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鞅論財經
-
2 # 檸檬愛K歌
(一)中小企業的基本情況 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五大以來,中國的中小企業發展迅速,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強。 1.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全國工商註冊登記的中小企業佔全部註冊企業總數的99%。中小企業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實現利稅分別佔總量的60%、57%和40%;流通領域中小企業佔全國零售網點的90%以上。中小企業大約提供了75%的城鎮就業機會。近年來的出口總額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業提供的。 2.中小企業已成為拉動經濟的新增長點,在90年代以來的經濟快速增長中,工業新增產值的76.7%來自中小企業。1998年全國工業企業中,小型企業銷售額增長率和工商稅收增長率分別為10.27%和11.64%,均高於大中型企業。同年,私營中小企業戶數同比上升25.10%,註冊資本同比增長40.04%;總產值同比增長49.22%;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1.29%;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64.95%。 3.中小企業是緩解就業壓力保持社會穩定的基礎力量。中小企業創業及管理成本低,市場的應變能力強,就業彈性高,具有大企業無可比擬的優勢。1978~1996年,從農村轉移出的2.3億勞動力絕大多數在中小企業特別是鄉鎮中就業。全國工業就業職工1.5億中,有1.1億人分佈在中小企業,約佔總數的73%。特別是在近年來經濟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改組力度加大,國有、集體企業下崗職工增加,新增就業人口居高不下,農村富餘勞動力繼續向城市轉移,以及政府機關精減人員就業壓力很大的情況下,中小企業尤其是非公有制中小企業吸納就業再就業的“蓄水池”作用更加明顯。據統計,1998年國有企業下崗職工610萬人,有418萬在非國有企業中再就業,佔國企下崗職工總數的68.5%。由於中小企業是社會就業的主要場所,是地方財政的主要來源,穩定了中小企業就是穩定了社會就業,穩定了地方財政基礎,從而全社會的穩定就有了物質保障。 4.科技型中小企業蓬勃發展,是經濟增長與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近年來,科技型中小企業悄然興起並迅速發展,成為技術進步中最活躍的創新主體。截至1998年底,全國科技型中小企業已逾7萬戶,佔全國中小企業總數的15.22%;全年技工貿總收入超過6000億元,佔同口徑銷售收入總數的16.57%,1998年與1992年相比,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技工貿總收入、利潤總額、上繳稅金、出口創匯等分別增長了20倍、15倍 、23倍和50倍。 5.中小企業是市場經濟體制的微觀基礎,是深化改革的主要推動力量。中小企業大多數從事第三產業,貼近市場,貼近使用者,活躍在市場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是市場經濟的主體和市場體制的微觀基礎。 相對大企業而言,中小企業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會震盪小、新機制引入快。因此,在改革程序中,中小企業往往是試驗區,是突破口,是馬前卒。中小企業的各項改革成果,為大企業的改革實踐提供了有益經驗,也為創造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大好局面作出了貢獻。 (二)中國中小企業的主要特點 1、投資主體和所有制結構多元,非國有企業為主體,決定了當前中小企業工作要以發展為重點。中小企業特別是非國有企業在自身快速發展的同時,還積極投身國有企業的改革和調整,使改革前單一所有制結構狀況有了根本性改變。以工業企業為例,在獨立核算的中小工業企業中,國有企業的戶數、資產總額和工業總產值僅佔總數的14.85%、38.5%和22.8%,即85%的中小企業均是非國有企業。另據調查,目前國有小企業改制面已近80%,餘下20%大都是救不活、賣不掉、破不了的極度困難企業。應當說,中小企業的改革與發展同樣重要。但改革物件主要是國有小企業;而發展則要涵蓋城鄉各類所有制中小企業。因此,無論從中小企業的主體構成 還是改革程序而言,當前,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應是中小企業工作的重點。 2.勞動密集度高,兩極分化突出,決定了當前中小企業發展重在“二次創業”。中小企業生存並發展於勞動密集型企業,就業容量和就業投資彈性均明顯高於大企業。據統計,目前中國大、中、型企業的資金有機構成之比分別為1.83:1.23 :1;資金就為率之比為0.48: 0.66 :1,即中小企業比大企業單位資金安置勞動人數要高,有的要高出一倍,正因為如此,在前10年中國的工業化程序所以沒有出現嚴重的社會就業問題,中小企業功不可沒。但是,今天的市場背景變了,“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總量需求不足與結構性供應不足共生,使中小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即由勞動密集型帶來的就業優勢將變為競爭劣勢。企業兩級分化,中小企業將首當其衝。為此,提高中小企業的有機構成和科技含量,實現“二次創業”是當前中小企業發展中的重中之重。 3.發展不平衡,優勢地區集中,決定了當前中小企業推進要區別特點,先易後難,以點帶面。中國幅員遼闊,各地區中小企業分佈與發展水平極不平衡。據有關資料,按照經濟地帶劃分,中小企業數量東部、中部各佔全國總量的42%,西部佔15%;而相應的工業總產值東部佔66%、中部佔26%、西部僅佔8%。這表明,在企業規模上,東部中小企業的平均產值規模大於中部和西部,大約是中部的2.5倍 、西部的8倍。實踐也表明,選擇東部中小企業作業重點試區,就為試點的成功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此外,中小企業還可劃分四大區,即東北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中西部地區和廣東、福建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東北地區老工業城市居多,中小企業的所有制結構和產業結構都很重,應主要解決國有中小企業規範改制和與大型企業專業化分工及配套問題;長江中下游地區是中小企業的汪洋大海,江蘇以鄉鎮企業為主,浙江以私營個體聞名,工作重點是規範引導、扶持發展;中西部地區資源豐富、中小企業欠發達,推進第三產業和科技環保型中小企業發展是重點;珠江三角洲地區中小企業區位優勢明顯,可藉助“老鄉”、“老外”發展中小企業的“兩岸三地大中華圈”。 此外,地方企業為主體,決定了中小企業的支撐層面在地方;中小企業自身基礎薄弱,決定了其要麼成為大企業的搖藍(即小巨人);要麼成為大企業的夥伴。 綜上所述,促進中國中小企業改革與發展要注意調整好五大關係;一是改革與發展的關係;二是吸納勞動力與科技含量的關係;三是點與面的關係;四是中央與地方的關係;五是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的關係。處理好上述關係,把握好重點才能在中小企業的改革與發展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3 # 財富基因
企業地址的變化肯定會對經營帶來衝擊,要更加積極的處理負面影響。一方面要更加積極的和老顧客聯絡,同時大力發展新顧客,做到結識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另一方面要根據本行業的特點上新手段。
回覆列表
中小企業遇到搬遷,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不是考慮如何轉危為安,而是被金蛋砸中瞭如何進行消化!
筆者有個朋友在新一線城市開了很多年的服裝廠,也算是小有名氣,在一些商場也有不少專櫃。可是服裝產業瞬息萬變,一個季節的產品對不上路,可能就會功虧一簣。可也經過了無數年的打拼,也算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經驗。可是在網紅和大批資本運作進入的時期,也是日子勉強還可以度過,一年賺個幾百萬,甚至好的年份也可以突破上千萬。總之,日子也算滋潤。
可前些年城市擴張突然加快,原本偏僻鳥不拉屎的地方,很多也成為了郊區核心開發區域,拆遷安置也就接踵而來。剛開始也是擔心這、擔憂那,最後還是搬遷到周邊地區新的產業開發區內。而這裡卻得到了拆遷安置費用1個多億,一下子就腰包鼓鼓的。於是這裡買房那裡投資,也是忙得不可開交。
剛開始幾年還是比較關心新搬遷後的產業經營和供貨安排等情況,到了後面就乾脆不開了,直接把廠房出租出去。靠收租金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子女和家人也都跑到國外去了。一切都是由於拆遷的到了而改變。很多企業其實經營都不是很容易,要不透過流量帶來資本運作,逐步走向融資擴張上市之路;要不就是機會來了,或者批地投資建設辦公樓廠區等基礎建設,等待上漲獲得財富;還有就是被金蛋砸中,拆遷安置獲得補償款。而那些即上不了市(含被兼併上市),又拿不到地,還拆遷不到。那才是埋頭苦幹!聽天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