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6803284871

    在中國古代詩詞中,鴻雁作為審美物件,具有豐富的美學意蘊。

    鴻雁是隨陽之鳥,它雖然在季節和環境的渲染下帶有“秋”的意象,但它與蟋蟀、鳴蟬等秋蟲之美仍有所不同。聽秋蟲之淺吟低唱,不免產生物華將盡的寂寥之感,看鴻雁之佈陣南征,則令人心胸開闊,精神振奮。“秋色蕭條,秋容有紅蓼;秋風拂地,萬籟也寥寥。惟見賓鴻,衝入在秋空裡,任逍遙”,便是對鴻雁這一美學特徵的生動把握。鴻雁是健飛之鳥,翅膀拍動時頻率適中,沉雄有力,不似鷹鷂猛悍桀驁,也不似鶴鷺之輕靈飄忽,而是給人以堅忍強勁的審美感受。在風頻雨驟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當鴻雁結陣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過長空時,人們的這種審美感受就更加明顯、強烈。鴻雁遷徙時常彙集成數十隻、上百隻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隊飛翔。“蜃樓百尺橫滄海,雁字一行書絳霄”;“白犬吠風驚雁起,猶能一一旋成行。”鴻雁這種行序整齊的飛行特徵,使中國古代文人們讚歎不已。鴻雁健飛,且性情機警,南征北返時,中途很少停歇,人們能看到竦峙樹端的鷹、棲息房梁的燕、兀立江灘的鶴鷺,卻很難看到靜態的鴻雁。在中國古代詩詞歌賦中,鴻雁大都以動態出現,鴻雁翔姿優美,亦剛亦柔,曹植的《洛神賦》中就有“翩若驚鴻,矯若遊龍”之語。鴻雁南遷陣容非常壯觀,在朔風凜冽、塵沙蔽日的秋冬之際,當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過長空時,亦能喚起古人雄渾悲壯的審美感受,這種感受對於邊塞詩人來說,尤為強烈。“雁來慘淡沙場外,月出蒼茫雲海間。”借秋空雁陣渲染沙場征戰的雄渾悲壯之貌。

    在中國古代詩詞中,託物言志與借景抒情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兩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對“雁”意象群的發掘,即能較好的說明這一問題。在中國古代詠雁詩詞中,既有側重“言志”的詩詞,也有側重抒情的詩詞,但數量最多的還是抒情與言志有機結合、互為滲透的詩詞。中國美學中的“景中情”與“情中景”互相聯絡又各具特徵。巧於詩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於詩者則情不虛情,景非滯景,情景互生,妙合無垠。這三種審美移情層次在中國古代詠雁詩中均能找到例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狗狗有一隻口吐白沫,白沫比較粘稠,一團一團的,感覺不好咳出,咳嗽,還流鼻涕,精神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