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海泛讀

    歷史背景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一世,正式將龐大的帝國分為東西兩個部分,由他的兩個兒子分別統治。從此東西兩個羅馬帝國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西羅馬帝國在日耳曼蠻族的不斷入侵下,於公元476年滅亡。而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的東羅馬帝國,卻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繼續延續了近一千年。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東羅馬帝國能夠繼續堅持一千年?筆者簡單從軍事、外交和宗教三個領域進行分析。

    ▲東西羅馬帝國分裂,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庭帝國

    軍事體制的徹底變革事實上,長期以來羅馬帝國的軍隊,主要是以重灌步兵軍團為主,藉助於帝國強大的軍事力量,對待被征服地區,通常是犧牲自己的一部分力量正面消滅對手大量的有生力量,透過消滅對手大量的有生力量,來完成對被征服地區的徹底統治。這種軍事戰略戰術的模式,在羅馬帝國強盛時期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帝國有足夠的物質和軍事實力來維持這種消耗。但隨著羅馬帝國國力的下降,特別是在東西羅馬帝國分治後,羅馬帝國的整體處境每況愈下。在蠻族的不斷入侵和打擊下,到了公元4世紀末,以阿提拉為代表的西遷的蠻族民族大舉入侵羅馬帝國,標誌性戰役莫過於公元378年的阿德里安堡戰役,羅馬帝國皇帝瓦倫斯率領帝國軍隊與西哥特人進行決戰,卻被西哥特人打得大敗,瓦倫斯皇帝戰死。這場戰役的失敗標誌著羅馬帝國一直以來的軍事戰略和戰術模式的失敗。羅馬帝國大軍團重灌步兵戰鬥模式,對待以擅長騎射為主的蠻族軍隊,沒有絲毫的優勢。

    ▲羅馬帝國軍隊的傳統重灌步兵“龜甲”陣型

    東羅馬帝國的軍隊在和蠻族的戰鬥中不斷吸取教訓,開始改革自己的軍事體制。在西羅馬帝國於476年滅亡後,東羅馬帝國的軍隊開始避免正面和蠻族軍隊進行對抗,而是依靠機動作戰的方式來對抗敵人,透過突襲進攻和伏擊防禦,採取迂迴包圍等不同的方式來瓦解敵人,在軍事戰術上開始體現了靈活多變的特點。在分析了蠻族軍隊的優勢後,東羅馬帝國的軍隊開始增加新的兵種,特別是以騎射部隊為代表的新兵種,在與蠻族的交戰中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軍事變革最大的體現是在查士丁尼統治時期,在對義大利的東哥特王國和北非的汪達爾人的征服戰爭中,騎射部隊發揮了巨大的威力。幾乎完成了東西羅馬帝國的再次統一。東羅馬帝國開始吸收蠻族進入軍隊服役。最著名的莫過於東羅馬帝國皇家近衛重灌步兵隊——瓦蘭吉衛隊。這是一支由北歐日耳曼諸民族組成的蠻族軍隊,他們向東羅馬帝國皇帝效忠。瓦蘭吉衛隊為東羅馬帝國南征北戰,建立了赫赫戰功,極大的維護了東羅馬帝國的長期統治。

    ▲後期逐漸“蠻族化”的東羅馬帝國軍隊

    以外交為主軍事為輔的靈活外交策略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東羅馬帝國也面臨著深深的危機。羅馬帝國過去一直以來對付蠻族的軍事手段,很難再起到完全遏制蠻族的作用。於是東羅馬帝國開始採取外交手段去對付來自大草原的敵人。東羅馬帝國派出外交使團,一次又一次的說服草原上的不同族群之間相互攻擊,而不是去進攻東羅馬帝國。這種“以蠻制蠻”的外交手段非常有效。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維護了帝國東北部邊境的安全。以外交為主軍事為輔的策略,成為了東羅馬帝國長期的對外策略。

    ▲公元6世紀,軍事改革後查士丁尼時期的拜占庭帝國征服的蠻族地區

    出色的間諜情報工作,從內部瓦解敵人的策略然而當遇到更為強大的蠻族軍隊時,以蠻治蠻的策略也無法起到好的效果。比如阿提拉建立的匈奴帝國,幾乎征服了東歐大草原上所有的民族,這使得東羅馬帝國的策略失去了效果,因為無法再找到可以和阿提拉對抗的蠻族部落。於是帝國開始進行間諜策反活動,東羅馬帝國成立了專門的間諜組織,在各個蠻族的部落滲透間諜,蒐集情報,並進行策反。在一次策反暗殺計劃中,東羅馬帝國希望收買匈奴領袖阿提拉派出的使者,並許諾給他高官厚祿,如果他能成功刺殺阿提拉的話。雖然這場刺殺活動最後沒能成功,但出色的情報和策反工作使得帝國能夠充分了解對手的情況,用黃金和高官厚祿從敵人內部瓦解敵人是成本最低的方式。因為相對於戰爭帶來的巨大損失來說,這些用於情報和策反工作的錢財消耗是微不足道的。

    ▲公元9-11世紀,拜占庭帝國面臨的嚴峻形勢

    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完善的防禦體系君士坦丁堡自成為東羅馬帝國的首都以來,在首都的防禦體系的建設上一直都沒有中斷過。君士坦丁堡,三面環海,一面面向大陸,這種地理位置非常有利於城市的防守。隨著北方蠻族的不斷強大和入侵,君士坦丁堡總共設立了三道城牆,拜占庭城牆、君士坦丁堡城牆和迪奧多西二世城牆。在迪奧多西二世城牆外還有一條寬20米,深10米的護城河,從狄奧多西二世城牆到護城河之間還有長達15米的斜坡地帶,可以有效防禦敵人攻城武器的衝擊。城牆上每隔一段距離就設定一個防禦塔樓,帝國計程車兵們可以從塔樓上居高臨下的射箭、投擲石塊和發射炮彈,這樣大大提高了城牆的防禦能力。君士坦丁堡三面環海的部分,同樣設定了防波堤,這些防波堤就是一堵小城牆,可以有效的防止敵人從海上登陸。金角灣海岸的防波堤就長達5600米,有效的保護了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的防禦體系

    拜占庭帝國樹立自身基督教世界領袖的偉大形象公元11世紀基督教出現了第一次大分裂。歐洲東部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形成了東正教,西部則以羅馬城為中心形成的天主教。基督教世界的兩個教廷,為了證明自己才是真正的基督教的正統繼承者,都在積極擴張自己的影響力。為了有效的抵禦蠻族的攻擊,從文化和宗教領域加強對蠻族的滲透,也成了一條重要的策略。大量的拜占庭傳教士前往北部蠻族地區傳教。用基督教同化蠻族,最具有代表意義的是基輔羅斯的統治者弗拉基米爾大公皈依東正教(基輔羅斯是現今俄羅斯的前身)。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庭帝國)在君士坦丁堡修建了壯麗輝煌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大量的西方基督徒在前往耶路撒冷朝聖的過程中,必定前往聖索菲亞大教堂禮拜,這就大大提升了拜占庭在基督教世界的地位。在公元11世紀,為了減輕東方伊斯蘭教國家對拜占庭帝國的軍事壓力,拜占庭向西方基督教世界請求派出軍隊重新奪回聖城耶路撒冷地區。這直接導致了九次十字軍東征,並在耶路撒冷地區建立了三個十字軍國家,分別是安條克公國、耶路撒冷王國和的黎波里伯國,基督教十字軍國家的建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大大減輕了拜占庭帝國的軍事壓力,維持了拜占庭帝國在東方搖搖欲墜的統治。結語:

    當然東羅馬帝國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還能存在近一千年,這中間還有有非常多的原因,軍事、外交和宗教,只是其中的幾個方面。時至今日這個問題仍然是西方歷史學家們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 2 # 芋頭170900173

    首先呢,這兩個不是羅馬帝國繼承者,他們就是羅馬帝國本身。東羅西羅都是羅馬帝國本身。其次呢,西羅沒皇帝了也不叫滅亡,那是空位。而且東羅馬還是有皇帝的,東羅的皇帝在西羅皇帝空位時依舊可以擁有對整個羅馬疆域的宣稱,而且後來東羅還確實派了軍隊來收復失地。所以西羅的羅穆路小皇帝被廢並不是任何意義上的亡國,只是一個常用的標誌性時間而已。此時前皇帝尼波斯還活著並且還控制部分土地呢。在此之後,狄奧多里克大王也很快以東羅馬帝國藩王的名義在義大利建立了統治。再說說為啥西羅很快混亂而東羅大體有序。因為西羅在四世紀末立國時核心區就已經存在大量蠻族,而東羅核心區要麼是希臘人要麼是埃及人。東羅依靠埃及的糧食希臘的商業可以很好的維持軍隊和官僚體系,西羅靠什麼?到處都是蠻族。羅馬只能在蠻族首領中試圖維持平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夫與蛇形容蛇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