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拼音【Dǒng】董姓是一個古老的姓。董姓的由來,有兩種說法:董氏的另一支是在周朝時出現的,據西漢史游《急就篇》及宋人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春秋時,周大夫辛有的兩個兒子到晉國,與籍氏一起主管晉之典籍,因其職責是“董督晉史”,所以也稱為董氏。這一時期晉國的都城在絳(今山西翼城東南),故此支董氏出自今山西翼城。辛有的後裔,世襲晉國太史之職,至春秋時,有史官董狐,他不畏權貴,秉筆直書,被譽為“良史”。董狐的裔孫董翳,秦末被項羽封為翟王,都高奴(在今陝西延安延河東岸),子孫遂居隴西(郡治在今甘肅臨洮)。西漢時的董仲舒為廣川(今河北棗強東)人,其曾孫自廣川徙隴西,裔孫徙河東(郡治在今山西夏縣西北)。此外,董姓在漢代還分佈於今山東定陶、高青,廣東廣州,四川資陽、德陽,貴州黃平,浙江餘姚,湖北襄陽、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陽、開封、福縣、信陽、靈寶等地。至隋唐時期,除上述地區外,今安徽、湖南、江蘇、江西等省的一些地方,也都有董姓的居住地。唐代的《元和姓纂》記載董氏有四個郡望:即隴西、弘農(今河南靈寶)、河東、范陽(今河北涿州)。此外還有濟陰(今山東曹縣)。唐末,固始(今屬河南)的董氏有隨王潮、王審知入閩者。明代以前,董氏已遍佈江南各省。從清康熙年間開始,董氏有族人陸續移居臺灣,此後有的又徙居南洋群島及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在當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國百家大姓中,董姓位居第29位。
董,拼音【Dǒng】董姓是一個古老的姓。董姓的由來,有兩種說法:董氏的另一支是在周朝時出現的,據西漢史游《急就篇》及宋人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春秋時,周大夫辛有的兩個兒子到晉國,與籍氏一起主管晉之典籍,因其職責是“董督晉史”,所以也稱為董氏。這一時期晉國的都城在絳(今山西翼城東南),故此支董氏出自今山西翼城。辛有的後裔,世襲晉國太史之職,至春秋時,有史官董狐,他不畏權貴,秉筆直書,被譽為“良史”。董狐的裔孫董翳,秦末被項羽封為翟王,都高奴(在今陝西延安延河東岸),子孫遂居隴西(郡治在今甘肅臨洮)。西漢時的董仲舒為廣川(今河北棗強東)人,其曾孫自廣川徙隴西,裔孫徙河東(郡治在今山西夏縣西北)。此外,董姓在漢代還分佈於今山東定陶、高青,廣東廣州,四川資陽、德陽,貴州黃平,浙江餘姚,湖北襄陽、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陽、開封、福縣、信陽、靈寶等地。至隋唐時期,除上述地區外,今安徽、湖南、江蘇、江西等省的一些地方,也都有董姓的居住地。唐代的《元和姓纂》記載董氏有四個郡望:即隴西、弘農(今河南靈寶)、河東、范陽(今河北涿州)。此外還有濟陰(今山東曹縣)。唐末,固始(今屬河南)的董氏有隨王潮、王審知入閩者。明代以前,董氏已遍佈江南各省。從清康熙年間開始,董氏有族人陸續移居臺灣,此後有的又徙居南洋群島及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在當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國百家大姓中,董姓位居第2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