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譚嗣同;蘇武;豫讓;吉平;八年抗戰烈士;
文天祥;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一字履善。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1])人,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2],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寶祐四年(公元1256年)狀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國公。於五坡嶺兵敗被俘,寧死不降。
譚嗣同;清末,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梁啟超逃往日本。譚嗣同是“有心殺賊,無力迴天”。他堅信“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酬聖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名句。
蘇武:蘇武牧羊的故事婦孺皆知。蘇武被扣於匈奴後,匈奴貴族先以名利引誘,後以嚴刑威脅。但蘇武始終大義凜然,寧死不屈。匈奴貴族無計可施,便“徙武北海上無人處”。蘇武則“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他仍拄著漢朝的旄節,不屈節辱命。他出使時正值壯年,待其歸漢之時,已是須發皆白。他成為中國歷史上堅持民族氣節的著名人物。
豫讓;春秋末期,大夫趙襄子殺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豫讓發誓捨身取義要殺趙襄子,他潛入趙襄子的宅內行刺未遂,趙襄子佩服他的義氣放了他。後來他把全身漆成癩子,吞下燒紅的炭使聲音變啞,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殺
吉平: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被視為國賊。一位洛陽名醫名喚吉平,忠漢室,與漢國舅董承等人共謀誅曹。他打算在為曹操送藥時下毒,卻不慎洩露了天機。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吉平血流滿階仍只是痛罵曹賊,後撞階而死。在羅貫中筆下,他是有名的忠義之臣。
抗戰八年的烈士:
張自忠、趙登禹、佟麟閣、王銘章、郝夢齡、戴安瀾……那數不盡的英雄烈士,為了祖國的生存,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冒著敵人的炮火,在槍林彈雨中與敵寇拼鬥,戰鬥到最後一人,與陣地共存亡,捨生忘死,流血犧牲,飲彈沙場。
張自忠,日軍敬佩得向遺體行軍禮;戴安瀾,戰死他鄉也要魂歸故里;郝夢齡,長年作戰竟然父女相見不相識;王銘章,寧死也不投降,寧死也不作亡國奴……這一幕幕,一節節將永遠在史冊上璀璀生輝,他們的民族精神將永遠激盪著人們的心絃!
文天祥;譚嗣同;蘇武;豫讓;吉平;八年抗戰烈士;
文天祥;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一字履善。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1])人,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2],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寶祐四年(公元1256年)狀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國公。於五坡嶺兵敗被俘,寧死不降。
譚嗣同;清末,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梁啟超逃往日本。譚嗣同是“有心殺賊,無力迴天”。他堅信“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酬聖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名句。
蘇武:蘇武牧羊的故事婦孺皆知。蘇武被扣於匈奴後,匈奴貴族先以名利引誘,後以嚴刑威脅。但蘇武始終大義凜然,寧死不屈。匈奴貴族無計可施,便“徙武北海上無人處”。蘇武則“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他仍拄著漢朝的旄節,不屈節辱命。他出使時正值壯年,待其歸漢之時,已是須發皆白。他成為中國歷史上堅持民族氣節的著名人物。
豫讓;春秋末期,大夫趙襄子殺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豫讓發誓捨身取義要殺趙襄子,他潛入趙襄子的宅內行刺未遂,趙襄子佩服他的義氣放了他。後來他把全身漆成癩子,吞下燒紅的炭使聲音變啞,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殺
吉平: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被視為國賊。一位洛陽名醫名喚吉平,忠漢室,與漢國舅董承等人共謀誅曹。他打算在為曹操送藥時下毒,卻不慎洩露了天機。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吉平血流滿階仍只是痛罵曹賊,後撞階而死。在羅貫中筆下,他是有名的忠義之臣。
抗戰八年的烈士:
張自忠、趙登禹、佟麟閣、王銘章、郝夢齡、戴安瀾……那數不盡的英雄烈士,為了祖國的生存,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冒著敵人的炮火,在槍林彈雨中與敵寇拼鬥,戰鬥到最後一人,與陣地共存亡,捨生忘死,流血犧牲,飲彈沙場。
張自忠,日軍敬佩得向遺體行軍禮;戴安瀾,戰死他鄉也要魂歸故里;郝夢齡,長年作戰竟然父女相見不相識;王銘章,寧死也不投降,寧死也不作亡國奴……這一幕幕,一節節將永遠在史冊上璀璀生輝,他們的民族精神將永遠激盪著人們的心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