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堰其得名因古望帝和從帝在柏條河治水期間,用竹簍截水做成三道相距很近的堰頭導水灌田而來。
都江堰內江的兩大支流——柏條河、徐堰河縱貫鎮域全境,水源豐富,水質清澈,親水性好,生態環境優美,素有古蜀水鄉之稱,是歷史上有名的水陸碼頭和商貿之地。鎮域內無工業汙染企業,鎮內的柏條河和徐堰河兩大河流是全國水質最優的河流,也是西南最大的自來水廠——成都市自來水六廠的水源提供地,承擔著成都市90%以上的供水。
三道堰古鎮充分利用了得天獨厚的水資源,築成依河而居、傍花隨柳的居家環境,形成了“川西民居,水鄉特色” 的生態風格。以“親水性” 為主題的呤詩樓、品茶樓、書畫樓、棋牌樓、飲食文化樓、觀景樓沿柏條河兩岸鱗次櫛比。鎮內錯落有致的青瓦屋頂,高低有序的封火山牆,青石河欄傍河護佑,卵石小道逶迤彎曲,盡顯的是傳統與現代共生,自然同城市結合,豐富多變的典型川西民居。古鎮的青瓦、白牆、小橋、流水、白鷺、垂楊,鳥語花香,景色清幽,是一幅安寧祥和的風情畫卷,遊客可在生態農業園區採摘蔬菜,置身其中境深意長,令人流連忘返。 1996年11月,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批准為“四川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2002年09月,被成都市政府確定為“成都市小城鎮建設重點鎮”。
2007年01月,被成都市政府列為全市60個優先發展新市鎮之一,發展為獨具特色的古蜀水鄉休閒旅遊新市鎮。
2011年3月,被縣委縣政府確定為世界生態田園城市建設示範鎮之一。先後榮獲了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省級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環境優美示範鎮、省級園林城鎮、省級衛生鎮、省級綠化模範單位、市級二星級平安鎮、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鎮和成都市十佳休閒旅遊城鎮等殊榮。
2014年4月29日,三道堰被批准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被譽為“西部最美水鄉——三道堰”。 三道堰是成都平原上唯一有兩河並流、且已有一千多年曆史的水鄉古鎮,素有古蜀水鄉之稱,是歷史上有名的水陸碼頭和商貿之地。
古鎮靜靜地躺在百里長河,千年流水帶著岷水的情感梳理著古鎮秀美的容顏。只因有這一河好水的滋潤,才使得這古鎮浸透了水光月色,流淌著悠長古韻,積澱了古老川西厚重的底蘊。城鎮建築以親水性為主題,臨水而築,以灰瓦白牆、小青瓦屋頂、高低錯落的風火山牆、挑梁等為特徵的徽派建築與川西民居風格溫情結合,是古鎮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每年農曆端午節舉辦的龍舟會,以賽龍舟、搶鴨子、放河燈、歌舞表演、川劇座唱、書畫展覽等活動為主要內容,熱鬧非凡、人山人海,是三道堰鎮久負盛名的傳統文化節日。
鎮域內有堰橋、惠裡情境商業街、導堰公園、水鄉文化廣場、“三道堰”休閒公園、樂水公園、“三道堰古鎮”大牌坊、“水鄉坊”、“濱河坊”等仿古牌坊和建於1923年的永定橋、中共郫縣第一個支部成立所在地和郫縣革命的發祥地――青塔寺、充滿傳奇和地域特色的古水陸碼頭、望江樓、聞水閣等特色景點,反映水鄉圖語的牆體畫耐人尋味。正逐步恢復建於明朝的“五省會館”(湖廣館、廣東館、福建館、江西館、陝西館)、字型檔等特色景點。
三道堰鎮的飲食文化豐富多彩,“黃辣丁”、“炒大蝦”、“戴大肉”等特色菜名揚千里,招徠八方美食家紛至沓來。河畔的休閒港、飲食樓、水上人家更是節假日休閒旅遊的好去處處,三道堰遠離了大都市的喧囂,在綠草茵茵、鳥語花香的秀水河畔,讓人產生意境瑕想、平和安詳的情趣。
每年五月端午節的“龍舟會”,是三道堰鎮久負盛名的傳統文化節,以賽龍舟、搶鴨子、歌舞表演、川劇座唱、書畫展覽等文體活動為內容吸引很有遊客過來觀光旅遊。三道堰除了每年都要舉行的眾所周知的活動外,還新舉行豐富多彩的活動:2014年潑水節、2015三道堰迎春燈會等等。
惠裡情境商業街
“惠”既有仁愛、恩惠之意,又同“慧”智慧、聰明之意。“裡” 取居住、街坊、同“理”治理之意。透過“政府主導、平臺運營、業主參與”的城市經營理念,匯聚大家的智慧將三道堰“惠裡”特色街打造成一條和諧、美好、繁榮的街區。
惠裡情境商業街沿河而建,全長2000米,佔地50000平方米。以優質的生態資源為依託,以水鄉碼頭主題文化為優勢,是集美食、休閒、娛樂、風光、民俗文化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精品文化旅遊專案。其運用傳統川西古建與徽派建築風格相結合的手法,精心將那些消失塵封的建築群落得以生動再現。
專案分為一期風貌工程、二期主題工程和三期配套工程。一期風貌工程位於柏條河岸,主要以三道堰傳統美食餐飲為主,有苗苗魚、曾媽土菜、李大肉等餐飲店。二期主題工程定位為五省會館區,主要有德國現釀啤酒館、香道館、功夫茶館、三道宴特色餐飲、重慶老灶火鍋等業態的休閒商業。建築風格以清末民初為背景,中西結合,並恢復“戲臺”、“字型檔”等地理文化標識,將塵封的民國曆史畫卷生動再現。三期文昌街主要以旅遊購物、特色小吃為主。其設計分為“印象·水街”、“鄉情·水街”和“市景·水街”三部分,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營造出一幅怡人的水鄉風情畫卷,講述了三道堰優美的農耕故事,展現了蜀人超凡的生活智慧。
三道堰青槓樹村
“兩江碧水抱村流,百歲青槓挽漁舟。半島天成無雕飾,千古田園有遺風。”青岡樹村是市級新農村綜合體示範建設樣板村。千百年來,川西平原形成了一種叫做“林盤”的居住方式,而青槓樹村也充分尊重和發揚的這一極具地域特色的傳統居住形態,依託現有林盤,以“院落”為組合單位,採取小規模、組團式、院落式的空間佈局,規劃了9個聚居組團。建築風格既保留傳統川西民居輕盈精巧的建築造型、樸素淡雅的建築色彩,又融入現代建築美觀實用、簡潔大方的特質,粉牆黛瓦、錯落有致,原有的高大喬木全部得以保留,原來的灌溉溝渠在小區內蜿蜒流過,變成了具有灌溉、景觀雙重功能的生態渠。牌坊、水車、亭子等景觀,使整個新村更具品質與活力,生態、形態、文態高度融合,形成了“院在田中、院田相連”的川西田園風光。
按照“農民主體,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以農民集中建房整治專案為主要抓手,以“三體現一方便”為目標,綜合推進農民新居建設、基礎配套建設、公服平臺建設和現代產業培育,現已取得初步成效。
生態為本。以“建美麗新村,享幸福生活”的總體方向,按照“小規模、組團式、生態化”的理念,把整個村作為AAAA級景區來規劃和打造。依託現有林盤院落,規劃採取“宜散則散,宜聚則聚”佈局了9個農民新居聚居點,並依河佈局了生態產業帶,促進產村相融。在建設過程中,始終把生態作為最寶貴的資源來保護和利用,不改變田園肌理,不破壞河流溝渠,不砍伐成型竹木。農民新居依然保留了川西林盤的風味和特色。同時,把水系串連到每一個聚居點,並將連片低槽田改造成生態溼地,既有很好的景觀效果,又兼顧了排水、灌溉和種植功能,使整個區域形成一個原汁原味的生態家園。
文化為魂。在建築形態上,以川西民居為主基調,融入現代生活的功能需求,聚居點內房屋高低錯落、疏密有致,粉牆黛瓦、朱簷碧樹,牆內有小院、牆外有菜園,小區間綠道相連、溝渠環繞,讓不少城裡人羨慕不已。同時,透過景觀節點、農耕博物館等重現青槓樹水陸碼頭的繁華景象,將清代老垸子、百年古井等文化遺蹟加以改造和景觀化處理,在拆舊過程中對有價值的房屋構建、生產器具等進行收集保護,為傳承水鄉文化留下珍貴資料。
樂水公園
樂水公園佔地面積50畝,以熱帶海洋風情為主要基調,是一個集戲水、游泳、健身、遊覽等功能為一體的開放式親水主題樂園。樂園為三道堰夏季潑蘭戲水主場地。三道堰端午潑蘭習俗源於清代中葉,人們互潑蘭湯祛病除溼,後演變為互潑表示真誠的祝福。以前的三道堰是水陸碼頭,場鎮上最繁華的時候,常住人口達數千,加上流動人口將近萬人。衣食足,禮儀興,文化盛。端午時節,三道堰的鄉紳透過行會集資的方式,開始在端午節辦會,座商、行商、攤販物資交易頻繁,木偶、曲藝、皮影文藝表演熱鬧,人們透過互相潑蘭湯的形式,用飛濺的水花表示衷心的祝福。這一天有點像外國的狂歡節,不用拘於形式、不用禁錮情趣,人們可以盡情放鬆。
三道堰其得名因古望帝和從帝在柏條河治水期間,用竹簍截水做成三道相距很近的堰頭導水灌田而來。
都江堰內江的兩大支流——柏條河、徐堰河縱貫鎮域全境,水源豐富,水質清澈,親水性好,生態環境優美,素有古蜀水鄉之稱,是歷史上有名的水陸碼頭和商貿之地。鎮域內無工業汙染企業,鎮內的柏條河和徐堰河兩大河流是全國水質最優的河流,也是西南最大的自來水廠——成都市自來水六廠的水源提供地,承擔著成都市90%以上的供水。
三道堰古鎮充分利用了得天獨厚的水資源,築成依河而居、傍花隨柳的居家環境,形成了“川西民居,水鄉特色” 的生態風格。以“親水性” 為主題的呤詩樓、品茶樓、書畫樓、棋牌樓、飲食文化樓、觀景樓沿柏條河兩岸鱗次櫛比。鎮內錯落有致的青瓦屋頂,高低有序的封火山牆,青石河欄傍河護佑,卵石小道逶迤彎曲,盡顯的是傳統與現代共生,自然同城市結合,豐富多變的典型川西民居。古鎮的青瓦、白牆、小橋、流水、白鷺、垂楊,鳥語花香,景色清幽,是一幅安寧祥和的風情畫卷,遊客可在生態農業園區採摘蔬菜,置身其中境深意長,令人流連忘返。 1996年11月,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批准為“四川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2002年09月,被成都市政府確定為“成都市小城鎮建設重點鎮”。
2007年01月,被成都市政府列為全市60個優先發展新市鎮之一,發展為獨具特色的古蜀水鄉休閒旅遊新市鎮。
2011年3月,被縣委縣政府確定為世界生態田園城市建設示範鎮之一。先後榮獲了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省級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環境優美示範鎮、省級園林城鎮、省級衛生鎮、省級綠化模範單位、市級二星級平安鎮、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鎮和成都市十佳休閒旅遊城鎮等殊榮。
2014年4月29日,三道堰被批准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被譽為“西部最美水鄉——三道堰”。 三道堰是成都平原上唯一有兩河並流、且已有一千多年曆史的水鄉古鎮,素有古蜀水鄉之稱,是歷史上有名的水陸碼頭和商貿之地。
古鎮靜靜地躺在百里長河,千年流水帶著岷水的情感梳理著古鎮秀美的容顏。只因有這一河好水的滋潤,才使得這古鎮浸透了水光月色,流淌著悠長古韻,積澱了古老川西厚重的底蘊。城鎮建築以親水性為主題,臨水而築,以灰瓦白牆、小青瓦屋頂、高低錯落的風火山牆、挑梁等為特徵的徽派建築與川西民居風格溫情結合,是古鎮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每年農曆端午節舉辦的龍舟會,以賽龍舟、搶鴨子、放河燈、歌舞表演、川劇座唱、書畫展覽等活動為主要內容,熱鬧非凡、人山人海,是三道堰鎮久負盛名的傳統文化節日。
鎮域內有堰橋、惠裡情境商業街、導堰公園、水鄉文化廣場、“三道堰”休閒公園、樂水公園、“三道堰古鎮”大牌坊、“水鄉坊”、“濱河坊”等仿古牌坊和建於1923年的永定橋、中共郫縣第一個支部成立所在地和郫縣革命的發祥地――青塔寺、充滿傳奇和地域特色的古水陸碼頭、望江樓、聞水閣等特色景點,反映水鄉圖語的牆體畫耐人尋味。正逐步恢復建於明朝的“五省會館”(湖廣館、廣東館、福建館、江西館、陝西館)、字型檔等特色景點。
三道堰鎮的飲食文化豐富多彩,“黃辣丁”、“炒大蝦”、“戴大肉”等特色菜名揚千里,招徠八方美食家紛至沓來。河畔的休閒港、飲食樓、水上人家更是節假日休閒旅遊的好去處處,三道堰遠離了大都市的喧囂,在綠草茵茵、鳥語花香的秀水河畔,讓人產生意境瑕想、平和安詳的情趣。
每年五月端午節的“龍舟會”,是三道堰鎮久負盛名的傳統文化節,以賽龍舟、搶鴨子、歌舞表演、川劇座唱、書畫展覽等文體活動為內容吸引很有遊客過來觀光旅遊。三道堰除了每年都要舉行的眾所周知的活動外,還新舉行豐富多彩的活動:2014年潑水節、2015三道堰迎春燈會等等。
惠裡情境商業街
“惠”既有仁愛、恩惠之意,又同“慧”智慧、聰明之意。“裡” 取居住、街坊、同“理”治理之意。透過“政府主導、平臺運營、業主參與”的城市經營理念,匯聚大家的智慧將三道堰“惠裡”特色街打造成一條和諧、美好、繁榮的街區。
惠裡情境商業街沿河而建,全長2000米,佔地50000平方米。以優質的生態資源為依託,以水鄉碼頭主題文化為優勢,是集美食、休閒、娛樂、風光、民俗文化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精品文化旅遊專案。其運用傳統川西古建與徽派建築風格相結合的手法,精心將那些消失塵封的建築群落得以生動再現。
專案分為一期風貌工程、二期主題工程和三期配套工程。一期風貌工程位於柏條河岸,主要以三道堰傳統美食餐飲為主,有苗苗魚、曾媽土菜、李大肉等餐飲店。二期主題工程定位為五省會館區,主要有德國現釀啤酒館、香道館、功夫茶館、三道宴特色餐飲、重慶老灶火鍋等業態的休閒商業。建築風格以清末民初為背景,中西結合,並恢復“戲臺”、“字型檔”等地理文化標識,將塵封的民國曆史畫卷生動再現。三期文昌街主要以旅遊購物、特色小吃為主。其設計分為“印象·水街”、“鄉情·水街”和“市景·水街”三部分,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營造出一幅怡人的水鄉風情畫卷,講述了三道堰優美的農耕故事,展現了蜀人超凡的生活智慧。
三道堰青槓樹村
“兩江碧水抱村流,百歲青槓挽漁舟。半島天成無雕飾,千古田園有遺風。”青岡樹村是市級新農村綜合體示範建設樣板村。千百年來,川西平原形成了一種叫做“林盤”的居住方式,而青槓樹村也充分尊重和發揚的這一極具地域特色的傳統居住形態,依託現有林盤,以“院落”為組合單位,採取小規模、組團式、院落式的空間佈局,規劃了9個聚居組團。建築風格既保留傳統川西民居輕盈精巧的建築造型、樸素淡雅的建築色彩,又融入現代建築美觀實用、簡潔大方的特質,粉牆黛瓦、錯落有致,原有的高大喬木全部得以保留,原來的灌溉溝渠在小區內蜿蜒流過,變成了具有灌溉、景觀雙重功能的生態渠。牌坊、水車、亭子等景觀,使整個新村更具品質與活力,生態、形態、文態高度融合,形成了“院在田中、院田相連”的川西田園風光。
按照“農民主體,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以農民集中建房整治專案為主要抓手,以“三體現一方便”為目標,綜合推進農民新居建設、基礎配套建設、公服平臺建設和現代產業培育,現已取得初步成效。
生態為本。以“建美麗新村,享幸福生活”的總體方向,按照“小規模、組團式、生態化”的理念,把整個村作為AAAA級景區來規劃和打造。依託現有林盤院落,規劃採取“宜散則散,宜聚則聚”佈局了9個農民新居聚居點,並依河佈局了生態產業帶,促進產村相融。在建設過程中,始終把生態作為最寶貴的資源來保護和利用,不改變田園肌理,不破壞河流溝渠,不砍伐成型竹木。農民新居依然保留了川西林盤的風味和特色。同時,把水系串連到每一個聚居點,並將連片低槽田改造成生態溼地,既有很好的景觀效果,又兼顧了排水、灌溉和種植功能,使整個區域形成一個原汁原味的生態家園。
文化為魂。在建築形態上,以川西民居為主基調,融入現代生活的功能需求,聚居點內房屋高低錯落、疏密有致,粉牆黛瓦、朱簷碧樹,牆內有小院、牆外有菜園,小區間綠道相連、溝渠環繞,讓不少城裡人羨慕不已。同時,透過景觀節點、農耕博物館等重現青槓樹水陸碼頭的繁華景象,將清代老垸子、百年古井等文化遺蹟加以改造和景觀化處理,在拆舊過程中對有價值的房屋構建、生產器具等進行收集保護,為傳承水鄉文化留下珍貴資料。
樂水公園
樂水公園佔地面積50畝,以熱帶海洋風情為主要基調,是一個集戲水、游泳、健身、遊覽等功能為一體的開放式親水主題樂園。樂園為三道堰夏季潑蘭戲水主場地。三道堰端午潑蘭習俗源於清代中葉,人們互潑蘭湯祛病除溼,後演變為互潑表示真誠的祝福。以前的三道堰是水陸碼頭,場鎮上最繁華的時候,常住人口達數千,加上流動人口將近萬人。衣食足,禮儀興,文化盛。端午時節,三道堰的鄉紳透過行會集資的方式,開始在端午節辦會,座商、行商、攤販物資交易頻繁,木偶、曲藝、皮影文藝表演熱鬧,人們透過互相潑蘭湯的形式,用飛濺的水花表示衷心的祝福。這一天有點像外國的狂歡節,不用拘於形式、不用禁錮情趣,人們可以盡情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