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成都極典美術培訓

    現在是法制社會,犯了法自然有法律制裁,道德綁架和冷暴力才是需要警惕的,楊振寧取比他小30歲的老婆也有很多人看不慣,但是並不影響他的學術成就。

  • 2 # 拾藝軒

    這個問題可以不能太絕對的回答,還是要看作品,藝術家出現了德行問題,如果他的作品本身也一般,不是特別好,那麼我們可以將他移出我們的朋友圈,不再關注他;但是如果他的作品很好,那可以不再和藝術家本人交往,但學習他的作品還是沒問題的。古代的蔡京,書法是可以和宋四家媲美的,那如果因為他德行問題,把他的書法成就都磨滅了,那就太可惜了,還有趙孟頫,後來的學者也是對他褒貶不一,但他的藝術成就非常之高,可以說在元代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我個人非常喜歡這兩個人的作品,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總之看待事物要一分為二的來看,不能太絕對

    下圖是趙孟頫的書法

  • 3 # 紅梅工筆佛畫

    別說藝術作者了,任何人如果出現品德問題,都應該無法令人喜歡,更談不上欣賞了。

    任何事都有原則,都有所謂的底線,作為人都不會完美,任何人都可能會犯錯,也許觸犯法律是一個人的底線,但是甚至有一些犯罪並非故意也可能被原諒,而品德問題雖不能被法律制裁,但卻是做人的底線。

    一 書如其人畫如其人

    中國書畫自古就有書如其人畫如其人的說法,比如奸臣蔡京最大的才能來自他的書法。

    他的書法自成一格,連狂傲的米芾都曾表示,自己不如蔡京。有一次,蔡京問米芾:當今書法何人最好?米芾答:從唐柳公權之後,就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蔡京又問:其次呢?米芾說:當然是我。當時“蘇黃米蔡”之蔡,原指蔡京,後人惡其奸邪,易以蔡襄。

    中國曆代書法評價中,書品和人品是一個血肉相連的整體,人品歷來高於書品,書法是人的學識、才能、品質高度融合的體現。

    因此,奸臣蔡京、秦檜、嚴蒿等雖堪稱書法大家,但他們的書法作品留傳下來的卻極少,所謂因人廢字。張瑞圖趨附閹黨,性質上與嚴蒿之流有別,其書法勉強被後世所接受。

    如果說“字如其人”其實只是透過字可以看出寫字人的心理狀況的話,那麼“字如其人”更應該是大眾對品行的基本要求。

    二藝如其人德藝雙馨

    藝如其人好像沒有這種說法,但有學藝先學做人的古訓,藝術家可能都有比較個性的風格,好像相較於普通人,做事也多不按常理,甚至思維方式也比較不同,這倒是創作藝術的一種優勢,但如孔子所說:隨心所欲不逾矩。

    隨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論語•第二章•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雖然說的更多是一種人生的體驗感悟,但如果把這個矩定位法律,定位人的品德標準,隨心所欲不逾矩,應該是一個人一生的底線。

    所以作為藝術工作者,德藝雙馨一直是最高的追求,也是能夠被人喜歡和欣賞的先決條件,也最的可能被人長久的喜歡和欣賞。

    三公眾人物有品德問題就是犯罪。

    在古代資訊並不發達的社會,還有這麼多的奸臣被人唾棄,更何況現在如此發達的資訊傳播,尤其娛樂行業,也可以說所有的公眾人物,一言一行可以說都一覽無餘,品德出現問題,更是大家最為關注的問題。

    司馬光曾經說過:才勝德者,小人也。

    在書畫領域,很多人認為把人品低下的書家的書法作品收藏家中,等於收藏了邪惡之氣,不僅玷汙了家風,也有損於自己的人品。那麼娛樂領域的藝人,無論才藝如何,誰又會欣賞喜歡小人。

    最重要的,公眾人物更要注重品德,正因為是公眾人物受眾人群多,其品德問題影響面更是廣泛,影響的人也更多,更會有一些導向的作用,一些比較盲目的粉絲,或多或少都會模仿或者不以為然,造成三觀不能正確的建立。

    所以說,如果普通人只是品德問題,只是對自己有負面,而公眾人物出現品德問題就等於犯罪。

  • 4 # 李vincent

    會。

    畢加索就是渣男 可他的作品享譽世界。

    這樣的例子很多。

    私德有虧,卻不妨礙作品的偉大。

    這個世界並不完美,欣賞美好的事物即可。

  • 5 # 建飛圖文

    藝術作者如果出現品德問題,那就是做人的素養問題了。

    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不會喜歡他們做人的道德標準。不管從事那項藝術:你是唱歌的也好、演員也好、還有其它一些藝術門類的,只要有的人一出現“醜聞"或待人對事品德不怎麼樣等現象,都會給人們心理上造成“顛覆性”的認知。既使他們在藝術上有很大成就、社會上又有著廣泛影響,那麼,其個人形象、其產生的作品都會在觀眾的心目中一落千丈!這個影響,實在是不好挽回的。

    現實中,我們看到:在藝術領域尤為舞臺上的歌唱家也好,草根明星也罷,品質不好的人一經曝光,都會引發人們的強烈輿論和關注。他們藝術上的成就和影響力雖然很大,但負面新聞給他們自身造成的不利影響也同為如此!觀眾不喜歡他們的直接原因:說白了,就是連做人都沒有做好,觀眾心理上怎麼會去接受他們?形象自然會大打折扣!

    社會發展,雖然時代變化了,但我們這個社會仍需要德藝雙馨的藝術工作者;仍需要為社會帶來正能量的藝術家。更希望廣大的藝術工作者,能夠嚴格自律創造出更多更好的精神財富服務於大眾、服務於新時代!

  • 6 # 畫匠摩雲

    就我個人來說,藝術作者出現品德問題不會再喜歡 欣賞 他(她),記得我剛剛學習畫畫,在網上看到一位“老師”的工筆牡丹染的很好,恭敬的請教牡丹花的配色,那位“老師”問我:你有老師嗎?我說:有。他說:問你老師去。後來我老師告訴我,其實就是個赭石加藤黃色調的,但是網上的那個“老師”他捨不得告訴我,就此以後我再也不去看那“老師”的作品,也聽說了他的諸多事蹟,比如:畫人物最後開臉的時候連他老婆都不讓看。我的老恩師告訴我,越是藏著掖著的,越簡單,甚至別人一看就會,因此才藏著。

    這點小事就看出品德的問題了,請教的並不是多麼機密的學問,只是最基礎的東西。所以,但凡是看到藝術類作者的品德有問題,我便再也不會原諒,時隔六年我依然無法原諒!

    以下圖片便是我初學時見識過那位“老師”品德以後畫的牡丹。

  • 7 # 山水霍子傅

    我個人而言,作品的好壞與作者本人的品德不能掛上等號。如果是品德不好,其作品有感染力能打動人,我對於他的作品當然還是欣賞的,但對其人其品就另當別論了。

    什麼是品德?品德,即道德品質,也稱德性或品性,是以善惡為標準,調節人們之間和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

    如果其品德差,與他人的關係自然不會和諧,所以相信喜歡或者欣賞他的人肯定不會多,我也不例外。

    古今中外,有多少好的藝術作品流傳至今,有誰能保證這些作品的作者都品行端正?!但還是流傳下來了,甚至有很多崇拜者,相信這些崇拜者都是衝著作品本身高超的技法還有藝術價值而去欣賞的。

    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去理解,我相信大多數的人應該也會這麼想。

    品德不好,人人唾之。希望我們這個社會變得更加友好和諧。

  • 8 # 愛畫畫的老安

    不會,因為作品就反應了作者的心情喜好,以及他(她)的性格方面的一些東西,如果品德有問題很容易讓人產生反感的情緒。

  • 9 # 8914291520356山虎

    成就一件好的藝術作品本身已經很不易,不能因人而廢藝,何況“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歷史上也出現有像董其昌一樣的惡人,但其書畫造詣卻非常之高,我們應取其優點專長來學習,特別是董的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我們可學習之。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其書風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筆畫園勁秀逸,平淡古樸。所以不管歷史上古人與今人我們都應一分為二的區別來看待,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方為正道也!

  • 10 # 成都尤佳

    當一個藝術作者出現品德問題後,那麼我對他的作品將難以再接納。品德有問題的人,他的作品將附著作者更多的陰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亞音速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