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豫劇唐派
-
2 # 喜歡相聲戲曲的95後
雖然從小就看但就是覺的好看而且我深刻記得戲曲頻道還有馬三立老先生動畫版的。
現在身為綱絲的我記得我在戲曲頻道看過好多先生的相聲,馬三立老先生,馬季老先生,候寶林,侯耀華,石富寬,洛桑等老先生,當然還沒姜昆先生的。
但是說實話那時還小隻是覺得好看,不知道是相聲,更別說四門功課了。不過自從知道了郭老師知道了許多。
我從小就和別的孩子喜歡看的有差別,每天一回家就是戲曲頻道只要有什麼我就看什麼當然最期待是戲曲梨園和歡樂一刻(小品,相聲)還有快樂驛站,還有百家講壇,經典傳奇
-
3 # 明揚51
相聲本來就是以津京地區為中心的一種曲藝形式,基本分為馬、常為主的津派相聲,和以侯寶林為主的京派相聲。
郭德綱出自天津,紅自北京。藉助網路力量,使相聲這一北方曲種的覆蓋面得到極大擴充套件。一些不喜歡相聲的人,特別是南方觀眾,以前很少接觸到晚會以外的相聲,得以欣賞到了較為原汁原味的相聲,但對相聲本身的發展歷史以及相聲的一些基本欣賞知識還停留在較為淺顯的水平。這些入門級的觀眾幾乎所有有關相聲的知識都來自郭德綱的敘述,其實在津京倆地的資深相聲觀眾來講,特別是作為相聲大本營的天津來講,很多相聲常識,別說郭德綱沒有名氣之前,就是沒有郭德綱之時,也早已一清二楚。
比郭德綱知道的還早了。
相聲裡的“說學逗唱”四門功課,長期以來津京倆地也有不同觀點。以侯大師為首的京派演員,大多長於“柳活”以唱為主,主張“說學逗唱”之“唱”就是各種“學唱”。而津派則始終堅持四門功課之“唱”主要包括太平歌詞、竹板書、數來寶。特別是太平歌詞為“說學逗唱”之“唱”裡最主要的一種形式。在此影響下,北京幾乎沒有專職以唱太平歌詞的演員。太平歌詞著名演員幾乎都出自津門,從早期的王兆林、吉坪三、郭瑞林(郭榮啟之父)、常連安,但稍後的楊少奎(劉文步之師)、荷花女、王本林,以及師勝傑之父師世元等,都是名噪一時的太平歌詞大家。特別是楊少奎更是被尊為“太平歌詞第一人”,據說能唱300多段。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段新編太平歌詞也是出自天津,並在電臺裡播放,段子名叫《劉胡蘭》,創作就是當時還在天津的師勝傑之父------師世元。
老郭自幼在天津學藝,其掌握的大部分相聲技巧、知識也是屬於津派相聲這一路的。也認同太平歌詞歸屬於“說學逗唱”裡的一門------“唱”。並在其所表演的段子里加以介紹,使得更多的相聲愛好者得以知道了這一點。
其實早在老郭之前,也有很多相聲演員提到過這個觀點。只是受眾面小於當下的郭德綱,為以前較少接觸相聲的新觀眾所不知罷了。
舉例來講,1994年天津電視臺錄製的“傳統相聲集萃”裡原來在北京,後落在哈爾濱的王長林先生就錄製過一段太平歌詞《白蛇傳》,在演唱前的墊話裡就明確提出“太平歌詞”屬於“說學逗唱”裡的一個門。更早期,馬志明、謝天順合作的《文章會》,全段30多分鐘,就是以太平歌詞作為墊話。也明確提出了相聲演員唱戲曲、大鼓、歌曲歸為“學”,相聲裡真正的“唱”是太平歌詞,後來這個較大的墊話被獨立出來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段子《太平歌詞》。少馬爺最初說這個版本的《文章會》具體年代記不太清了,但肯定早於1994年。
至少有30年了。當時老郭大概還在天津紅橋文化館跟著楊志剛打雜那。
有興趣的觀眾可以看看、聽聽上述倆個段子。
你的第一次肯定不一定是歷史上的第一次。
你不知道的肯定也不是所有人都不知道的。
你沒聽說的也不代表沒有人說過。
別人說過的你也不一定都聽見過。
-
4 # 曲藝聊齋
先說你不知道太平歌詞,那是因你不瞭解相聲史。你是山東人卻不知道濟南是相聲大碼頭,那是因你不去研究。
太平歌詞是十不閒中的一個曲調。朱紹文用它配合白沙撒字,為了圓粘兒。之後,相聲藝人學,同一目的。明揚51說得對,出現許多大家。首推王兆麟。他對太平歌詞進行改革,使其成為一個獨立曲種。1929年,王與吉坪三應上海大世界之邀,赴上海演出。在上海百代公司灌太平歌詞唱片《勸人方》《小上壽》《韓信算封》等,並與吉坪三灌相聲唱片。
王本林會得鄉,唱得好。他兒子王雙福是北京太平歌詞非遺傳承人。天津傳承人是劉文步,佟守本。佟守本先生幾月前出版《太平歌詞選》,收錄很全。送我一本,在此感謝。
-
5 # 剛強204142387
有的說只有德雲社才是說相聲的,其他的都不會說相聲,這觀點太偏激了。相聲本來就是一個整體,只是傳承和繼承的人不同,路數不一樣,就像武術流派,各有所長。俗話說的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各人。
小時候聽廣播相聲,有了電視以後,才看的到.是誰在說相聲。大多數老藝術家都會說有四門功課,卻沒介紹四門功課有唧些。馬三立,侯寶林他們這輩及以上的老藝人肯定知道並會唱太平歌詞的,並沒聽他們唱過。只是聽趙忠徉說過,採訪俁寶林時,聽他唱過,影片,之後就只有郭德綱說相聲時,解釋的很清楚,介紹過太平歌詞。但這都是傳統相聲中的一部分,話題又來了,馬季這代的會說傳統相聲,為啥姜昆不會,姜昆給出了笞案,老師沒教。那郭德綱咋會的呢,事在人為。字在書本里,你不認識他,他又怎麼會認識你呢,老師們常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傳統也需要繼承和發揚,推陳出新,代代相傳。
-
6 # 蕭陶
題主的這個問題,我要說知道,您信嗎?
不瞞您說,我還真知道。說學逗唱,相聲演員的四門功課,這誰都知道。我說知道指的是它們的內涵。說學逗唱的“說”指能說繞口令、評書、貫口、會念定場詩、數來寶快板等等;“學”指的是能學各地方言、各種地方戲曲、曲藝、鼓曲、流行歌曲、大小買賣的吆喝、口技等;“逗”指的是會說單口、能逗哏、能捧哏、能膩縫兒、會砸掛、會演雙簧等;“唱”指的是會唱太平歌詞、開場小調,包括蓮花落、十不閒等。
題主問這個問題的本意,我理解是圍繞說學逗唱裡面的“唱”這個字。過去很多人都誤以為“唱”是唱歌,唱戲,但唱歌、唱戲屬於“學”,相聲演員不管唱什麼都屬於學唱。有人說把這件事說清楚的第一人是郭德綱。說這話的應該是綱絲。
事實上,天津很多相聲演員早就在演出中做過這樣的解釋。我印象中馬志明在2002年的一次演出中就說過這話。那時,郭德綱還沒成名呢。郭德綱是天津人,又是在天津學的藝。他當然也是聽來的。但有一點不可否認,那就是郭德綱的名氣大,就是馬志明也遠不如他。經郭德綱這麼一說,這才傳開了,否則許多人到現在還會認為“唱”就是唱歌、唱戲呢。
其實呢,把“唱”解釋清楚了,重要嗎?要我說,跟相聲說得好與壞相比,這還真不重要。您說呢?
-
7 # 中後所明
如果你是從郭德綱嘴裡知道的說學逗唱,那你是走上了錯誤的道路。
我再說一遍,相聲的說學逗唱是周恩來給定的,不是隨相聲產生的。按周恩來的定義,唱戲等都是唱。。。
相聲原來是什樣雜耍,講究耍彈變練,說學逗唱等。其中的學是指口技,唱是各種戲曲,快板書,鼠來寶,十步弦,等等。。。
郭德綱所謂的太平歌詞是相聲本宮的唱,那就要先了解,啥是太平歌詞,說白了,太平歌詞就是相聲的吆喝,過去相聲落地,怎麼喊人呢,唱太平歌詞,1930年,啟明茶社成立後,相聲進茶館,相聲不用吆喝了,所以後來的相聲演員就不唱了。。。。
郭德綱用太平歌詞,就是個噱頭,馬三立王鳳山等人給太平歌詞定義,臭了街。郭德綱所以可以拿太平歌詞出來忽悠人,因為外行太多,而且人云亦云,不求甚解。。。
打個比方,楔子和榫結是過去木工的基礎活,不會用楔子榫結,木工是外行,現在都有釘子了,你再拿會不會用楔子榫結說事,那不是忽悠傻子嗎。。。
-
8 # 創奇君的天空
馮鞏那代人的Sunny大氣相聲聽不到了,郭徳剛的低俗小市民相聲雖是傳統可存在,但不應昊主流,我們懷念馬季,姜昆,馮鞏,牛群吋代的暢快,亮堂。
在郭德綱沒有名氣的時候,你們知道相聲裡的,說學逗唱是什麼嗎?
我是被騙了,以前看相聲大賽告訴我們的是錯誤的,都有誰被騙了。
回覆列表
作為一個七零後,從小喜歡聽相聲。但是聽的雖然是那些大師的作品,卻不是傳統相聲了!都是改革相聲,新派相聲,在以往的印象裡從來沒有一位清楚的講解過相聲的說學逗唱裡面的唱到底是唱什麼。有說唱歌的,有說唱戲的,有說其實唱是包含在學裡面的!說到這就想起來戲曲的手眼身法步到底指的什麼這個問題了。從來就沒有很準確的有個答案,只有郭德綱。很明確的說相聲裡面的唱指的是“太平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