叛變造反,張泉就算是名臣後裔,或有丹書鐵券等免死牌,也得受死。 (二)如果張泉沒有叛變而被「誣以謀反」,這就算上級有意硬加莫須有罪名,就算張泉沒有參加叛變,也可以因叛變而被殺。 張繡 魏諷謀反案牽連很多,建安七子之首的王粲有二子參加;鍾繇還因此丟掉相國之位,順便一提,魏諷之出仕,還是鍾繇力薦;還有劉廙之弟劉偉也參加叛變,本來依法連坐可處死罪,但是曹操從中介入干涉司法,「以儒解法」(引用儒家經典《左氏傳》來判解法律《魏律》),所以劉廙可以免罪,不須連坐。因此魏諷案並非政治式的濫殺,其中不乏生還者。 平定魏諷案的人是曹丕,事情發生於鄴,而曹操當時有事外出,人在漢中,因此展開平叛鎮壓及擴大追緝的人並不是曹操,以至於後來「坐死者數十人」等,皆由曹丕主導。關於這是不是曹操的預謀,已經很很清楚。因此,張泉死在曹丕之手,而非曹操之手。 結論 既然是曹丕先逼死張繡,再誅殺張泉,因此就是曹丕殺害張繡父子。至於是否來至曹操的主謀,因而推論曹操待人寬厚與否,這都不重要。如果連有沒有關係都不清楚的曹操要追究,那麼罪證確實的曹丕,又應如何評價呢?明明是曹丕下手不多談,反而在曹操身上大作誅心文章。有點像舍春秋的記事論史,卻空尋公羊穀梁的微言大義
張繡(?—207),武威祖厲(今甘肅靖遠)人。張濟的從子。東漢末年割據宛城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官渡之戰前夕,聽從賈詡的建議投降曹操,官至破羌將軍。 張繡是驃騎將軍張濟的侄子。邊章、韓遂在涼州作亂之時,金城的麴勝襲殺祖厲長劉雋。張繡當時為縣吏,不久就尋找機會刺殺了麴勝,本郡的人都認為他很講義氣,於是張繡招合少年,成為本地豪傑。 192年,董卓被殺,張濟與李傕、郭汜等人進攻長安,為董卓報仇。張繡跟隨張濟,以軍功升至建忠將軍,封宣威侯。 196年,張濟自關中引兵入荊州界,攻穰城,中流矢而死。張繡接管了他的部隊,屯住在宛城,與劉表聯盟。 197年,曹操南征,部隊到達淯水,張繡率眾投降。曹操娶了張濟的遺孀,張繡因此懷恨曹操。曹操聽說張繡不高興,就秘密準備殺掉張繡。結果計劃洩漏,張繡偷襲曹操,曹操戰敗,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殺,猛將典韋戰死。張繡引兵追擊,被曹操擊退,於是張繡退回防守穰城,再次與劉表聯盟。 (《傅子》說:曹操給張繡寵愛親近的胡車兒發紅包,張繡聽說了以後懷疑曹操想用胡車兒刺殺他,用賈詡計,反) 198年,曹操再次征討張繡,圍攻張繡於穰城,不能攻克。後來,曹操解圍退還,張繡率眾追擊,劉表也派兵增援,在安眾被曹操伏擊,大敗。後用賈詡之謀,再次追擊,取勝而還。 199年,張繡聽從賈詡的建議,再次向曹操投降。張繡到達後,曹操牽著張繡的手,一起參加宴會,為自己的兒子曹均娶了張繡的女兒,並封張繡為揚武將軍。 200年,張繡參加了官渡之戰,力戰有功,升為破羌將軍。 205年,張繡跟隨曹操在南皮擊破袁譚,再次增加食邑,一共2000戶,當時天下戶口劇減,十戶才留下一戶,將領中封邑沒有達到1000戶的,唯獨張繡特別多。 207年,張繡跟隨曹操去柳城征討烏桓,還沒有到達就死了,被諡為定侯,兒子張泉繼嗣。(《魏略》言:曹丕因曹昂戰死之事對張繡不滿,說:“君殺吾兄,何忍持面視人邪!”張繡心不自安,自殺。)後來張泉因連坐魏諷謀反而被殺(懷疑是冤案),國家收回了爵位。 南征張繡 等到一切安頓完畢,于禁這才去見曹操,詳細彙報了情況。曹操聽後很高興,對於禁的舉措作了高度評價,說:“淯水之難,我被搞得非常被動。將軍在混亂的情況下能夠保持隊伍的齊整,以堅不可摧的壁壘對付敵人,即使是古代的名將,也不過如此啊!”果然不出于禁所料,張繡率領騎兵包抄了上來,曹操立即命令于禁等迎擊。這次由於有了準備,張繡很快被擊退。曹軍乘勝反擊,攻佔了南陽、章陵等地。張繡退守穰城,並再次派人去荊州與劉表連和。事後曹操總結淯水之難的教訓,對諸將說: “我接受張繡投降,由於沒有及時獲取他們的人質,以致弄到這種地步。我已明白了失敗的原因。大家看著吧,今後我不會再打敗仗了!” 很顯然,曹操未能找到導致失敗的根本原因。這次失敗,完全是由於曹操驕傲自大、麻痺輕敵造成的。其直接導火線,則是由於曹操作風不檢點,因而激怒了張繡;舉措不適宜,因而進一步使張繡產生了疑慮,最後終於將其逼上了造反的道路。如果曹操能夠待人以誠,謙虛謹慎,不去做傷害對方感情和使對方感到威壓的事情,是完全不致於發生如此嚴重的的後果的。其實曹操未必不懂得這番道理,他在不少情況下也正是這麼去做的,問題在於不能持之以恆,貫徹始終。曹操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不僅傷亡了不少將士,失去了長子侄兒,連自己也差點丟了性命。更可悲的是,曹操未能正確總結經驗教訓,從思想根源上去尋求失敗的原因,這就決定了他今後將會為此付出更為慘重的代價,後來兵敗赤壁便是其中的典型一例。 二奇兵破敵 曹操從舞陰回到許都後,根據于禁前後所建立的功勳,封他為益壽亭侯。任命典韋的兒子典滿為郎中。後因思念典韋,又提升典滿為司馬,把他留在自己身邊。每當經過陳留己吾時,總要到典韋的墳頭用中牢(豬羊二牲)祭奠一番。曹丕後來即帝位後,又提升典滿為都尉,賜爵關內侯。 建安二年(197)九月,袁術侵犯陳地,曹操率軍東討,袁術敗走。曹操在巡視淮、汝一帶時,得到了猛將許褚。許褚字仲康,曹操的同鄉人。身長八尺餘,腰大十圍,相貌雄毅,勇力過人。曹操一見許褚,就對其雄毅氣概大為讚賞,說: “這真是我的樊噲啊!”樊噲是漢高祖劉邦手下的一員猛將,鴻門宴上,項羽想要殺掉劉邦,樊噲當面予以斥責,保護劉邦使之得以安然脫險。曹操愛賞許褚,當即任命他為都尉,接替典韋做了自己的親隨侍衛。跟著許褚前來的人,武藝也都很高強,曹操全部任為虎士,讓他們做了自己的警衛。 曹操第一次南征張繡時,曾經歸附曹操的南陽、章陵等縣,在曹操北返後又反叛成為張繡的屬地。曹操派曹洪前去攻打,未能獲勝,只得退守葉縣。張繡、劉表得勢,多次帶兵前來騷擾。為了解 張繡 除張繡的威脅,曹操在這年十一月再次率兵南征。大軍來到淯水岸邊,曹操隆重祭奠了頭次南征時在這裡陣亡的將士,為之感嘆流淚,不能自已,部下見了,無不深受感動。曹操這樣做,一方面由於他內心確實深深懷念著陣亡的將士,需要用這種方式來加以表達、宣洩;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激起將士們的同仇敵愾之情,提高部隊的戰鬥力。曹操在很大程度上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戰鬥一開始就進行得相當順利。曹操對佔據湖陽的劉表部將鄧濟發起攻擊,許褚率領一批壯士首先攻進城內,殺死敵人上萬,並活捉了鄧濟。曹操表彰有功將士,提升許褚為校尉。接著,曹操又順利地攻下了舞陰。在局勢大體穩定後,曹操於第二年即建安三年(198)正月回到了許都。 三月間,曹操準備三徵張繡。軍師荀攸勸阻說:“張繡同劉表互為依靠,形成了一股比較強大的勢力。但張繡是外來戶,缺乏根基,軍糧全靠劉表供應。一旦劉表停止軍糧供應,兩人必然就要發生摩擦。不如暫緩攻擊,等待時機。時機合適時對張繡進行利誘,就可以把他爭取過來。反之如果加緊攻打,兩人勢必就要互相救援,我們反而難以達到目的。” 張繡之死 不管曹丕有沒有得到曹操授權,尚待考證,不過這不重要。 但是既然兇手已出,根據疑罪從無原則,所謂冤有頭,債有主,這是一起「曹丕」逼死張繡事件,而非「曹操」痛下毒手,就算曹操有責任或唆使,也是「間接其次」,真正執行及實際行兇之人,要算上曹丕的「直接首要」責任。 曹操也不是什麼愛好清名的人,三國第一屠刀,豈非浪得虛名,如果曹操真想殺張繡,隨便莫須有的罪名都能致死,何須繞彎叫曹丕相逼?萬一張繡又不識相,曹丕還有可能表錯情,逼死不成。曹操想殺許攸就殺許攸,想害孔融就害孔融,想死婁圭就死婁圭,要逼崔琰就逼崔琰,而不須假他人之手。張繡既不如孔融的儒學盛名,又不多許攸獻降之功,也不比婁圭家富,又惶論崔琰士家大族,但是曹操連殺四子,不曾手軟,又何必在意張繡? 誣以謀反 至於張繡之子張泉,死因是連坐到魏諷謀反,至於有無參加,有待考證,但是也不重要。 (一)如果真因叛變造反,張泉就算是名臣後裔,或有丹書鐵券等免死牌,也得受死。 (二)如果張泉沒有叛變而被「誣以謀反」,這就算上級有意硬加莫須有罪名,就算張泉沒有參加叛變,也可以因叛變而被殺。 張繡 魏諷謀反案牽連很多,建安七子之首的王粲有二子參加;鍾繇還因此丟掉相國之位,順便一提,魏諷之出仕,還是鍾繇力薦;還有劉廙之弟劉偉也參加叛變,本來依法連坐可處死罪,但是曹操從中介入干涉司法,「以儒解法」(引用儒家經典《左氏傳》來判解法律《魏律》),所以劉廙可以免罪,不須連坐。因此魏諷案並非政治式的濫殺,其中不乏生還者。 平定魏諷案的人是曹丕,事情發生於鄴,而曹操當時有事外出,人在漢中,因此展開平叛鎮壓及擴大追緝的人並不是曹操,以至於後來「坐死者數十人」等,皆由曹丕主導。關於這是不是曹操的預謀,已經很很清楚。因此,張泉死在曹丕之手,而非曹操之手。 結論 既然是曹丕先逼死張繡,再誅殺張泉,因此就是曹丕殺害張繡父子。至於是否來至曹操的主謀,因而推論曹操待人寬厚與否,這都不重要。如果連有沒有關係都不清楚的曹操要追究,那麼罪證確實的曹丕,又應如何評價呢?明明是曹丕下手不多談,反而在曹操身上大作誅心文章。有點像舍春秋的記事論史,卻空尋公羊穀梁的微言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