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永遠追不上的巨人

    《聖經》又名《新舊約全書》,由《舊約》《新約》組成。《舊約》一共有三十九卷,以古希伯來文(含亞蘭文)寫就,由猶太教教士依據猶太教的教義編纂而成。它囊括了猶太及鄰近民族從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的人文歷史資料。《新約》一共27卷。聖經還是一部史學鉅著,是考察希伯來民族史、古代猶太教和初期基督教發展史的首要依據。正是藉助於其中負載的史學資訊,研究者們已勾勒出一幅相當明晰的歷史圖景:約當紀元前3、2千紀之交或稍後不久,猶太人的第一代族長亞伯拉罕攜家族向迦南遷徙,揭開希伯來民族史的帷幕。其後,歷經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三代族長徙居時期,摩西率眾出埃及時期,約書亞攻佔迦南和士師秉政時期,掃羅、大衛、所羅門建立統一王國時期,南北兩國分立及相繼淪亡時期,囚居於巴比倫和迴歸故鄉、復興故國時期,以及反抗希臘化國家和羅馬帝國宗教迫害及政治壓迫時期。這個災難深重而頑強不屈的民族最終在公元1世紀、公元2世紀被逐出其巴勒斯坦的家園,被迫漂泊於五洲四海。而當猶太民族陷於背井離鄉的慘劇中時,公元1世紀30年代,由拿撒勒人耶穌建立的基督教從其猶太教母體中娩出。擴充套件資料:《聖經》是一部宗教主題思想非常鮮明的作品,具有猶太民族的文化個性。它透過一些典型人物傳記的描寫,強調了神與人立約的關係,提出人守約則得賜福,背約則受懲罰的觀念。這一主題思想為《聖經》解讀奠定了一個整體上的審美方向和認知導向,體現了作者在進行創作時對選材典型性和藝術性的把握。受此主題影響,作者在具體塑造聖經人物時,呼叫想象、誇張、心理描寫等藝術手法,有考慮地選取事件,組織傳記情節,對事件因果的解釋也納入同一主題思想範圍內,造成對人物道德倫理層次的忽略,更多強調人物是否忠於耶和華。比如大衛的傳記中,他霸佔拔示巴、殺害烏利亞是嚴重有悖人倫的, 但因為他始終忠於耶和華之約,《舊約》作者對該形象並未做出過多批判,而是從正面肯定了他的悔改,耶和華在他活著的時候賜福給他。《舊約》中還有多個人物,在與異族的戰爭中,或者在與叛教者的鬥爭中殘暴殺死敵人,動輒千百,比如雅各眾子殺死示劍居民為妹妹復仇;摩西與利未人為維護耶和華的權威而殺死拜祭金牛犢的以色列民,等等。如果按照當代的道德標準來看這無疑是非人道的,但《聖經》對此卻持肯定態度,讚揚了他們對尊嚴與宗教的忠誠。對此讀者應考慮到《聖經》的寫作主題,站在猶太曆史觀和文化價值觀立場做出解讀,從而領會作者聲音的存在。《聖經》一直被認為是神的話語記錄,其中的人物被置於神的光環籠罩之下,命運被神所主宰,人成為神的僕人。但是從傳記的角度來看聖經,《聖經》並不是如神學家所言是神的獨角戲。神與人物的關係是辯證的、雙向的,在人走向神、虔信神的另一面,人對命運的反抗,人主動向神的靠近,人獨立的慾望,人與人的鬥爭,人和自我的矛盾等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反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S的徑向漸變要怎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