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硯古書法黃大魁

    當然可以,只是對於初學者來說難入門,歷來以學歐陽詢者最為眾多,歐體字筆畫乾淨,結體端莊俊秀,險絕不失法度,被譽為天下第一楷書,主要為碑刻拓本為主,如果參夾墨跡本練習事半功倍,但遺憾的是,由於時代久遠,歐陽詢的楷書多以碑刻面目示人,存世的幾件歐體墨跡中,沒有一件是楷書作品。實在令人抓狂。

    因為無法目睹歐陽詢楷書墨跡的原貌,於是只能夠“透過刀鋒看筆鋒”,但刀和筆畢竟還是有區別的,越是細微的筆觸,刀刻越難以表達得清楚。

    幸運的是,法國國家圖書館藏的敦煌《古文四十六行》殘卷,抄寫規範精美,典型歐體書韻,筆法結構成熟老練。殘卷的內容是後梁禮部侍郎薛廷珪奉敕為朔方節度使韓遜生撰寫的生祠碑文。敦煌地區古時學書之風甚熾,他們所取法的也都是當時主流提倡的碑帖。如蘭亭序、千字文之類。著名的蔣善進臨千字文便是一個例子。另外,由名家撰文、書丹的神道碑、德政碑也是他們書寫的物件。本文中所講應該是後者。至於是臨摹還是抄寫還有待考證。

    限於敦煌遺書的物理隔絕,這個殘卷可以說是目前最接近歐陽詢時代的歐體楷書寫本,僅此一件,彌足珍貴,時代氣息撲面而來,也為學習歐體的朋友提供一個臨習的參考思路。

  • 2 # 純粹一凡

    很多朋友喜歡唐代歐陽詢的歐體楷書,可因為沒有可靠的歐體楷書墨跡傳世,使得很多初學書法的朋友,在學習歐楷的時候,走了彎路。古藍這裡有一點淺顯的理解:如果沒有明師指點,初學書法就從歐體碑刻入手,極容易出現歐體寫不好不說,附帶著對書法的認識也遲遲不能提高的情況。怎樣學習歐楷才好呢?這個問題很不好回答,在這裡說說自己的看法。

    (1)紙、筆的選擇

    學習歐楷,臨帖和創作,都不要使用生宣紙。除非你是大師級的高人,已經對用筆、用墨有了很高的水準;並且你是在需要寫特別大的字的時候,或者使用生宣也會有一番味道,至少不會耽誤事兒了。臨帖不用生宣的第一個原因是唐代的時候,生宣這種紙還沒有發明,古人寫字用的紙,一般都是效能類似現在毛邊紙效能的紙,後來有叫“元書紙”的,不知道唐代是不是這種叫法。

    我們臨帖,儘量使所用工具靠近當時書家所用的工具,這樣會事半功倍;第二個原因涉及具體技法,用生宣紙書寫,初學者往往寫不出歐楷原滋原味的折筆和各種鉤法(指的是用傳統筆法,而不是現代的描畫用筆);第三個原因是初學者臨帖,不容易寫出歐體筆畫應有清朗、爽利和內在的骨力。缺失了這些,寫出來的字,就只能是空有字型,或者字跡變得過於溫婉富麗,學不到歐體原有的清硬感。臨帖時,歐楷用筆的選擇,一般來說不要太大,筆毫鋒長不超過3.5釐米,筆頭粗端直徑0.7到1.2釐米的兼毫毛筆,比較容易上手。

    如果能買到仿造唐代毛筆外形而製作的那種短鋒筆,也是可以的,也算是一種簡化版的雞距筆吧。如果你的控筆能力很強,那麼筆的選擇就不用那麼謹慎,哪怕羊毫也無礙。不同的筆有不同的效果,只要技法對了,怎麼寫,呈現出來的都是歐體字。

    (2)初學歐楷,臨帖寫多大字?

    書聖大人曾說過“學書先從大字”,意思大概是說學書法,先練大字。於是乎,不少人寫字,一上來就弄個12釐米的界格,寫出來每個字都有拳頭大小。這裡面的關鍵是,古人說的大字是多大?

    《蘭亭序》裡最大的字,不超過一寸;

    唐代有些書家抄錄的經文,每個字只有七、八毫米

    歐陽詢的《夢奠帖》裡,大一點的字,也是不超過一寸的。

    所以,所謂“先從大字”,也就是寫到不超過四釐米的字就可以了。古人寫大字,宋代書家黃庭堅,開大字行書先河;到了明、清兩代時,才有比較大的字出現。當我們學會了古帖中的技法、明白大字和小字書寫感覺的差異時,再寫大字吧。

  • 3 # 蘭亭一序

    老趙曰:"用筆幹古不易"(孟頫)

    啟先生:"結構第一"(啟功)

    咱就來個合二為一,從褚遂良學起,即得用筆又賺結構。

    一讀,二摹,三臨,四意,五背,六用,如果是成年書法再加一味

    堅持不懈的毅力。

    到了能控筆的程度,可精研歐陽詢,主要取決於你的個人選帖嗜好!

  • 4 # 墨道清河張紅偉

    初學書法,首先是對什麼書體有極大的興趣,愛好是動力。如果喜歡歐體,也是一種情緣。歐體清秀雋永,乾淨秀美,完全可以。

  • 5 # 懷志書院

    學習書法是可以從歐體入門,不過,最好有一位資深的明師(明師指明白如何講解書法的老師,不一定是當地很出名)細心教導。

    第一,無論學習什麼,書法、繪畫、音樂、舞蹈等等都是有位老師在旁指點方便自己入門。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有位明白的老師在身邊可以解答你的許多問題,包括你用筆,怎麼也寫不像原貼。自己加以勤學好問,勤練勤思考,多領悟。這樣才好入門。

    第二,歐陽詢的字特點:既欹偏險絕,又嚴謹工整。欹偏險絕中帶有平整穩健,嚴謹工整中又有點寬博大氣爽朗。所以,這樣高深的書法理念,最好是資深的書法教師口傳手授,親身看到示範。如圖,如有人親自示範,內部的虛線就是老師的運筆軌跡。光看圖可能不太理解,別人示範你就明白很多道理了。

    第三,學習歐體字最好多交一些書友,多看看歐體字的字帖相關的文章如《傳授訣》、《用筆論》、《八訣》、《三十六法》,還有多準備幾本歐體字的字帖如《九成宮醴泉銘碑》,《化度寺邕禪師塔銘》,《皇甫誕碑》等等碑帖多對比一下歐體字在不同碑帖裡有什麼不同。

    總之,學習歐體是可以作為楷書的入門,但是最好方法是找到一位明白的好老師,多交書友。多與書友進行溝通交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如有不到位之處希望諒解。

  • 6 # 杉石石

    當然可以,歐體適合,現在學歐體的也比較多,找個書法老師,從基本筆劃開始學習,多練習,不久就會看到進步,不過我也會推薦你從褚遂良的楷書學起,褚遂良楷書成就極高,在書法史上擁有重要地位,他初學虞世南,後又取法學王羲之,與歐陽詢、薛稷,虞世南並稱為“初唐四大家”,傳世經典有《孟法師碑》,《陰符經》《雁塔聖教序》等。

    褚體楷書結構活潑嚴謹,用筆靈動飄逸,非常瀟灑漂亮,也比較適合初學者,諸體有些字牽絲連帶,亦楷亦行,在多年學習後,向行書轉化過渡時會非常容易上手,學習褚體楷書也一直為書壇主流所推崇,前幾年中書協舉辦的楷書國展中,習褚體楷書入展者,獲獎者眾多,可見褚體楷書在專業評委心目中的地位,當然學習書法的目的不是為了迎合評委,也不是為了參展,但褚體楷書的藝術性確實非常高,非常值得學習。

    意見僅供參考,其實不論選歐體,還是褚體,還是其他古代名家字型,只要學好,學透,都能領略到書法藝術的魅力,都能把字練好,最後祝你書藝進步!

  • 7 # 永春書法

    當然可以,歐體是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創作的一種楷書字型,其特點是方圓兼施,以方為主,點畫勁挺,筆力凝聚。既欹側險峻,又嚴謹工整。欹側中保持穩健,緊湊中不失疏朗。現在有的人認為練歐體不容易入國展,這個說法太片面。今年十二屆國展有的入選者就是以歐體入展的。所以練好歐體也是大有可為的。

  • 8 # 科西嘉小強人

    如果是小孩子,可以入門學歐,法度森嚴,學些規則。上了年紀的,有點閱歷的,25左右。都可以不用從楷尤其是歐入手。

    第一種,先小篆,練習線條。嶧山碑,中國美院書法專業去學必考專案。進了大學以後,依然一直練習。這個主要是練習線條功底。然後,隸書,楷書,行楷,草書。

    第二種,先通臨摹歐顏柳趙,再找自己適合的書體,開始每日一字,去攻克。不要認為草書很難,需要楷書寫的很好才寫。主要草書的感覺去寫楷書,會很好。所以在寫楷書期間,也要練習草書,推薦,孫過庭《書譜》。

  • 9 # 墨中緣

    書法入門學歐體可以,而且是路子比較正。

    歐顏柳趙並稱四大書法家,其中歐陽詢的楷書被稱為天下第一楷,不論從藝術還是實用性都非常適合學習。

    歐體當今有兩種聲音,一種臨古帖,一種臨田英章老師。不管哪種都要掌握精髓,反之,形成四不像。我建議還是學習田楷,容易得到大眾接受。畢竟做什麼書法家少之又少,讓喜歡墨的人,動手寫一寫,陶冶一下情操就行。

    那麼練歐體,有沒有什麼方治?一是,需要過筆畫關,二是,需要過結構關。其中筆畫與結構都可以用硬筆去寫,真真體會用筆的力度,筆的走勢,筆的疾緩,做到意先筆後。其實,學習書法,重在方法,可以嘗試用硬筆練結構,事半功倍。

  • 10 # 真的太菜

    我反對用歐體進行啟蒙教學不獨是歐體,即便是顏柳楷書,我也是不主張啟蒙教學的。那些認為歐柳顏最適合入門教學者們,必要拿出良心要衡量一下自己當初入門是如何的艱難。曾經在頭條上看到一篇文章《大爺苦練書法80年,一手楷書比肩顏真卿,專家:毫無藝術的靈魂》下面是這位老大爺寫的兩幅字。圖一,二  在這裡我不談專家怎麼說,那沒什麼意義。我只想說一個人練了八十年,雖然有些誇張,因為人總是要工作的,不能天天在那苦練書法,拋開誇張的成分,練五六十年是可能的。然,即便練習二十年,如果不是天資問題,那也絕不是這個水平。而況這位老先生活了九十多歲,起碼也是抗日戰爭那時代的人吧,那個時代可都是拿毛筆的哦!而我們看這位老先生的楷書顏體作品,怎麼看也不像是出自練習八十多年人的手筆。各位翻開中國書法史,看看書史留名的書法家,哪個不是在20幾歲就已經有了獨立面目。王獻之三十多歲書法就已經影響千年,董其昌自言17歲開始正式學書,三年之後就不負於祝枝山、文徵仲置之眼角。當代二三十歲書法就已達到很高成就的也是不少。而這位老先生學了八十年書法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什麼呢?另有一篇說的是一位農民大姐苦練書法20年的事《專家點評農村大媽李豔紅的書法:還沒入門》。圖三其實和這位老大爺的結果都差不多,基本還是在書法門外徘徊,沒有進入門徑。那是什麼原因導致追求一生而未入其門,這裡當然也包括一些現在已經很有名望的書家。他們是很有名,但苦練數十載最終將自己書法演化為印刷體的境地,別人不說,自己都覺得對不起先人。這裡,我先說一個書法的書寫性問題。這個問題不先寫出來,大家是不會明白我所發表主張的。 書法練習幾十年沒有窺其門徑,這裡面有很多原因,其中有自身的悟性,老師的言傳身教,其中選帖也是非常重要的。 這裡談一下選帖的問題,今人學習書法的一個主要弊端很多人不清楚,甚至書法老師也不是很清楚,因此在教學中沒有能夠按照實際的書寫進行訓練。 比如,今天的鋼筆書法楷書教學,無一例外的在教導學生們在提按頓挫的筆畫中進行折磨。有的學員可能訓練幾個月,基本筆畫都沒有寫明白。而事實是即使學生練習鋼筆楷書已經達到硬筆書法家的水平也是沒用的。因為在日常書寫時根本用不到,沒看到哪個人用硬筆書法家的楷書在那磨磨蹭蹭一個小時也寫不了百八十個字。為什麼浪費了幾年的時光練成的字卻無法應用在實際,其主要原因是所練字型沒有書寫性。這一個問題許多人忽略,也導致許多練字的人半途而廢。 那麼毛筆的練習也是如此,人們現在啟蒙學習,開始練毛筆字時,大多從毫無書寫性的字帖開始訓練。其中典型的是歐柳顏楷書,這其中以柳體最為嚴重。考察一下書法史,自柳公權以後,學柳體成為書法家的幾乎找不到。學歐體成為書法家的從唐朝至明朝之間這幾百年,也就歐陽詢兒子歐陽通能算一個。而清朝中末期逐漸有不少人開始學習歐體,當然學習的也很好,有的現在還被視為學歐的典範,但他們在書法史上無足輕重。是什麼原因,主要是他們的字型沒有書寫性,沒有突破性,限制了作為一個學習書法的人本應該有的發展。我並不反對學歐柳顏,當有了一定功夫想要強筋健骨,練習他們是沒錯的。但啟蒙教學,本人堅決反對,歐柳顏三種字型,初學者學習沒個五七八年是絕對無法書寫自如的,這裡尤以柳體最為高難,基本上是學進去就出不來。並且,三家楷書與行書相容性差,為以後學習行書埋下了難於逾越的障礙。有的學書者終生在唐楷中徘徊也未入門徑,有的學書者一生只在十幾首詩詞中徘徊,無法融會貫通,自由書寫。那麼前面提到的兩位是什麼因素導致他們的毛筆字無法得到升華?這其中沒有明師系統指導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在初學時選帖的不正確導致了他們苦練一生也無法達到更高的層面。我們要明白,學習書法最初目的之一就是書寫,而後才是書法創作。如果這個最基本的目的沒有達到,在那裡描來畫去,半天寫不出一個字,上升到藝術層面則遙遙無期,因為具有書寫性的書體其運筆,結構必然極其豐富且不複雜,只有豐富了運筆,字型結構,才能使所練有所升華,反之則走向呆板,缺少變化,最終形成老幹部體,江湖體或者印刷體。而什麼樣的書法具有書寫性和沒有書寫性?其中,大部分書丹碑刻作品缺乏書寫性,因為經過了雕刻,使原本具有書寫性的文字遭到了破壞。而具有豐富書寫性的作品大都來自於墨跡,以及由墨跡摹刻的碑版。當然有些摹刻作品由於製作,簡化等原因也失去了一定的書寫性如《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就缺少書寫性。許多人練習《聖教序》十幾年也無法以《聖教序》風格進行創作就是書寫性差導致的。翻開書法史及當代的書法家作品集著,我們可以看到歷代及當代書法家臨摹的《集王聖教序》作品,但真正用集王風格創作的確極其罕見。因此我在指導學生學習《聖教序》之前,先讓學生們用一段時間練習王羲之的傳本手札墨跡以及趙孟頫,文徵明,唐伯虎等人的行書墨跡,當熟悉之後,再進入集王訓練,就會有極大的收穫。同理,學習楷書也一樣,歐柳顏靠後,先找一些具有書寫性的法帖練幾年,再學習歐柳顏以強筋骨,才是正確的路子。而具有書寫性強的楷書也是很多的,如智永《楷書千字文》褚遂良《倪寬讚》《陰符經》趙孟頫《楷書千字文》張即之的楷書等都具有很強的書寫性。當然,如果非要學習碑刻,那麼我建議從篆隸入手,學兩三年再學唐楷,定會效果不差。學篆隸兩三年可成。學唐楷,十年八年也難以應用自如。好了就暫時寫到這裡,我是真的很菜,當然寫的文章也很菜,歡迎交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騎士時的詹姆斯、熱火時的詹姆斯、湖人時的詹姆斯,哪個屬於詹姆斯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