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笑看風雲醉薔薇

    背景虛化的效果取決於鏡頭和鏡頭與被拍攝物件之間的距離。

    要得到理想的虛化背景的效果可以有以下幾種方式:

    1.背景遠,比如拍城樓前的人,人離城樓遠一些,你拍人,就可以得到虛化的背景。

    2.鏡頭離被攝物件近,比如你拍花,鏡頭離花近一些,虛化的效果就明顯一些。

    3.大光圈,比如1.8的光圈,同等條件下虛化效果肯定比3.5的光圈好。

    4.長焦,同等條件下,600MM的鏡頭拍鳥肯定比你300MM的鏡頭打鳥,虛化的效果好。

    樓主說的效果不明顯,要看你是什麼樣的鏡頭,你可以試著離被拍攝物件近一點,但要在有效焦距內。如果你鏡頭是長焦,試試用更長的焦距,推近一些。

  • 2 # 馬宏傑

    其實這個問題的本質還是如何控制景深,我在之前的一篇問答“都市夜景大景深需要多大的光圈和快門?”中細緻講到了關於影響景深的三個因素,在這裡我將結合你遇到的情況細緻講述一下關於景深必須瞭解的知識點。

    景深是如何產生的

    當我們進行對焦的過程中,只有一個平面是真正合焦(準確對焦)的,這個平面與焦平面(感光元件的平面)平行。凡是在這個平面之前或之後的區域,都不是合焦狀態。

    這就和中學學到的小孔成像原理一致,合焦物體上的一個點,光沿直線傳播,透過鏡頭(小孔),落在焦平面(感光元件)上也是一個點。而未合焦物體上的一個點落在焦平面上,則呈現一個圓。而且,距離合焦平面越遠的物體,成像時形成的圓就越大。這個圓被稱為“彌散圓”,也就畫面中“虛化”的區域。

    合焦平面只是一個平面,那麼景深為何是有一個範圍呢?其實人眼對圓的分辨能力是有限的;一個足夠小的圓,在人眼看來就是一個點。所以,當彌散圓小到肉眼無法分辨的位置,也被認為是相對清晰的範圍,這個範圍也即是景深。上圖主體的這朵花,實際上放大之後是非常不清楚的,但是縮到手機螢幕如此小的時候,看起來就相當清晰了。

    上圖中“Depth of Field”所示範圍,就是我們所謂的景深範圍,也就是相對其他區域較為清晰的範圍。我們也常用“深淺”或“大小”來形容這一範圍的區域。

    影響景深的因素

    影響景深的因素有且只有三個:光圈、物距、焦距。

    一、光圈

    在焦距與物距恆定的情況下:光圈越大,景深範圍越小;光圈越小,景深範圍越大。

    但是當光圈小到一定的數值時會發生衍射現象,降低影象的質量,一般不建議使用最小的兩檔光圈。

    二、物距

    物距即距離拍攝物體的遠近,在光圈與焦距恆定的情況下:物距越近,景深範圍越小;物距越遠,景深範圍越大。

    三、焦距

    在光圈與物距恆定的情況下:焦距越長,景深範圍越小;焦距越短,景深範圍越大。

    也就是:景深與光圈呈反比,與焦距呈反比,與物距呈正比。

    但這三個因素不是獨立控制“背景虛化程度”的,而是共同決定了“實際的虛化效果”。並不是講“大光圈就一定可以虛化背景”。如果你用的是大廣角鏡頭(焦距短,景深大),即使你用了f/2.8的大光圈(光圈大,景深小),如果對焦物體與鏡頭足夠遠(物距遠,景深大),也很難做到虛化背景。如下圖所示,即使用f/5.6的光圈,即使對焦點就在最近的泉眼處,遠處也很難虛化。

    而將鏡頭開到最大光圈,從光學效果上,會導致畫質、畫面銳度都有所降低,而且更容易產生色散,一個鏡頭的最佳畫質往往是在最大光圈縮小1-2擋。

    ————————————

    關於虛化

    一些攝影師很喜歡虛化背景,因為虛化了背景,背景中一些難以控制的線條就會不那麼明顯,更容易控制。

    所以經常可以聽到有人提起:虛化背景就是糖水片。

    其實從時代的長河來看,我們的觀點總是在不斷改變的,不僅對美的認知有著時段性,對任何事情的認知都是如此。人類文明才幾千年,現代社會建立才幾百年?我們當下堅信不疑的價值觀可能放到許多年後都是需要被議論的。對大景深的追求其實是從斯蒂格利茨和f64小組開始的,在此之前攝影總是不斷靠近美術,不斷模仿,甚至會在相紙上剮蹭來模仿畫筆的紋理。回到當下,當下時代的藝術有著相容互包性,藝術有著更多的可能,而不僅侷限於有沒有虛化,甚至拍得對不準焦的也能掛進美術館。

    卡梅隆夫人的照片多數都是不對焦的,她會全神貫注的觀察、感受和理解被攝者,洞察人物的內心,而並不會保證完美對焦,只要當時的影像在她看來是美麗的,她就不再調整到更清晰的焦點。她的作品也充分說明了藝術作品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心靈的產物。

    所以,有著自己的創作想法,比刻意追求技術更重要。

  • 3 # 半日閒影像

    d7000相機本身畫質和畫面的控制力、表現力就不是很理想。即使使用大光圈和長焦,成像的效果也比較一般。

    建議你拍攝時候,儘量選擇背景與拍攝主體,越遠越好的人地方進行。這樣就可以儘可能的實現背景虛化效果。

    如果是拍攝較小的物體,可以加微距鏡頭進行拍攝,可以儘可能突出主體了。

    其實,可能的話,我還是建議更新一下相機比較好。

  • 4 # 光學法則

    題主已經知道使用大光圈來拍攝,獲得一個虛化的背景,但是拍出來的效果為什麼不虛化呢,這說明主體與背景之間的距離過近。

    如下圖,在不是非常大的光圈例如1.2,1.2的光圈的情況下,如果背景與主體之間的距離過近就會產生虛化不明顯的效果。

    解決辦法非常的簡單,就是將相機和主體向前移動,拉開與背景之間的距離。就可以很輕鬆的獲得一張虛化效果,非常棒的照片。

  • 5 # 行攝千山萬水

    背景虛化並不是只取決於大光圈。想實現背景虛化的目的,簡單說滿足三個條件:光圈大、焦距長、背景遠。光圈越大,焦距越長,背景離主體越遠,背景虛化效果越好。你用大光圈拍不出虛化效果,可能是你的鏡頭是廣角,本來虛化效果有限。另外你的背景離主體太近了。當然也不排除你的鏡頭效能太差。其實好多新手出現這種問題可能犯了對焦不準的低階錯誤,沒有對焦在主體上,對焦在主體和背景之間了,這樣怎麼可能把背景虛化呢?

  • 6 # 大安第0

    虛化有兩個要素,缺一不可。光圈和拍攝距離。最大光圈在最短距離拍攝虛化校果最強。光圈大,而拍攝距離遠,景深也相應加大,虛化效果當然不佳。建議影友們在配置任何鏡頭時,一定要注意"最近拍攝距離”。參考。

  • 7 # 光線攝影學院

    數碼單反相機,最大的一個優勢,就是可以更換攝影鏡頭了,所以,你的這個問題,首先,要問問你究竟使用的是哪一款攝影鏡頭了。其次,才是談談其他了。

    一,不同焦距的攝影鏡頭,背景虛化能力是不一樣的了

    比如說35mmF1.8這款鏡頭,即便是採用F1.8的光圈,在拍攝全身照片的時候,其實也沒多大的背景虛化效果。如果你要想拍攝全身照片也有非常漂亮的強烈的虛化效果,你得最好使用85mm或者更長的光圈不小於F2.8的鏡頭。

    嗯,焦距是第一位的,這個比光圈還要重要。因此,70-200mmF2.8在使用長焦端拍攝的時候,就可以輕易獲得強烈的虛化效果。而18-55mm這種鏡頭,即便是用最大光圈,也難以獲得較滿意的虛化效果了。

    二、不知道你說的大光圈究竟是多大了

    對於18-55mm這類鏡頭來說,你是不是覺得F5.6就已經是最大了,嗯,確實是這樣的,F5.6是這種鏡頭的最大光圈,已經是開到最大了。

    但是,對於大多數情況下來說,我們說的大光圈,是指不小於F2.8的光圈哦。

    因此,你自己檢查一下,你說的大光圈,究竟具體是哪一個F數值呢?

    三、對於某一款具體的鏡頭來說

    假如說你已經購買了35mmF1.8鏡頭,你對這款鏡頭拍攝全身照片的虛化感到不甚滿意。那麼,我建議你怎麼辦呢?你要儘量讓被攝主體距離背景遠一些,這樣背景就會獲得更厲害的虛化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選擇合適的PoE交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