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泵達豐
-
2 # 王鐵堯
早成則早熟。早熟則見識歷練未全,多有疏失,難當大任。
古人忌早慧。自古少年神童,多有不足。不是天嫉早夭就是人禍排擠,易自滿而驕難成大器。
如史上之重瞳子項羽。少有大志才氣過人,但自傲聰明。讀書學劍著兵法,皆淺嘗輒棄。一生行事好任性,不能深沉遠慮。故亂世爭鋒有大名,卻未成治天下之大器。
少年早成,不利久遠。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孔明之憂,正是人之常情。
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
自古才子因傲敗,修養心性不可忘。
孔明之慮,正合此理。
諸葛瞻(227年7月—263年11月),字思遠,琅邪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大臣,丞相諸葛亮之子。公元243年,17歲的諸葛瞻娶了劉禪的女兒蜀漢公主為妻,並被封為騎都尉。後歷任羽林中郎將、射聲校尉、侍中等職位。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在軍旅中寫信給他的哥哥諸葛瑾說:“瞻今已8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引自《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諸葛亮的意思是說我兒子已經8歲了,他聰明、智慧、可愛,但是成熟的太早,恐怕成不了大器。表現出諸葛亮對其子成長的期望和擔心。同年,老來得子的諸葛亮寫下《誡子書》來告誡諸葛瞻,書中“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成了鼓勵孩子的經典名言。
諸葛瞻一生犯下三大錯,其一未能阻止宦官黃皓專權,其二與蜀國大將姜維勢同水火,其三放棄綿竹天險不守,出城與鄧艾野戰,致蜀軍大敗,精銳盡失。諸葛亮當年的憂慮並非空穴來風,究其原因無外乎如下幾點:
1、歷史上很多人都是幼年很聰明,長大之後反而變的默默無聞。
2、諸葛亮受老子“大器晚成”思想的影響,擔心諸葛瞻積累不夠。
3、諸葛亮所說的“重器”是一個很高的要,這並不是僅僅聰明就能達到的。知子莫若父,他可能認為諸葛瞻聰明有餘,而厚重見識不足吧。
4、諸葛亮非常清楚當時的天下大勢,可能是他認為自己死後,諸葛瞻不能撐起蜀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