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們常常看到生活中某些人,自己過得很痛苦,也給別人帶去痛苦,為什麼會這樣呢?
39
回覆列表
  • 1 # 有事您說話生活瑣事幫

    我個人觀點認為在生活中只要你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說話辦事再園滑點多看書多學習多和人們溝通就能做到你想要的結果與境界

  • 2 # 藍調一上海

    最好的辦法就是呆在家裡,不出門,與人無涉。這樣,別人無法傷害你,你也不會傷害別人。此外,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 3 # 遇到難題的人生

    首先要學會尊重他人,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對於別人的話,思考一下再回復,只要別人的語言和行動不會侵犯到自己,對自己沒什麼不好的影響,都可以當做沒看見沒聽見,但做人真的不能委屈自己,真的遇到不能兩全的問題時,不能讓自己吃虧受委屈。

  • 4 # 蕭瀟心理說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做“界限感”。什麼叫“界限感”呢?打個比方,小時候我們和同桌會劃“三八線”,意思就是這是我的地盤,你不能越界。那麼心理上的界限感就是一個人的底線,秉持的價值觀,如果一旦受到挑戰,就會感覺非常不舒服。

    你會發現很多生活中的矛盾和糾纏的產生原因都是因為“界限感”很弱或者根本沒有界限感。一位母親為了知道青春期兒子的想法,偷看兒子的日記,這就屬於越過了“界限”,可能很多父母都會有這樣的觀念,他是我兒子,我看一下日記怎麼了,這就屬於沒有清晰的“界限感”,通常把別人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或者是把別人當作自己的工具,意圖去控制他。如果兒子是有界限感的,他會覺得這是不正常的事情,會義正言辭地拒絕並且不會感到愧疚,但是很多時候,一個沒有界限感的母親養育的孩子通常也是沒有界限感的,在他沒有能力的時候,會受到母親的控制,等到他有能力了,他會轉而去控制別人或者在兩性關係裡尋找一個與母親類似的人來繼續“控制”自己。

    所以當界限感消失的時候,很多傷害就會產生了。兩個沒有界限感的人在一塊碰撞,可能內心並不會覺知到多大的矛盾,因為這已經成了習慣。但是當一個有界限感的人碰上一個沒有界限感的人,傷害就產生了。比如兒子娶了媳婦,媳婦是一個有界限感的人,當婆婆不斷地入侵自己的邊界,就會造成媳婦的不舒服,就會產生反抗,由此爆發矛盾。如果接受了這種“入侵”,自己會覺得很委屈。

    所以說了這麼多,要想在生活中既不傷害別人,又不委屈自己。最重要的是明確自己的界限感。比如媳婦可以跟婆婆說明,哪些事情自己是無法接受的,在事先講明的情況下,就能避免很多的矛盾和傷害,一個有界限感的人,會比較容易區分自己的與他人的,也能用合理的方式阻止他人的“入侵”。

  • 5 # 歐陽小姐蓮笙

    怎樣做一個不傷害別人,又不讓自己受委屈的人?常常看到這樣一句話:做一個善良且帶些鋒芒的人。這個,是絕對可以有滴!

    現在很多人,一說到善良,就覺得那是老掉牙的東西,甚至會覺得善良等同於傻和軟弱了。善良的人,內心是溫暖的,不論他們經歷多少苦,都依然會善待旁人,這就不是傻和軟弱了,而是人性裡最可敬的品性,和真正的人生修行。

    而且,可以這麼說,秉性真的善良的人,他們骨子裡是慎獨的,就是他們不只是在有人的時候良善,而且就算獨自面對很多人和事的時候,他們都會覺得人在做,天在看,老天是有眼的,始終在自己心裡有一把讓人崇敬的道德標尺,約束著他們對人生一定要有所敬畏。

    這樣的人,或許不會是在哪都會讓人很注目,但是,總能讓人感覺其身上有某種特質,而讓人不太會去主動傷害,或者說不太敢傷害吧。

    所以,在生活裡,始終的良善,而且有能力保護自己,不讓別人傷害,就能活出真我。當然,這不是短時間就可以達成的,是一定要經歷過很多時光洗禮,才可以的。

  • 6 # 樹洞心療愈

    因自己能力所限,就自己的經驗和認知來試著分享自己的觀點。

    的確,沒有一種快樂能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我們不大可能在傷害到別人的時候,自己還感覺到毫無愧疚的爽。

    《金剛經》說“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就我自己的體驗和理解是:人我之間是無明顯界限的。

    我雖還不能很好體會到萬物本自一體的感覺,但的確感覺到人和人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連線。

    打個比方,有時候父母或者戀人生氣,哪怕可能直接原因不是我們,但我們也會感覺到那種憤怒的氣場。這時,一點小事可能就會引發他們對我們的憤怒,把本來來自於領導、同事、工作或者其他的事情的憤怒發洩到我們身上,而那件小事此時反而顯得不重要,只是一個點火器,就像是火柴還是打火機點燃一個煤氣罐並沒有什麼區別。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去研究引發的事情卻並不能避免下一次衝突的原因,因為並不是打火機或者火柴的錯。

    當他們調轉憤怒的攻擊物件時,我們通常會感覺到很受傷,我們也會感覺到憤怒,這時候我們通常怎麼辦呢?

    如果我們把這種憤怒壓抑下來,我們會覺得痛苦,甚至有的人感覺頭疼、眩暈、嘔吐,總的來說,壓抑是難以承受。

    如果我們轉向對自己的攻擊,對他認同,覺得的確是自己不夠好,又會體驗到對自己的絕望和抑鬱。

    如果我們以憤怒反擊,回之以更激烈的言語攻擊和傷害,雖說一時爽了,但之後,我們又常常體會到內疚和歉意,畢竟那是自己的親人和愛人,雖說他攻擊在先,但自己始終用反擊傷害了他,路上遇到陌生的人尚且不願意去傷害,遇到流浪貓狗還會動惻隱之心,何況是自己的親人和愛人呢?哪會沒有內疚呢?這種內疚又會對自己形成新的傷害,讓自己體會一遍對自己的憤怒和不滿。

    你也許會說,難道我就不能做一個理直氣壯傷害別人的人嗎?我難道就不能攻擊以後毫不內疚嗎?

    我猜,比較難。這就無異於把你扒光了丟到南極你聲稱自己可以不感到冷一樣,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會有人這樣,但至少我相信,自己會冷,而且相信別人也一樣會冷。因為我們共用一套人類系統——不光身體——還有心靈。

    不管是從佛教共業觀點還是榮格心理學的集體潛意識來說,我都相信,相似的心理反應刻寫在我們共有的DNA裡面。如果我們的情緒反應是程式設計程式碼的話,我們的內疚、憤怒這些情緒也許呼叫的是人類程式碼庫裡的共用程式碼,訪問的是同一個地址。從這個角度來說,的確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稱為是隻屬於“我”而不屬於其他任何人的。

    昨天在一個心理諮詢師群裡正好聊到“讓別人痛苦的人本身也是痛苦的,而他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一開始認為這樣會使自己快樂”這個話題,我也提到了類似的問題,問從佛教道教心理學界來說,不同的人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那麼這些五花八門的解決方案共有的核心是什麼。當時自體心理學派的心理學家徐鈞老師給了我這樣的回答,我想,這回答比我自己的好,直接分享給你。

    他回答說:如果身心都是自然五蘊,而無主,痛苦與快樂也不過是集蘊而已,無苦樂。

    我說:徐老師所說,感覺像是破我執的境界,得阿羅漢以上,好遙遠啊。

    他說:滅盡五蘊最徹底,五蘊無餘滅盡前,影響多少在。連阿羅漢也會有些生理性不安不適與疼痛。

    他的話讓我如當頭棒喝,從亂中重新找回了定,記起來這個問題的答案。

    其實我說到這,我相信,我說的這些,你也是知道的,我大學的時候一位學姐給我說過,我們成年人不需要被教育,但需要常常被提醒,因為道理我們誰都懂,但常常會忘記。

    所以,我在此分享給你,不知道是否讓你想起了曾經知道的什麼?

    再多分享一點。

    其實你這個問題本身就蘊含了答案在裡面。

    當你同時提到別人和自己的時候,就已經覺察到了人我不二。而有了這種覺察,就已經開始走在了既不傷害別人又不委屈自己的路上了,而我們往往傷害別人和委屈自己的時候,都是我們因為激烈的情感(如暴怒)上來時失去覺察的時候,要不就是發洩圖一時之快,要不就是對自我攻擊認同,陷入你所說的委屈自己裡面而失去覺察。

    所以,不斷提起覺察,去覺察所謂“我”並不是那麼堅固的,它是流動的、和別人有聯絡的,乃至到與別人是共同體,“我”無實體性的時候,自然就做得更好,更少能傷害別人,也不委屈自己。

    覺察,就是看到。就像看到一個坑,自然就不會掉進去,並不需要《不會掉進坑的365種方法》這樣一本書。

    另外,破我執的境界看上去遙遙無期,但從踏上自我覺察的第一步,一切就已經煥然一新。從這個角度來說,所謂的遙遠和當下,也不過是一體的兩面。

    這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因個人侷限,期望其他朋友補充指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