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筆削春秋話史家

    戰國時期,出現了很多名留青史的的戰將,尤其是秦國的白起,一生指揮近百次戰鬥,卻從沒有敗績,斬殺上百萬敵軍,被稱為“人屠”。

    白起外號戰神,屠夫,一生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從最低階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國聞白起膽寒。征戰30年。殺敵軍超百萬。伊闕之戰、華陽之戰都是他的作品,當然,他之所以被大家記住,還屬“長平之戰”,坑殺20萬的趙國降卒,締造中國軍事史上最大慘案。

    而戰國另外一位牛人,他與白起齊名,戰鬥力也是相當強悍,對匈奴吊打,一戰令秦始皇膽寒,但他的下場比白起還慘,此人就是李牧。

    李牧一生為趙國北擊匈奴,西抗秦軍。假若沒有他,趙國至少提早10年滅亡,印象中好像在秦軍強大之後,也就敗在過李牧手中幾次,而李牧為人正直,一生為國為軍為民,只可惜生在趙國,半輩子都在打自衛反擊戰,他的軍事才能確實有些辱沒。

    他們在中國軍事史上取得極高造詣,均被列入宋武廟七十二將,在位期間均直接影響一個國家的興衰成敗,但是均結局都十分悲慘,均死於非命,兩人在性格上也是出奇的相似,那便是固執而偏執,且對於軍事上的判斷出奇的自負,對於自己分析不利的戰爭,哪怕是君王下命,也拒不從命!

    真是因為軍權在握,再加上不見信於君王,在奸細潛入趙國都城邯鄲,並用重金收買了那個誣陷過廉頗的趙王寵臣郭開,趙王才能輕易的相信李牧謀反的罪證。

    歷史總是相似的,很多忠臣不是戰死沙場,而是死於小人的誣陷,戰神李牧也不例外。最終,昏庸的趙王奪取了李牧的兵權,並派人將其殺死。相對於白起被賜自刎,李牧之死則更加悽慘。白起死後,昭王的孫子還給這位戰神平反,重新立廟,允許百姓祭奠,而李牧死後,趙國旋即滅亡,始終揹負著君王賜給的謀反的罪名!

  • 2 # 在下古麒

    確實,白起固然死的冤枉,可是和李牧相比起來,他的冤枉程度倒顯得遜色了一些。

    在白起於杜郵亭被賜死的時候,他自己也曾經說過,他早就該死了,在坑殺四十萬趙軍之後,他就難逃其咎,理應隨著趙軍一同共赴黃泉。可是,他苟延殘喘到最後,本想為國再儘自己的綿薄之力,沒想到換來的卻是君王的猜忌,著實是可悲可嘆。

    白起一生殺敵無數,被稱為“戰神”“人屠”從軍事的角度來講,他為秦國出生入死多年,立下汗馬功勞,對於後來秦國能夠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在事業上,他最終無心於戰爭上的你死我活,並且已然徵得了秦昭襄王的同意告老還鄉,所以在事業上,他可以說是已然功成名就了,沒有了上升的可能。

    被秦昭襄王賜死,對於白起來說應該可以說是比較好的歸宿,因為就算白起能夠如願迴歸故鄉,他在朝中掌握權力的政敵也不會放過他。並且,他一生殺人無數,手上沾滿了六國軍士的鮮血,也難免會有一些人仇視白起而欲殺之,那個時候,白起無權無勢,他怎能抵擋無影無形的暗殺?

    而與白起相比,李牧著實是死的冤枉,他本應是拯救趙國於危難之間的將領,並且可以很肯定的說,有李牧在,秦國的統一步伐必然要延後。可是,因為秦國的離間計,趙王聽信讒言對李牧心存芥蒂,致使李牧直接被賜死於自己所衷心以待的趙王。

    作為一名將領,他沒有死在與敵軍對峙的戰場,卻死在自己所效忠的君王手中,功未成身先死,滿腔熱血,無處安放,這對於他來說,這無論是對於他自己還是趙國而言,都可謂是一種悲哀與無奈。

  • 3 # 我是一個存在483

    李牧、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其中李牧和白起有很多相同點,兩人同為戰國四大名將,封號均為武安君,兩人均是被冤殺。

    不同之處在於:白起死因一是政治水平低下,與丞相范雎不合,二是長平之戰後有居功自傲之意“王不聽吾計,今何如誒”。另外,上位者考慮的是自由心證,白起是否要作亂造反,不重要,重要的是確有能力反,號召大軍作亂,且能掀翻大秦半壁江山,這才重要。

    李牧則是趙王受到反間計,被近臣郭開汙衊,說準備背叛趙國投奔秦國,且信守“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社稷和軍民,拒受趙王軍令,被設計捕獲斬殺。三月後,王翦滅趙,俘獲趙王遷。

    後世有詩稱:

    “但使李牧將軍在,嬴政不易定江山”。

    “良將身亡趙亦亡,百年遺恨一馮唐。當時不受讒臣間,呂政何由返故鄉。”

  • 4 # Power87616

    嗯!

    拋開“國籍”

    拋開“功績”

    李牧:反間計,得昏君與奸臣的陷害

    白起:反間計,別人利用小肚雞腸的范雎,以功名利祿的誘惑為前提,乾點了。

  • 5 # 搞史小乖

    白起在秦昭襄王時期,立下的戰功顯赫,長平之戰過後,白起的意見是繼續增加兵力攻下趙國,

    秦昭襄王覺得秦國也死傷嚴重需要修養,沒有同意白起的意見,白起回到秦國後就告病在家,過了幾年秦昭襄王覺得兵力已經充足,又想請白起帶兵,就去請白起,白起不幹了,隨便秦昭襄王怎麼請都請不動,最後逼白起自殺,這樣一代名將含冤而死,

    李牧與白起比起來更加讓人喊冤,李牧是被趙國國君從北邊請過來與秦國展開生死大戰的,之前李牧已經把秦國一個將軍叫環椅把跑了,秦始皇派王剪展開統一六國之戰,兩大戰國名將準備一場生死大戰,王剪覺得李牧過來指揮這個仗就難打了,

    之後就使用反間計,在趙國有一個文臣叫郭開,這個郭開和趙王反覆的說李牧已經被秦國策反了,帶著軍隊準備投靠秦國了,趙王既然相信了,最後派人秘密的抓住李牧,秘密的在牢裡處決李牧,李牧一死秦國打仗勢如破竹,直接幹掉趙國,所以在趙國滅亡的記載上只有六個字“李牧死 趙國亡”

    從事情的經過我們看出,李牧比較冤,死於自己領導的無能,在趙國生死存亡的大戰還不能相信自己將軍,並且之前李牧還打勝了一仗,把秦國的那個將軍打跑到了燕國,秦國統一六國就輸了兩場仗,一場由於秦始皇自大而輸給楚國,另外就是被李牧打敗一場。

  • 6 # 天外雲意

    白起和李牧,我覺得李牧死的更冤枉些。

    白起,戰國四大名將之首,情商按道理來說不可謂不高,但毫不考慮自己功高震主,偶爾還使使小性子,例如二次攻趙不去。相比之下唐初的李靖,都快病死了,太宗出征,也得跟著去。

    李牧,多年抗擊匈奴,遠離政治中心,不知廟堂兇險多少也情有可原,正好遇到了比較迷糊的趙王。但李牧至少沒有明顯使小性子的情節,可能屬於一門心思帶兵打仗的主。

  • 7 # 盜帥夜留香YE

    看到這個問題,我有點想笑。

    白起之死和李牧之死比起來,怕是和“冤”字一點關聯都沒有。

    白起雖然是在赫赫戰功的前提下,被秦昭襄王賜死的,但這其中不乏白起自己作死的成分。

    讓你出征你不去;大王親自來請,你裝病。

    甚至在秦軍接連大敗的情況下,依然不願意帶兵出征。

    這麼跟大王對著幹,能有你的好果子吃?

    可以說白起之死,在白起和秦昭襄王槓上的那一瞬間,就已經註定了。

    所以,白起之死談不上冤不冤的,只能說是白起政治鬥爭失敗了,不得不死。

    而李牧,那就純粹的被冤殺了。

    公元前229年,趙國遭遇了大饑荒,秦王嬴政趁機派出倆路大軍攻楚。

    王翦率領三十萬大軍直撲井陘關,準備東出井陘關直取趙國,但是被李牧生生的堵在了井陘關下。

    李牧坐鎮井陘關,王翦完全不能越雷池一步。

    沒有辦法,秦王嬴政派出了間諜到趙都邯鄲,先是重金收買了以郭開為首的一大票趙國權臣,然後又收買了趙王遷的生母悼娼後。

    這些人就在趙王遷面前散佈謠言,說李牧通敵。

    趙王遷本來就年紀小,沒有主見,被這些人一說就信以為真,派出了趙蔥、顏聚到前線替換李牧。

    李牧很不理解,想要回京面陳趙王遷。

    結果只見到一把賜死的寶劍。

    李牧就這麼被冤殺了。

    李牧死後不久,秦軍就兵臨邯鄲城下,趙國滅亡。

    可以說李牧一心為了趙國,屬於趙國後期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如果李牧不死,趙國至少還可以支撐幾年。

    只可惜趙王遷自毀長城,讓李牧臨死還揹著一個通敵的罪名。

    所以你看。

    和李牧比起來,白起被賜死,又算得上是什麼冤情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龍八部各門派屬性點加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