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0年4月的一個晚上,作為大學物理教授的奧斯特舉辦了一次講座。講座快結束時,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做了一個演示實驗。他把一根很細的鉑絲放在一個被玻璃罩罩著的小指南針的上方。接通電流的一瞬間,他驚奇的發現,指南針轉達動了一下。這正是他苦苦求證的電流磁效應,這一現象的出現對他來說真的太突然、太意外了,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臺下的聽眾沒有人注意到奧斯特的驚喜,只是對他突然一驚,差點兒從臺上摔下來感到滑稽好笑。奧斯特可顧不上這些,他的心只專注在剛才磁針的一跳上。這一跳已充分說明在接通電流的瞬間,鉑絲產生了磁場,從而引起磁針轉動。
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裡,奧斯特反覆做了多次這樣的實驗以證實這一現象。1820年7月21日,他正式向學術界宣告發現了電流磁效應。
電流磁效應的發現簡直就是石破天驚,在當時整個物理界引起了強烈的反應。要知道,自從法國物理學家庫侖提出電和磁有本質上的區別以來,很少再有物理學家會去考慮電與磁之間的聯絡,就連法國當時的大物理學家安培和畢奧等人也一直這樣認為。電流磁效應的發現,對他們來說無意如當頭一棒,將他們敲醒。
電流磁效應的發現就像是引爆了電磁學的“火藥桶”,一系列的新發現接踵而來。安培發現了電流間的相互作用,提出了安培定律,阿果拉發明了電磁鐵,施魏格發明了電流計等等,物理學的一個全新領域——電磁學,從此宣告到來。正如安培所言,奧斯特先生已把他的名字和一個新紀元聯絡在一起了。奧斯特憑著這一發現,獲得了該年度英國皇家學會科普利獎章,並於1829年起榮任哥本哈根工學院院長。
1777年8月14日,奧斯特出生於丹麥蘭格朗島魯德喬賓的一個藥劑師家庭,從小就愛好科學。為了實現自己科學的夢想,他於1794年考入了哥本哈根大學,1799年獲博士學位。此後幾年他去德、法等國訪問,結識了許多物理學家及化學家,在從中瞭解到當時電磁研究狀況的同時,也和不少物理學家交流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1806年起任哥本哈根大學物理學教授。
從1812年開始,奧斯特便開始了對電磁學的深入研究,經過多年的研究和試驗使他對科學發現有了敏銳的觀察力,哪怕是十分微小的變化,他也要追根究底。更為重要的是,他上大學時就接受了康德哲學與謝林的自然哲學。受其影響,他堅信電、磁、光、熱等現象相互存在著內在的聯絡。當他得知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發現萊頓瓶放電能使鋼針磁化之後,更堅定了他的觀點。儘管當時也有人從事電與磁的聯絡實驗,儘管失敗緊接一個失敗,他都沒有動搖自己的觀點。正是有這種經歷和信念,他便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會,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
除發現電流磁效應外,奧斯特在科學上還有許多傑出的貢獻。1822年他精密地測定了水的壓縮係數值,並論證了水的可壓縮性。次年他還對溫差電作出了成功的研究,改進了庫侖扭秤。1825年,他提煉出金屬鋁,雖然純度不高,但在當時是最早的。40年代末期,他還研究了抗磁體,對後人深入研究磁本質打開了一個通道。
1851年3月9日,奧斯特在哥本哈根逝世。為紀念他在科學上做出的貢獻,1934年科學界把國際單位制中的磁場強度單位命名為“奧斯特”。
1820年4月的一個晚上,作為大學物理教授的奧斯特舉辦了一次講座。講座快結束時,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做了一個演示實驗。他把一根很細的鉑絲放在一個被玻璃罩罩著的小指南針的上方。接通電流的一瞬間,他驚奇的發現,指南針轉達動了一下。這正是他苦苦求證的電流磁效應,這一現象的出現對他來說真的太突然、太意外了,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臺下的聽眾沒有人注意到奧斯特的驚喜,只是對他突然一驚,差點兒從臺上摔下來感到滑稽好笑。奧斯特可顧不上這些,他的心只專注在剛才磁針的一跳上。這一跳已充分說明在接通電流的瞬間,鉑絲產生了磁場,從而引起磁針轉動。
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裡,奧斯特反覆做了多次這樣的實驗以證實這一現象。1820年7月21日,他正式向學術界宣告發現了電流磁效應。
電流磁效應的發現簡直就是石破天驚,在當時整個物理界引起了強烈的反應。要知道,自從法國物理學家庫侖提出電和磁有本質上的區別以來,很少再有物理學家會去考慮電與磁之間的聯絡,就連法國當時的大物理學家安培和畢奧等人也一直這樣認為。電流磁效應的發現,對他們來說無意如當頭一棒,將他們敲醒。
電流磁效應的發現就像是引爆了電磁學的“火藥桶”,一系列的新發現接踵而來。安培發現了電流間的相互作用,提出了安培定律,阿果拉發明了電磁鐵,施魏格發明了電流計等等,物理學的一個全新領域——電磁學,從此宣告到來。正如安培所言,奧斯特先生已把他的名字和一個新紀元聯絡在一起了。奧斯特憑著這一發現,獲得了該年度英國皇家學會科普利獎章,並於1829年起榮任哥本哈根工學院院長。
1777年8月14日,奧斯特出生於丹麥蘭格朗島魯德喬賓的一個藥劑師家庭,從小就愛好科學。為了實現自己科學的夢想,他於1794年考入了哥本哈根大學,1799年獲博士學位。此後幾年他去德、法等國訪問,結識了許多物理學家及化學家,在從中瞭解到當時電磁研究狀況的同時,也和不少物理學家交流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1806年起任哥本哈根大學物理學教授。
從1812年開始,奧斯特便開始了對電磁學的深入研究,經過多年的研究和試驗使他對科學發現有了敏銳的觀察力,哪怕是十分微小的變化,他也要追根究底。更為重要的是,他上大學時就接受了康德哲學與謝林的自然哲學。受其影響,他堅信電、磁、光、熱等現象相互存在著內在的聯絡。當他得知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發現萊頓瓶放電能使鋼針磁化之後,更堅定了他的觀點。儘管當時也有人從事電與磁的聯絡實驗,儘管失敗緊接一個失敗,他都沒有動搖自己的觀點。正是有這種經歷和信念,他便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會,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
除發現電流磁效應外,奧斯特在科學上還有許多傑出的貢獻。1822年他精密地測定了水的壓縮係數值,並論證了水的可壓縮性。次年他還對溫差電作出了成功的研究,改進了庫侖扭秤。1825年,他提煉出金屬鋁,雖然純度不高,但在當時是最早的。40年代末期,他還研究了抗磁體,對後人深入研究磁本質打開了一個通道。
1851年3月9日,奧斯特在哥本哈根逝世。為紀念他在科學上做出的貢獻,1934年科學界把國際單位制中的磁場強度單位命名為“奧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