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一般俗稱《封神榜》,約成書於隆慶、萬曆年間。關於作者,一說是明朝的許仲琳(或作陳仲琳),也有人認為是明代道教學者陸西星,另一說為王世貞一夜寫成。
1、許仲琳
許仲琳(1560年—1630年),亦作陳仲林,號鐘山逸叟,應天府(今江蘇南京市)人,生平事蹟不詳,明朝小說家。他生活在明代中後期。著有知名小說《封神演義》(有爭議),因此而聞名。
2、陸西星
陸西星與著名文人宗臣等都以才名冠絕當時。多次參加鄉試,都未能獲取好成績,於是拋棄儒服,頭頂黃冠作方外遊客,幾次碰到高人異士,學了不少仙真秘訣,後來撰寫了數十種有關仙釋的書籍,併為《莊子》作注,名《南華副墨》。
不少學者認為,陸西星擅長文章,又精通釋道,以他的經歷修養,應該是《封神演義》最合適的作者。但沒有任何直接證據。可以說,《封神演義》的作者問題至今仍是一個待解之謎。
3、王世貞
王世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號鳳洲,又號弇(yǎn)州山人,南直隸蘇州府太倉州(今江蘇太倉)人,明代文學家、史學家。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姜子牙斬將封神之說,早就傳聞於說詞者之口,元刊《武王伐紂平話》,伐紂斬將的故事已具雛形。從《武王伐紂平話》到《封神演義》有個中間環節,就是明代萬曆年間餘邵魚編集的《列國志傳》,採用了大量的民間傳說,對故事進一步做了推演、擴大。
《武王伐紂平話》和《列國志傳》為《封神演義》提供了情節總構架和部分人物形象、情節單元。許仲琳等在前人創作、民間傳說基礎上寫定了《封神演義》。
關於《封神演義》的作者身份,一直以來都存在很大爭議。最常見的說法是許仲琳,因為明朝一個版本的《封神演義》中出現了許仲琳的署名。許仲琳的生平事蹟不詳,號“鐘山逸叟”。除許仲琳外,有關其作者還有陸長庚、陸西星、王世貞等說法,至今未有定論。
《封神演義》一般俗稱《封神榜》,約成書於隆慶、萬曆年間。關於作者,一說是明朝的許仲琳(或作陳仲琳),也有人認為是明代道教學者陸西星,另一說為王世貞一夜寫成。
1、許仲琳
許仲琳(1560年—1630年),亦作陳仲林,號鐘山逸叟,應天府(今江蘇南京市)人,生平事蹟不詳,明朝小說家。他生活在明代中後期。著有知名小說《封神演義》(有爭議),因此而聞名。
2、陸西星
陸西星與著名文人宗臣等都以才名冠絕當時。多次參加鄉試,都未能獲取好成績,於是拋棄儒服,頭頂黃冠作方外遊客,幾次碰到高人異士,學了不少仙真秘訣,後來撰寫了數十種有關仙釋的書籍,併為《莊子》作注,名《南華副墨》。
不少學者認為,陸西星擅長文章,又精通釋道,以他的經歷修養,應該是《封神演義》最合適的作者。但沒有任何直接證據。可以說,《封神演義》的作者問題至今仍是一個待解之謎。
3、王世貞
王世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號鳳洲,又號弇(yǎn)州山人,南直隸蘇州府太倉州(今江蘇太倉)人,明代文學家、史學家。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姜子牙斬將封神之說,早就傳聞於說詞者之口,元刊《武王伐紂平話》,伐紂斬將的故事已具雛形。從《武王伐紂平話》到《封神演義》有個中間環節,就是明代萬曆年間餘邵魚編集的《列國志傳》,採用了大量的民間傳說,對故事進一步做了推演、擴大。
《武王伐紂平話》和《列國志傳》為《封神演義》提供了情節總構架和部分人物形象、情節單元。許仲琳等在前人創作、民間傳說基礎上寫定了《封神演義》。
關於《封神演義》的作者身份,一直以來都存在很大爭議。最常見的說法是許仲琳,因為明朝一個版本的《封神演義》中出現了許仲琳的署名。許仲琳的生平事蹟不詳,號“鐘山逸叟”。除許仲琳外,有關其作者還有陸長庚、陸西星、王世貞等說法,至今未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