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輕文化
-
2 # 啦哆奇02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出自《老子》第五十八章,指福與禍相互依存,互相轉換。比喻壞事可以引發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發出壞的結果。這句話具有一定的辯證法思想內涵,主要是因為辯證唯物主義(後文簡稱其為唯物辯證法)一般講的就是“相互矛盾”(“比較對立也比較統一”),就像是老子所說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講的將是兩物體相互之間的對立矛盾。“禍”使人難受,而“福”使人高興,因此,“禍”“福”兩者之間就是一個相互對立矛盾;然而不僅是這樣“禍”也有可能讓人吸取教訓進而成為“福”,“禍” 有可能使人因樂極生悲從而產生了“禍”。所以說,“禍”與“福”兩者之間就是一個統一的矛盾。
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更是應該把“禍”與“福”兩個字對立統一起來,有了“禍”就要想到與之所對應的“福”,有了“福”更應該想到與他所對應的“禍”,而且還要在“禍”中看到“福”的希望,從“福”中看到“禍”的存在,這樣才可以更好的處理“禍”與“福”兩者的矛盾;反之,如果人們不能吧“禍”與“福”兩者對應統一起來,片面的認為“禍”就是單純的“禍”、“福”就是單純的“福”,從而看不到“禍”中所帶來的“福”與“福”中又帶來的“禍”,從而在處理“禍”與“福”兩者的矛盾時就根本就沒有良好的心態與處事的方法。
由這些我們就可以知道,老子所言:“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講的就是對立的統一矛盾,與唯物辯證法所講的對立統一矛盾是一致的。
所以,由此可見,人生在逆境之時,不能放棄,要相信所有的不如意都是為以後的如意做鋪墊的。而在你人生順境的時候,要考慮到每件事情最壞的打算,以不變之心應萬變。
-
3 # 詩驀詩書畫
老子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句話出自《老子》第五十八章。意思是指福與禍是相互依存,互相轉化的。比喻壞事可以引發好結果,好事也可以引發壞結果。宗旨是暗示人們在順境中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志得意滿,如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災禍,由福轉禍;而在逆境中百折不撓、勤奮刻苦,可變逆境為順境,由苦後甜的人生哲理。那人當如何對待禍福才為智?其實道理很簡單,有一句話說:“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福來了低調享受,禍來了坦然面對,人活著就是一個心態。要不然怎樣?人生就像爬樓梯,有的人一出生就是在頂層站得高,望得遠,也有的人在下面的各個樓層,而更多的芸芸眾生則是從底層一路爭搶攀爬,擁擠和疲憊不堪,而絕大多數的人還沒有爬到一半就被擠掉,又回到最底層,摔得頭破血流。只有一小部分攀登者是踩著同伴的肩膀,終於爬到了最頂層。此時也已經是精疲力盡,鬢角斑白已老矣!對登頂早已經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人生就是這樣一路爭,一路搶,一路攀爬,為福笑過,也歷經禍哭過,到最後終於爬到了雲遊西天的必經之地。到了這裡,無論生前是多麼高貴、奢侈、地位多麼的顯赫,在這裡都一樣,個把時辰都會變成一把骨灰,生前的榮辱貴賤也會隨著一爐屍火的猛烈燃燒而灰飛煙滅……所以您想想,人,不過是幾個十年的疊加,何其的短暫。笑看福禍,才不枉在人間走一遭。
-
4 # 西詞上仙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句話有二層意思,一個是告訴我們在逆境時不要意志消沉,要認識到逆境的磨鍊,是為將來的成功打下的基礎;另一層意思是,當我們在順境的時候,要居安思危,順境的鬆懈是為將來埋下了禍患的種子。
這句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五十八章-其無正。這章的中心思想就是“其無正”,意思就是事物出現這種截然相反的二個極端,到底是如何來判斷有利還是有弊呢?答案就是環境不斷改變,判斷的依據也就不斷改變,以致於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來衡量,故曰:“其無正”。
因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二種事物表現出來的極端利弊情況,在一定環境變化情況下,是可以互相顛倒的。現在的環境下來看是災禍,但恰恰是這種災禍,導致了在將來的環境下,卻成為福報的原因,反之亦然。所以,我們明白了這個仿若太極圖陰陽轉變的道理後,如何運用這個道理,讓我們的人生越來越成功,越來越好呢?
①“福兮,禍之所伏”
順境時,居安思危,防微杜漸。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任何事物的禍害,都是量變的不斷累積,最終造成了嚴重的質變。所以,當我們身處順境時,不要貪圖享受,而忽視或者鬆懈,對出現的禍患的因子沒有及時消除,也沒有給予足夠重視,彷彿溫水煮青蛙,最終慢慢的小問題變成大問題,尾大不掉,最後釀成巨大的災禍。
正如最近的中美貿易戰,面對美國對晶片的全力制裁,華為卻出人意料的公告天下,華為早就有研發的海思備胎晶片。而在採訪中瞭解到,數年前華為業務蒸蒸日上,一切順利的情況下,華為就在考慮晶片的自有化問題。因為當時的晶片全掌握在美國為首的外華人手裡,這正是順境裡埋伏的一顆禍患的因素,萬一將來出現極端情況,晶片被禁用,華為將何去何從?正是當年的居安思危的意識,讓華為在順境下沒有安於現狀,反而加大投入晶片研發,才有了現在這個極端環境下挺直脊樑的底氣所在!
②“禍兮,福之所倚”
逆境時,不要意志消沉,自暴自棄,要把這當作對自身的磨礪,把不利的因素轉變為成功的契機,從而化不利為有利,為將來的成功打下重要的基礎。
《淮南子·人間訓》第六節講了一個塞翁失馬的故事,故事中提到塞翁之子騎馬摔斷骨頭而跛了腳,這在周圍人看來是災禍的事情。然而,後來卻因為跛腳而免於去當兵,反而在亂世征戰中倖存下來。這就是在災禍中,化不利為有利的道理。
心學的創始人王陽明,一直把成為聖人作為人生理想,但苦於思索研究,卻始終好像與追求的真理差那麼一點,一直非常苦惱。而後來不幸被安排到龍場為官,卻在這窮鄉僻壤的荒蠻之地一朝悟道,從而通達超凡入聖之道,知行合一,終成聖賢。
所以,領悟了老子禍福相依相化的辯證思想,在逆境時,要不自怨自艾自暴自棄,潛心努力提高自己打基礎,化不利為有利,始終堅信未來的光明;在順境時,發展好自己人生的同時,更要居安思危,及時發現並消除禍患的因素。
這樣的做法,那麼不論“禍”、“福”順逆,你的人生都會越來越成功,越來越好。
-
5 # 徐文樞
老子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堪稱古代哲學中的經典之言。他的意思是說,壞事中可能蘊含著好事的因素,而好事中也可蘊含著壞事的成分。禍與福,這是一對矛盾,二者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老子的這一哲學思想,對我們的人生是有著深刻的啟示意義的。悟透其中的道理,我們便可以從容地面對人生。無論是處在逆境還是順境中,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是得意還是失意,我們都可以智慧的面對,從而能夠用積極的人生態度來擺度人生。當一個人身處逆境的時候,就不應該氣餒,要看到光明的前途,才能夠冷靜地分析形勢,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促成逆境向順境的轉化。同樣的道理,當你身處順境的時候,也不要掉以輕心,要有順境變逆境的心理準備。這樣,當你身處逆境時的時候,不至於手忙腳亂,無法應對。
俗話說,三窮三富過到老。人的一生什麼事情都可能會遇到,關鍵是如何面對的問題。為什麼有的人遇逆境而不灰心?為什麼有的人遭到一點挫折就一蹶不振?原因就在於人生智慧的建立或缺失。“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品讀老子的這一名言,並真正領略其思想精髓,就能活出你精彩的人生!
回覆列表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老子·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意思是禍與福互相依存
,可以互相轉化.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
社會發展有其自然、特定的規律,它不會因為堯的聖明而就存在,也不會因為桀而就不存在.
如果要是以唯物辯證法來看這句話,其實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客觀規律,福與禍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主觀認識,而福禍能夠相互轉化體驗了矛盾是對立統一的,也就是矛盾論。
我們的老祖宗用樸實的語言解釋了矛盾論的對立統一內容,從這句話中我們不難學到遇到禍事問題後可以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往好的方向看;遇到福事好事之後要看到隱藏在下面的危機與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盛極必衰”“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