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冷寒1219

    華人講的是忠義。蜀漢在當時的環境下,造的輿論是正統。一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個忠義武聖。那些質疑他們的人等達到了他們的高度再來質疑。如果僅僅是噴子博眼球的就算了。

  • 2 # 小屋253315373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看法如下:

    首先,窮兵黷武不適用於諸葛亮。諸葛亮在劉備去世前是軍師將軍,屬左將軍府事,歷任首都城防司令,積極投靠劉禪,得到劉備信任,與李儼同時任命為託孤大臣,在隨後的過程中效法曹操,以丞相的名義開府,排擠李儼魏延等老臣,攫取了蜀國實際權力。北伐只是諸葛亮統一步調,剷除異己的一個重要手段,總兵力總消耗相對有限,事實上諸葛亮理政期間,修好東吳,內抓生產,府庫充實,百姓生活穩定,嚐到了甜頭,所以諸葛亮的口碑是很好的,蜀民擁戴。真正窮兵黷武的是姜維。此時諸葛亮早就死了。

    二是關羽。剛愎自用是形容關羽驕傲,這是實情,他的情商確實很低,辱罵孫權,貶低同僚,目空一切,這都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樊城之敗首先是孫權的背盟,更多的汙點其實是在孫權這面的。

    總之,我的觀點是,這兩個人在演義中都被過度誇大,甚至是神話,妖魔化,實際上都有比較明顯的短板,他們的經驗教訓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 3 # 向陽花開7290

    關羽是忠肝義膽的代表,對後人影響很大的,人非聖賢誰能無過,有一點缺點才能說明是個有血有肉的人,要不成神仙了。

  • 4 # 論史大能貓

    關羽咱們先暫且不說,此人爭議有點大。

    我們來說諸葛亮主要的用兵——五出祁山。

    1、第一次,228年,收服姜維(重要戰果),馬謖失街亭之後,便退回了漢中。

    2、第二次,同年冬,趁陸遜在石亭大敗曹休,出散關,圍攻陳倉,但久攻不下,待魏國援軍到來之前,再次退回漢中。

    3、第三次,229年,攻克並佔據武都、陰平。次年魏軍進犯漢中,被擊退。

    4、第四次,231年,蜀軍包圍祁山,但司馬懿堅守不出,後因成都方面的壓力,諸葛亮被迫撤軍,歸途中設伏擊殺了魏軍名將張郃。

    5、第五次,234年,也就是五丈原之戰,司馬懿同樣是堅守不出,諸葛亮去世後,大軍撤回斜谷。

    窮兵黷武是什麼意思呢,指的是竭盡所有的兵力,任意發動戰爭。而諸葛亮平生用兵極為小心謹慎,由這幾次北伐就可以看出來。一旦形勢有所不利,無法達成既定的戰略目標,諸葛亮第一反應就是退兵。另一方面也說明諸葛亮用兵都是由計劃和準備的,而不是“任意發動戰爭。”其次除了第一次北伐帶了十萬人馬,後面幾次都只有五、六萬大軍,“窮兵”一次更是談不上。

    至於發動北伐的目的,蜀漢建立的宗旨便是匡扶漢室,三國中蜀漢佔地、人口都是最少,人才也不及江東荊楚之地。長期休養生息,只能將自身和魏、吳的差距越拉越大,無異於慢性自殺。

  • 5 # 邪哥說

    成王敗寇,在三國時期的社會環境下,自己不動就會被人動,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所行策略應該是符合當時的競爭環境的,只是阿斗無能,蜀漢才敗了。

    關二爺一生無懼危難、忠肝義膽、知行合一,是我華夏一族歷代做人行事的楷模之一。

    怎麼兩位先賢到了你嘴裡就不辯忠奸,成窮兵黷武、剛愎自用之輩了?

    趕快收起這等汙衊先人、欲斷我華夏優良傳承基石的小人行徑吧,你以為大夥都是齊桓公老了之後的昏聵之流嗎?

    慎言!慎行!!

  • 6 # 3蛋兒

    歷史上的諸葛武侯和漢壽亭侯

    是從那個年代就被人們所肯定的

    古人自然比我等更瞭解歷史的真實性

    且不說所謂的窮兵黷武和剛愎自用

    得先弄清楚世人所流傳和膜拜的這二人是因為何事…

    現今社會 一提到諸葛亮 首先想到的就是“神機妙算”四個字 未出山卻已在隆中料定天下三分之勢 更不用說劉備有了他之後 才開始真正的體會到打勝仗的感覺 才真正有了立錐之地 從而有了發展的基礎 為以後天下三分 跟北曹和東吳爭天下的資本

    單就孔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也該是現如今我等學渣頂禮膜拜的物件

    發明的諸葛神弩 以及改進過後的諸葛連弩 在當時的戰役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更不用說木牛流馬在當時的道路和交通情況下帶來的便利之處了

    其實相比于軍事才能 孔明更擅長的在於國政 更懂得如何治國 倘若最終統一天下的是蜀漢 憑藉劉備和劉禪對孔明的信任以及重用 那時未必不能重現文景時期的國富民強

    孔明深知他與劉備的關係只是君臣 不似劉關張三人那般親如兄弟 但仍覺劉備被對他有知遇之恩 俗話說“士為知己者死”這種觀念在古代尤為深刻 所以在輔佐劉備和劉禪的時候 一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真的是毫不誇張 有人說諸葛亮是對天機知曉太多才沒能長壽 但明事理的人才清楚 他真的是累死的…不管什麼年代 為了本分工作累到付出生命的代價 難道不該被世人所肯定和牢記麼?

    最後 一篇流傳千古的“出師表” 感動了多少人?也折磨了現代的多少學生…

    漢壽亭侯關雲長…

    這個人其實飽受爭議 無數的噴子看了三國演義和新版三國 都覺得對他路轉黑甚至粉轉黑 覺得他不配被世人膜拜至今 幾乎都認為他的狂妄自大和目中無人 導致己方原本的優勢局面轉為劣勢 更是蜀漢沒能一統天下的根源所在

    但是 二爺強在哪兒?以及被人們傳頌千年的原因在哪兒?

    就兩個字足以概括“忠義”

    在這裡不提他“溫酒斬華雄”也不提他“斬顏良誅文丑”的爆表戰力值

    只說一件事 那就是他“千里走單騎”去尋劉備 在被曹操如此重用的情況下 還願意拋棄一切千里追尋

    一個人 傲了一世 因為他有敖的資本

    但他也忠義了一世 甚至將“忠義”二字的影響延長至今

    對於歷史 我們都未曾親身經歷 只能從各個版本的正史和野史之中追尋一些蛛絲馬跡 但要從歷史中 我們該有所得 無論是好的經驗還是壞的教訓 都是可以鞭策我們的

    所以 為何不記住古人給我們的積極一面的影響 從而來改善自己呢…?

  • 7 # 呵筆尋史

    我覺得用這兩個詞來形容諸葛亮和關羽,實在是有失偏頗。

    諸葛亮真的是窮兵黷武嗎?根據三國志的記載,諸葛亮“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也就是說,雖然諸葛亮在治理蜀國的時候,刑罰比較苛刻,但是因為賞罰分明,行事公允,所以沒有人因此而怨恨他。其次,雖然說諸葛亮六出祁山,但實際上,除了第一次北伐之外,其他幾次北伐規模都不大,而且諸葛亮為了減少後勤方面的壓力,還讓軍隊在前線屯田,所以說諸葛亮窮兵黷武是沒有道理的。

    在劉備去世之前,將年幼的劉禪和風雨飄搖的蜀國託付在諸葛亮的手中。古人說,一個人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這種人就是君子,我想這句話就是用來形容諸葛亮的。當時的諸葛亮,掌握蜀國軍政大權,如果他想要篡奪蜀國江山的話,我想並不是什麼難事。但是諸葛亮在面對帝位的時候卻能抵制住誘惑,而且為了蜀國的發展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僅在死後還政於劉禪,家中也沒有什麼餘財,最後連自己的兒子和孫子都為了蜀國而犧牲。所以我並不認為諸葛亮是窮兵黷武,而且諸葛亮的崇高品格肯定是值得後人敬仰的。

    至於關羽的話,他在襄樊之戰確實是有些剛愎自用,但我覺得這個詞有些不太友好,用驕傲大意來形容那時候的關羽會更好一些。有的人認為驕傲的關羽拒絕了孫權的婚事,這是導致孫權偷襲荊州的重要原因。但實際上,關羽作為當時荊州的一把手,相當於封疆大吏,是不可能和孫權結親的。而且在襄樊之戰前,孫權曾經出兵荊州,只是後來雙方都剋制住了,沒有大打出手,最後訂立了湘水之盟,所以當時蜀國和吳國之間的關係並不好,關羽也沒必要給孫權好臉色。

    在襄樊之戰中,關羽水淹七軍,聲震華夏,逼得曹操差點遷都來躲避關羽大軍的鋒芒,當時關羽的聲望達到了頂點,只是關羽沒有想到身為盟友的孫權居然會背棄盟約,這才導致了關羽敗走麥城。關羽之所以被後世頂禮膜拜,最重要的是關羽的忠肝義膽,為了尋找兄長千里走單騎,縱觀整個中國歷史都是絕無僅有的。所以我覺得關羽有傲骨是真,但說他剛愎自用就有些帶有偏見了。當然,關羽也是值得後世膜拜的。

  • 8 # 老董考股

    這二位都是忠心耿耿的大人物,被幾千年來愚民的思想所推崇。每一位執政者都希望下屬對他忠貞不二,儘管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關羽有萬夫不當之勇。為什麼要推崇這二位,就算你能力再大,也得聽命於主公。這種思想就是要束縛有能力的大人物,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有這麼大能力的人難道不明白這其中的意義嗎? 諸葛亮和關羽都是劉備集團中的主要人物,為了利益捆綁在一起。諸葛亮是丞相,文臣之首,關羽位列五虎上將之首,如果不忠於劉備被其他集團消滅,那麼他們的利益也就不存在了,充其量都是為了自己。這些人沒有我們想得那麼簡單。

  • 9 # 歸樵

    封建王朝,諸侯紛爭,成王敗寇。身為有志男兒,自當效命疆場,一展抱負。諸葛亮輔助漢室後裔劉備,南征北戰,躹躬盡瘁,只為統一天下,怎能是窮兵黷武?關羽與劉備情同兄弟,獨守荊楚,英勇作戰,直至身首異處,又怎能算剛愎自用?

    後人立祠祭拜孔明、關公,是被他們的智慧忠勇所感動。歷代統治者也祭拜孔明、關公,難道他們也是愚民嗎?

  • 10 # 金全有

    、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還原到當時的歷史環境下進行。如果用現代社會的標準原則來評價古人是不妥的。比如:古代的交通工具一般是用馬車,那麼古人就不需要做成八車道、十車道,以現在的眼光看古代的交道那簡直沒法過。對歷史人物也應該用當時的標準來評判才對。

    二、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諸葛亮未出山先知三國鼎立(當然不排除作者有意拔高)。智慧出眾,計無不應,謀無不成,以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十五萬大軍,七擒孟獲。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的這種“蠟炬成灰淚始幹"的精神受到後人的敬佩併發揚光大,他已成為人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

    三、關羽,“忠義"代表。桃園三結義後始終忠於劉備,盡朋友情,盡兄弟情,盡君臣情。曹操送金銀、送物品、送美女、送赤兔馬都未能留住關羽的心。關羽不僅對劉備講義,凡對他好的人都講義。為報答曹操厚待自己,提出立功後再歸劉備,先後斬顏良,誅文丑,幫助曹操取得初戰袁紹的勝利。在華容道不顧軍令狀,義釋曹操歸許都。關鍵時候下跪曹操為張遼求情。關羽的“忠義"已經成了華人做人準則的一部分,《水滸傳》一百零百將靠的就是一個“義"字,晁蓋上梁山後所用的會議室就叫“聚義廳”,可見關羽奉行的“義"字已經深入人心,過去在江湖上一個人不講"義"字是很難混下去的。就是今天的社會,“忠義"仍然是一個人立身不可缺失的要求。

    所以,諸葛亮和關羽不是完人,但他們身上表現出來的品德是值得後人敬仰的。

  • 11 # 揚楊劉

    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斬顏良誅文丑,拆印封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單刀赴會,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刮骨療傷,走麥城。這就是關羽的一些典故 。

    總得來說,首先,關羽武藝高強,斬殺名將無數,這樣的英雄誰不會崇拜?而且在呂布死後,關羽得到了赤兔馬。真可謂是寶馬配英雄,關羽戰鬥力因而大大提高,已然成為天下第一。其次,關羽忠義無雙。對劉備忠誠,為之死用,為人做事講義氣,義釋曹操。最後,關羽忠義的品格發展到極致,被歷朝歷代所推崇,關羽的地位因而,侯—王—帝—聖!

  • 12 # 雨夜構想

    必須膜拜。

    諸葛亮雄才偉略,智計頻出,理當受到後人膜拜。劉備要是沒有諸葛亮的輔佐怎麼能三分天下有其一,劉禪沒有諸葛亮的輔佐怎麼能延續蜀漢政權的統治。

    想那諸葛亮27歲出山輔佐劉備,窮盡一生之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了蜀漢政權費盡心力。雖然有窮兵黷武之嫌,可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他是為了政權的穩定才不斷的北伐,川中百姓在他在世之時沒有不說諸葛亮好的。就連敵國都是對他至高評價,我們後人有什麼資格對這樣一位智者評頭論足。放眼古今,還有誰能夠得到後世如此高的評價,諸葛亮當之無愧。作為一名優秀的政治家,諸葛亮完全有資格得到後世之人的膜拜。

    再說關羽,自古忠義之表率,理應受後世膜拜。關二爺白身起家跟隨劉備,征戰四方。桃園結義的故事膾炙人口,為尋大哥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忠義之心蒼天可鑑。獨守荊州成為劉備手下大將之首,性格上雖有缺陷,可不能成為詬病之理由。關羽之忠義世人皆知,他的性格也是明顯缺陷。可是作為人誰還沒有點毛病呢!所謂瑕不掩瑜,就是這個道理了。關羽還是值得我們膜拜的,就算是演義誇大了他。可是反過來想一下,為什麼不誇大別人,單單誇大了關羽呢!這不會只是巧合,只能說明關羽身上確實有閃光之處。

    即使諸葛亮,關羽有一些這樣那樣的缺點,都不會影響後人對他們的崇拜之情。不管是再過多少年,膜拜諸葛亮,關羽的人們只會越來越多,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歷史已經給了我們最好的證明。

  • 13 # 大秦鐵鷹劍士

    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一個人沒有絕對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善惡總是相生相伴,就看你看到的是那一個方面。諸葛亮窮兵黷武不假,關羽剛愎自用為實,但是人們膜拜的是諸葛亮的智慧和關羽的忠義,從這個方面來講,兩人都值得膜拜。

    一劍雙刃,一刃殺敵,一刃傷已,評價一個人,總是以他一生的所作所為為基礎,取其主體事蹟,隱其旁支末節。諸葛亮一生智計百出,足不出戶,卻知天下大勢,沒有他的話,三國就形不成。劉備死後,諸葛亮六伐中原,雖有窮兵黷武之實,但是他匡扶漢室江山的理想與忠於劉備的氣節不得不讓人佩服。關羽武功蓋世,忠義無雙,他曾千里走單騎,只為追隨劉備;他曾在華容道義釋曹操,只為報恩。關羽鎮守荊州,不與孫權結盟,輕視東吳大軍,結果兵敗身亡,這就是他剛愎自用的一面。

    同樣的一件事,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對他的評價。如果諸葛亮十伐中原,最終完成了統一大業,那麼諸葛亮就沒有窮兵黷武這個名聲,對他的評價就是用兵如神。如果關羽在荊州北擊曹魏,南抗東吳,均取得了勝利,那麼剛愎自用這個詞就不適用於關羽,得換為剛毅果敢。作為後來人,我們知道諸葛亮北伐是失敗的,關羽兩面作戰是失敗的,但是作為當事人的他們,是不知道結果是失敗的,他們只是在盡人事而已。人事不爭,天命亦改,作為當事人只能奮人事之爭,功過成敗留給後人評說。

    諸葛亮六伐中原,導致巴蜀百姓民生凋敝,蜀漢將士暴屍中原,可謂雙手沾滿人命,但帝王將相都是這樣成功起來的。如果諸葛亮統一天下,天下安寧無爭,那麼失去的人口會在十幾年內全部恢復並增長,此乃天道人道,不可更改。國家的成長,需要民眾的鮮血去澆灌,唯有以民眾之血護國,國家才能凜然生威,前輩雖亡於戰爭,後輩卻可在和平環境成長。基於這些理念,諸葛亮、關羽是值得膜拜的。

  • 14 # 風月追狂

    諸葛亮在民間是智慧化身,智慧之神,關羽是武聖人在民間早已當神供奉了,我們現在看這兩人,不要看他成就,他們沒有什麼成就,為了蜀國的大業,他們盡了全力,因為一個人的能力只有這麼大的,我們怎麼妄加評論。後人的膜拜是他的人品,古人崇尚孔子提出的忠 ,孝,仁,義,禮,智,信,就現在人我們也把這幾個字列為中華美德,何況是古人。我們先看諸葛亮在幾個字上做到怎麼樣,忠,諸葛亮絕對的忠,他一生只忠一個主人,那就是劉備,他忠劉備什麼,他忠劉備的仁,劉備的仁是出了名。智 ,古人把智理解成才能,為了蜀國他把他才能都發揮出去了,信 ,劉備死把重任託付給他,為了一個信字,累死在北伐之中。孝,義,仁,禮,這幾個字就不用說了,人們膜拜他的智,他為了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就是人們膜拜他的原因。

    關羽的人品,更不一般。曹操高官厚祿都收買不了他對大哥的忠誠,為了兄弟義薄雲天,為了這七個字他做得特別完美,尤其在忠義上受到後人的膜拜。在民間裡供奉為神,在俠義道上更被推崇。

  • 15 # 塵子渝

    人無完人,更何況從不同的角度看人物,看歷史,你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先不反駁諸葛亮的窮兵黷武和關羽的剛愎自用是不是那回事,即使如此也不能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作為後人膜拜的偶像,關羽和諸葛亮更為突出的是智絕和義絕。

    人們膜拜偶像和神話諸葛亮、關羽的前提就是其最為優秀和突出的地方,而不是去膜拜其短處。這就好比求雨需要到龍王廟,求子需要去觀音廟一樣,諸葛亮是中國智慧的化身,而關羽則是中國的武聖、財神和江湖人士的保護神。

    這都是和諸葛亮、關羽的生平最為優秀,最為人所稱道,以及文學作品所渲染的地方有關。除此之外,政治目的也是讓諸葛亮、關羽被神化的重要原因。

    諸葛亮最被人所膜拜的地方就在於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是中國知識分子高風亮節的集中體現和標註。

    諸葛亮在生前的地位崇高,崇拜者眾多,其人格魅力讓無數人所折服,除了其固有的能力卓絕之外。還在於其維護漢室正統的道義以及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無數人所欽佩和崇拜的標杆。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諸葛亮的政敵李嚴被貶為庶人,但實際上也一直寄希望於諸葛亮能再度啟用他,所以聽聞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後也感嘆不已。同樣作為一生之敵的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價也是“天下奇才”。前後出師表也非常清楚的點明瞭諸葛亮為何“窮兵黷武”,打是滅國,不打也是滅國,興復漢室難道是坐而論道就能成功的嗎?“王業不偏安,漢賊不兩立”的口號從來不是喊喊而已,雖然諸葛亮面對的是龐然大物的曹魏,面對是幾乎無望的戰爭但是諸葛亮是縱觀所有割據勢力中最為積極和努力的,諸葛亮是孤獨的,也是與天下為敵的,但是諸葛亮又是不孤獨的,其內心和理念是無數志士仁人所前仆後繼的忠義、夢想、浪漫。

    所以從諸葛亮生前再到諸葛亮死後,其聲望都是與日俱增的,早在西晉諸葛亮的名聲和地位就非常高,當然這也是統治者需要抬高諸葛亮的地位,以此來“花花轎子人抬人”讓司馬懿的地位和名聲也更加彰顯罷了。

    更何況諸葛亮這種大權在握甚至被劉備託付廢立之事的丞相卻始終恪守君臣之禮,自然也是統治者所歌頌的物件。反觀曹魏實際上很多被黑化就是從西晉開始,《世說新語》中黑曹丕的可謂太多了,當然這自然歷次朝代更替都避免不了的黑一批,抬一批了。

    唐代對諸葛亮的追捧也是非常多的,李杜都給諸葛亮費過不少筆墨,特別是杜甫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更是成為千古名句。一直到《三國演義》誕生,諸葛亮更是從此被神話成為智慧的化身。

    當然爭論自熱也是不少的,說諸葛亮窮兵黷武的不在少數,但是諸葛亮值不值得人們所膜拜呢?

    自熱是值得的,論語中不是有說“擇其善者而學之,擇其不善而改之”學習諸葛亮所優秀的地方不就好了。為理想而活,在哪個年代都是幸福的,我想這是諸葛亮所最值得膜拜和學習的地方,雖千萬人,吾往亦也是任何年代都所向往的精神財富。

    關羽實際上是明清造神運動的產物,《三國演義》之前的關羽地位並不高,但是歷來人們所膜拜的關羽已經和正史上的關羽相去甚遠,人們所膜拜的關羽是一個象徵一個符號。

    關羽在宋朝都還只是一個佛教護法的地位,在之前荊州地區還有無頭厲鬼的傳說,一直到明清時代《三國演義》的出現,關羽的民間地位才有所提高。真正確立關羽“武聖”的地位是清朝入關之後,因為努爾哈赤經常用《三國演義》來教導子弟兵法和文化知識的緣故,清兵從上到下對關羽非常崇拜,在入關之後更是歷次抬高關羽的地位,最終取代了原本岳飛的武聖地位。

    岳飛原本抗擊的金兵和清朝是有些淵源的不說,岳飛是抗擊北方入侵的武聖自然入不了清朝的眼了。因此武聖的名號從姜子牙、岳飛等人轉變為關羽獨一份的專屬稱號了。

    關羽被神化之後,人們所膜拜的關羽已經不是固有的歷史形象了,人們所膜拜的關羽更像是一種信仰和一個安慰,因此關羽成為財神、江湖大哥們的保護神、剃頭匠的祖師爺等等光環加身的關羽是民間的神,也是社會產物的神。

    因此沒有什麼值不值得,真正的關羽實際上的確毛病挺多,但是作為蜀國數一數二的大將,其能力還是當世之傑的。但是其內政和處理人際關係上的短處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丟荊州不是關羽一個人的責任,而是整個蜀漢集團的安排和蜀漢集團的決策配合失誤所導致的。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還是那句話,人無完人罷了,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並且發揮出自己的長處,避免自己的短處,智則廣納,集思廣益終有所得。

  • 16 # 魏青衣

    後世之人膜拜諸葛亮,膜拜關雲長,是因為他們有多麼巨大的成就嗎?自然不是,諸葛亮與關雲長之所以被後世之人膜拜,是因為他們的脾氣對了很多人的胃口。

    諸葛孔明,初出茅廬,卻能夠給劉備出謀劃策,若是從演義的角度來講,諸葛孔明簡直就是一個神人,知曉天地萬物,神機妙算,智計無雙。而關雲長,曾於劉備,張飛三英戰呂布,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其武神形象躍然紙上。

    演義中的這兩人,一個是智謀的代表人物,另一個則是武神的象徵,而這卻也不是他們使人折服的原因。

    真實諸葛亮,帶兵打仗是不行的,為何?因為諸葛亮是個軍師,出謀劃策還行,真正提刀上陣肯定是不行的,諸葛亮在蜀漢軍中更大的作用是管理後勤,雖然沒有草船借箭那般瀟灑,但也勤勤懇懇,為劉備前線作戰提供糧草等後勤補給,讓劉備沒有了後顧之憂,劉備死後,面對劉禪,諸葛亮能夠直接奪權,但諸葛亮沒有,忠義二字不可棄,諸葛亮輔佐劉禪繼續執掌蜀漢大權。後來六出祁山,雖然諸葛亮也盡力了,但最終卻也無力迴天,蜀漢才一天天的衰敗了下去。

    而關雲長也相差不多,即使是被東吳偷襲,丟了荊州,但在丟掉荊州之前關雲長水淹七軍,將曹魏勢力打得節節敗退,幾近拿下了整個荊州。而在這之前,關羽曾經被曹操抓獲,靠著過五關斬六將的佳績,即使是明知自身難保,也依舊不忘回到劉備的身邊,關雲長可能不是三國時期戰力最強的人,甚至比關雲長武力更勝的人還有很多,即使是五虎將中,雖然關雲長位居首位,但後面幾人較之也是絲毫不差,可關雲長有義氣,義薄雲天,正是關雲長的義氣折服了天下人。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細數一下,有過豐功偉績的人無數,但真正深入人心的人卻也不多,諸葛亮雖然沒有傳說中那般神奇,但卻能為蜀漢政權勤勤懇懇,為蜀漢的天下勞心勞力,最終過勞死,而關雲長儘管剛愎自用,卻是一個真正的義氣之士,這也正是天下人膜拜這兩人的原因。

    是否受人膜拜,是否取得豐功偉績在其中佔了很大比重,但,真正決定是否受人膜拜原因的,主要還是這兩人是否對人胃口,很明顯,諸葛亮的勤勤懇懇,關雲長的義薄雲天,才是他們受人膜拜的主要原因。

  • 17 # 帝國烽火

    諸葛亮和關羽,兩位在後世被抬上神壇的人,後世的推崇和歷史的記錄中卻不一定完全匹配。尤其是此二位都有一些明顯的缺點,那麼他們還值得後世的推崇嗎?

    諸葛亮被後世神話,有“智多近妖”的說法,而他也是歷代臣子的典範,被後世崇敬。從晉代開始,晉封武興王;唐封武靈王,並賜廟;宋賜“英惠廟”;元代則追封他為“威烈忠武顯靈仁濟王” ; 明代朱元璋欽定“帝王高”,選從祀名臣37人,漢末三華人物僅有諸葛亮一人被選中,“忠武侯與擁焉”;清代不但把許多紀念諸葛亮的古祠修葺一新,供人膜拜,而且每年春秋祭禮廟時還以諸葛亮從祀。

    關羽同樣被後世神話,稱為“武聖”,在歷代的各朝皇帝都以關羽為忠義的化身成為教育忠君愛國信念的材料。從北宋宋徽宗開始,關羽的加封一步步上升,到清朝雍正三年,朝廷頒令,以關帝廟為武廟,併入祀典,文武百官、各省縣百姓按祭孔之太牢祭儀進行春秋兩祀。從此,關羽成為國家祭祀的主神,達到了與文聖孔子並駕齊驅的地位。

    歷代的追封與供奉,這是很多人都夢寐思求的東西,但是我們翻閱歷史典籍,就會發現諸葛亮和關羽都並非完美的人生。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諸葛亮不是窮兵黷武,關羽也非剛愎自用。諸葛亮雖然數次北伐,但是蜀漢並沒有因為他的征伐就枯竭,相反諸葛亮能很好的調和征伐與養民的關係,所以當時魏國著名思想家傅玄評價他“諸葛亮誠一時之異人也。治國有分,御軍有法,積功興業,事得其機,入無餘力,出有餘糧,知蜀本弱而危。故持重以鎮之。”

    關羽雖然有些高傲,但是也絕非剛愎自用之人,他的驕傲在歷史上體現就是劉備進為漢中王的時候,看不起黃忠與他並列。但是關羽在歷史上還是能聽得進別人的建議,所以關羽高傲是他性格的敗筆,但是並非是剛愎自用之人。

    諸葛亮作為蜀漢的 丞相,雖然說不是“窮兵黷武”,但是他多次北伐都沒有成功,最後含恨五丈原。而關羽在駐守荊州的時候,非常傲慢,瞧不起黃忠等人,並且雖然他有水淹七軍的戰功,但是很快有被孫權偷襲,最終敗走麥城,被東吳斬殺。所以說諸葛亮和關羽的人生都是不完整的人生,那麼他們值得被膜拜嗎?

    關羽和諸葛亮被選中為後世推崇的楷模,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忠義。諸葛亮權傾朝野,但是他到死都沒有非分之想,要知道與諸葛亮同樣權利的曹操及司馬懿都是篡權,將朝政改換天地,但是諸葛亮沒有,他是一心終於漢室,耗盡心血輔佐劉禪。

    關羽也是一個忠義之人,當年關羽被迫投降曹操,而無論曹操怎麼樣招待他,他鬥沒有改變要跟隨劉備的決心,即使當時曹操已經相當有實力,而劉備還到處寄人籬下,但是關羽依舊沒有叛離劉備,這就是關羽的忠義。

    現在的歷史已經不像封建時候那樣提倡愚忠,但是做人依舊要保留自己的忠義,這個忠是你忠於國家,不做賣國賊;這個忠是你忠於公司、崗位,不做偷奸耍滑之事。而這個“義”是對待朋友、對待家人要有“義”,所以說“忠義”是一直值得提倡的品格。

    而對於諸葛亮和關羽,他們依舊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也有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所以說我們依舊可以學習他們人格中高尚的品質。

  • 18 # 老龔166916589

    諸葛亮應該是人中之龍,他生錯了年代(他的幸氣不如劉伯溫,劉伯溫自認不如孔明),投錯了主才有後半世的勞苦,要說他‘’窮兵黷武‘’,有點過份,他是受先帝託孤之重,決心躹躬盡瘁,死而後已。

    。對關羽的頌拜乃至神化,這是後來的各朝各代帝皇造廟賜溢封,都是做給自己的將佐看的,要自己的將佐以關羽為榜樣,盡忠盡責,為國捐軀,年代一久,被百姓神化了。借依為家庭軀鬼壓邪,燒香禮拜,保全家安居樂業。這是古代百姓的唯信思想作怪。對現代人是沒有忎染的。

  • 19 # 老王老煙刀1

    因為諸葛武侯與漢壽亭侯就是整部三國中最大清流和亮點,沒有這兩位千古流芳的劉漢集團靈魂式的智聖武聖,三國演義這部書還有看頭?

  • 20 # 中行偃

    答:諸葛在窮兵黷武的時候不值得後人去膜拜。但是,諸葛也有不窮兵黷武的時候!

    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特別是《蜀科》!根據《三國志·蜀書·伊籍傳》記載,諸葛亮、法正、伊籍、劉巴、李嚴等人“共造蜀科”以推行諸葛亮“以法治蜀”的主張。其內容已不可考,據《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蜀國執法雖嚴峻,但公正公平,百姓無怨。

    可惜我們是看不到這部極具魅力法典了?!不過諸葛還是值得我們膜拜的,當我們拿起饅頭的那一刻,就會自然想到這是諸葛留給我們的紀念……

    關羽就不能同日而語了,劉禪、姜維們都不膜拜他,何況我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黃瓜能和什麼一起醃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