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風心理諮詢工作室

    這是典型的討好心理應對模式,薩提亞將人的應對姿態分為四種:

    1、討好祈求:我很無助殉道式的依賴:道歉、請求寬恕與原諒“我一無是處,我毫無價值”

    2、指責指責,很有權威的樣子攻擊:批判,獨裁,吹毛求疵“我很孤單而失敗”

    3、超理智嚴厲,疏離權威十足“我感到脆弱與被拒絕”“我不能露出任何感覺”

    4、打岔混亂不清,心不在焉轉移注意力“沒有人在乎我”“這裡根本沒有我的位置”

    討好不一定是不好的,這要看具體的情境,你說的這種情況,很多人都會討好,我們也可以說這是有很好的社會適應性,但是如果我們生活中什麼時候都是討好的狀態,那就不是一個好的應對模式了!

  • 2 # 湘仔評論

    “不信且看杯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不得不說這句話總結的太現實了。以前農村的飯局上大家都是很純真的感情,互相敬酒也是非常客氣的,不講究身份地位都是平等的,但隨著物質社會的到來,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係非常突出,也就讓老農民們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也道盡瞭如今這個社會的人情冷暖。

    看書畫展讚頌協會領導、打擊愛好者與此類似。原由大體如下:

    其一,大多數協會領導多數是書畫界的翹楚,或是佼佼者。書畫技法水平、書畫的形式及整體藝術水準相對於書畫愛好者要高些,引來圍觀與讚頌也是實情,書(畫)憑人貴,粉絲眾多,以及利益相關者的刻意追捧等等。這也是書畫展的常態,要理性看待。

    其次,活動組織者的推波助瀾,先入為主的宣傳。一般說來,舉行一次大型書畫展在展出前都要廣泛宣傳造勢,以引起社會關注。一般在羅列介紹時,重點介紹書畫名家,釋出的新聞也是當地領導、名流與書畫協會領導互動,一般品書畫愛好者大多都是陪襯或圍觀者。眾星捧月的溢位效應,透過觀眾口口相傳,形成這種輿情生態。

    還有,一般說來,書畫協會領導有一定資源,在協會內有話語權,特別是一些官方協會,協會領導大多數可能擔任各級協會展賽的評優、評選評委,書畫圈已成利名利場。書畫圈內外利益相關者厚此薄彼不意外。吃瓜群眾的觀望、從眾心理以及跟風追捧等等,讓此風已成風氣。

    個人認為,書畫展還是堅持百花齊放、以作品說話為好。既推名家又不忘提攜新人。“長江後浪推前浪。”這是自然規律,也應成為書畫藝術發展的常態。而作品以外的諸如地位、職業、年齡等只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雄黃的成分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