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米瑪塔爾的幻想雜談

    偉大而優秀的詩歌常伴生著宗教和哲學的沉思,富含著偉大的關懷和深刻的批判。駱一禾的《月亮》一詩不僅證實了這種觀點,也顯示出詩人開闊的歷史視野和沉潛的人格內涵。

    《月亮》一詩具有象徵意味,詩中充斥著複雜的意象與色調,分裂的世界、流血的事實、挑燈的街巷、塵土、光輝、面板、甲板、叢林……意象紛至沓來,黑的、亮的、光的、紅黃著……色色彩目不暇接、這眾多的意象與色彩不僅給我們造成一種“暈眩感”,也使詩歌自身節奏急促而跳躍。可我們深入的感知此詩就會發現,這種紛亂複雜的意象和急促跳躍的節奏並不是盲目的奔湧,它們是伴隨著作者對現實中人們的生存狀態的思考而自然呈現的。駱一禾曾說“詩的思維是‘下一個’(觀念、思想、印象、意象等)得以流傳,它並不著力於把‘一個’說透,說出討論,而是不斷在運動中呈現出活力,從而使一首詩以它的自律性有別於其他人類的創作“。《月亮》突出的體現了詩人的這種理解。

    雖然《月亮》一詩具有神秘主義以及象徵意味,但它卻又是一首極具現實意義的佳作。作者自一開始就擺脫了”月亮“在文化文學傳統上的意蘊,他把自己隱藏在一個角落,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靈去感知和思考。月光所到之處正是目光所及之處,正是思想所思之處,月亮正是作者的眼睛和心靈。作者的思想順著目光路過紛至沓來的”事物“遊弋,分別從歷史、從紀實、從宏觀的角度去感受,去思索,去用一個聖徒的使命來批判世界的混亂和”那些城於年的流血事件“,以及”開放過度的人性與地方“。這種思考與批判告訴我們,詩人對現實的關懷以及對人的生存狀態的深深焦灼與擔憂。所以,雖然詩人一開始就把自己對”月亮“的激情隱匿得很深,但我們還是能夠清楚的聽到來自其心靈深處的述說與嘆息。在這首詩中,月亮就是詩人的目光,就是詩人的心靈,就是心靈深處那片揮之不去的焦灼與關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好習慣可以事半功倍,那麼家長該怎樣幫孩子培養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