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你好,陌生人
-
2 # xiaoping在陋巷
百家講壇的課都很好,我尤其喜歡鮑鵬山講的品讀水滸。
鮑鵬山的話,不是標準的普通話,略帶有安徽鄉音,抑揚頓挫,聽得懂,且有韻味。聽他講的水滸人物,如魯智深,林沖,不僅有故事情節,有人物分析,而且有自己的思想感悟,給聽眾帶來較大資訊量和人生啟迪。鮑鵬山講課語言生動活潑,幽默詼諧,引人入勝。!
-
3 # 王松林
在《百家講坮》中,我最喜歡的是于丹。她講的《記語》通俗易懂,很適合我們這種文化人聽。《論語》這本書我還是在中學唸書的時候接觸到的。想起以前上初中的時候,背會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學而優則仕”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問心裡對這些話的理解卻是膚淺和隨意的。或當時看的似懂非懂,一知半解。如今幾十年過去了,也早已忘了一乾二淨,直到前些年,中央電視臺舉辦一個百家講坮節目,聽了于丹老師關於《論語》的講座,才回憶起年青時讀《論語》的事來,重新喚起對孔子學說的熱愛,對孔子有了進一步瞭解。以前,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離我們很遙遠的古代聖賢,對孔子的思想,學術不敢作住何的解釋,只是照搬,照抄,照讀,照背。而於丹能把一般人很難讀懂的《論語》透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是那樣的通俗易懂。 她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聖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孔子沒有聖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沒有于丹,我大腦中不會再想起《論語》,也不會理解先人聖賢為什麼會說出“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那種推崇,當聽了于丹教授的節目後,我知道了孔子真的太偉大了,也知道了過去自認為深奧的孔子的《論語》並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賢們說的話,穿越滄桑,傳到今天,仍然可以讓我受益匪淺、溫暖備至。于丹教授說:“《論語》告訴大家的,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所以,當被于丹教授的講解感動時,我才每期必看于丹的講座,我認認真真地聽了,也認認真真地看“論語”原著,沒有于丹的講座,我可能再也不會看《論語》了。對於丹教授的《論語》講座,於我這等凡夫俗子來說,我有所懂、有所知、有所悟了。
老實說,沒有于丹的“論語”講座就不會有後來全國的“論語”熱,是于丹帶動起來的。但過後,在梁宏達的一檔節目裡,梁宏達說:“于丹說的都是正確的廢話”。對於梁宏達的看法,之後,許多網友也都表示特別的支援。因為大家聽得多了也就能夠聽出來,于丹講的大部分都是咱們大家知道的東西,完全就是把我們大家知道的東西又講了一遍,只不過是加了很多的好聽的辭藻修飾而已,完全沒有一個很深的見解和領悟。
很多人聽於丹講《論語》,說她的表情和小動作會特別的多,而且語氣有時候也是陰陽怪調。讓大家看了之後感覺很反感,一點也不喜歡于丹。我不這樣認為,我覺得於丹的語言有磁性,有強大的吸引力,普通話很標誰,臉部表情可親可愛,肢體語言恰到好處,一點也不誇張。
不管怎麼說,畢竟於丹掀起來一陣國學潮。她讓很多人喜歡上了國學,這是她的功勞,沒有于丹以前是很少有這麼大面積的人去接受國學,去主動探討國學的,但是現在很多人喜歡上了國學,這與于丹的付出是分不開的。
事隔如今,《論語》日巳過去多年了。但我對於丹的講座念念不忘。前不久我得到一本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的書,我選擇一個安安靜靜的地方,靜下心來好好地讀起來。在於丹的字裡行間,春秋、斜陽、田園,美酒,那些我們早已尋不見的美景良辰,那些我們被現代生活埋葬掉的自然風光,那些我們沒有時間安靜下來傾聽的惆悵情懷,那些我們內心一直都在卻再也尋不見的詩意,只有現在尋一個安靜的時光,為自己的心而閱讀,才能體會到此書的妙此書的清靜此書關於千年來源遠流長的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以于丹老師自己對於詩詞的感悟來講解,於潛移默化中讓我們欣賞到一首又一首的佳句名篇,結合現代人的思索,更會讓人對於古詩所創造的美產生一種思慕之情,讀這樣的書,如品一杯陳年老酒,恰似“偷得浮生半日閒”在心裡竊喜,更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
4 # 中博士的世界論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看了其他人的回答,我和他們都不一樣,百家講壇我個人比較喜歡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至少看了兩遍,其他的節目沒有一個看的完整,《易經》作為群經之始,群經之首,包羅永珍,是文化之源,每看一遍都受到不同的啟發,真的使人受益匪淺。
-
5 # 襄邑王氏
對於我個人而言,我認為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講得非常好
我最先聽錢教授在《百家講壇》講授的是《三字經》,起初我認為《三字經》能有什麼講述的,最後我被錢文忠教授深深震驚了,他用淵博的學識和通俗易懂的講課方式講授了這部作品,從夏朝到現代的歷史全部都有詳細涉及。《三字經》快直接被其講述成了一部宏偉的中華史。
我認為錢文忠教授講的特別好,能讓人輕鬆的聽下去並能很好的學習到知識!
-
6 # 杭州霍馬
各有千秋,有學者研究的不同,看人物問題的角度就不同,要是非得說 誰說最好,我只能說他在這方面說的令大家佩服,大家認可,就是厲害的。
我喜歡品三國的那老頭,沙啞的嗓音你懂的,是誰你們猜,哈哈
-
7 # 青年人是祖國的希望
我個人比較認可易中天和于丹的講座,易中天講課有幽默感,很生動,于丹的講課通俗易懂,旁徵博引,加深我們的理解能力。
-
8 # 姚鴻運
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更多的是憑藉個人的喜好去評判,我個人比較喜歡易中天的解讀風格,易老先生文化積累無需厚贊,最難能可貴的是能把歷史“平民化”,百家講壇是傳播歷史,而傳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聽的懂”,至於歷史的真相,誰又確鑿的知道呢。
我也是需要站在舞臺上演講的一名工作著,語音的節奏和聲音的質感是很重要的,而易老師這些細節的把控處處顯露著一種大家風範,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願易老先生不被紅塵牽絆,活的瀟瀟灑灑.
-
9 # 奎哥一媒
在《百家講坮》中,我最喜歡的是于丹。她講的《記語》通俗易懂,很適合我們這種文化人聽。《論語》這本書我還是在中學唸書的時候接觸到的。想起以前上初中的時候,背會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學而優則仕”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問心裡對這些話的理解卻是膚淺和隨意的。或當時看的似懂非懂,一知半解。如今幾十年過去了,也早已忘了一乾二淨,直到前些年,中央電視臺舉辦一個百家講坮節目,聽了于丹老師關於《論語》的講座,才回憶起年青時讀《論語》的事來,重新喚起對孔子學說的熱愛,對孔子有了進一步瞭解。以前,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離我們很遙遠的古代聖賢,對孔子的思想,學術不敢作住何的解釋,只是照搬,照抄,照讀,照背。而於丹能把一般人很難讀懂的《論語》透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是那樣的通俗易懂。 她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聖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孔子沒有聖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
回覆列表
推薦兩位講三國的大佬。
方北辰教授:三國名將。
方北辰教授是四川成都人,在78年考取四川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研究生,深受老師愛戴,先後獲得歷史學碩士,博士學位。在三國曆史文化的研究和應用方面屬於國內一流專家和國際知名學者(方老對於學術研究是非常用心的,並且做學問時較為客觀,內容含金量高,缺點是講的不夠生動),享有國家特殊津貼的專家學者。
另一位就是幽默的易中天老師:易中天品三國
易中天老師畢業於武漢大學,曾擔任廈門大學教授,是中國知名作家,學者,教育家,長期研究文學,藝術,美學,人類學,歷史學。13年榮獲第八屆中國作家富豪榜致敬作家。
從易中天的履歷中我們不難看出易老經歷豐富,並且研究領域廣泛。易老講課風趣,所以深受大家喜愛。缺點是他在講三華人物的時候附帶些個人感情,避免不了一些主觀意見的出現。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的就是專業性。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三十年做一件事和三年做一件事的區別想必大家都知道。
兩者風格不同,前者專業,後者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