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6179176165

    (一)根據主題投放材料

    區角活動中, 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的, 是與所要達成的教育目標緊密相關的, 將教育目標隱性地體現於材料之中, 是區角活動的一大特點。也就是說,為了更有效地發揮自然材料的作用,我們應根據主題活動有計劃地投放遊戲材料。比如在中班的美工區, 我們結合主題“紅黃藍綠”投放了許多鄉土特色材料如: 種子、石頭、樹葉、瓜果等, 開展了種子貼上、石頭畫、樹葉印畫、瓜果裝飾等活動。透過幼兒對材料的操作使用體現本土材料帶給自己的樂趣, 並達到了教學的目標。

    (二)根據幼兒遊戲的發展提供材料。

    材料與遊戲緊密相連,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直接感受到的內在生理體驗,以及由這種經驗引起的外在物理經驗,其中既有同化,又產生順應,以達到適應。不同時期產生的不同體驗和經驗,建構不同的知識,獲得不同的發展。因此,應根據遊戲的發展不斷補充材料,以給予孩子儘可能多的選擇機會。例如:在“我們的家鄉”主題活動中,教師根據本地特色和幼兒的興趣創設了“農作物之家”,並根據材料的特性,以及隨著幼兒遊戲的發展,使用同種材料在各個區角活動中創造出豐富的玩法。例如剛開始,在自然角中放一些玉米、花生、大豆等農作物讓幼兒觀察比較它們的不同特徵。然後再在數學區中用花生進行分類、排序、數數等;在益智區用蠶豆做棋子;最後隨著幼兒對農作物特性的深入瞭解,我們可以在美工區中讓幼兒用種子貼畫,用花生葉拼圖、裝飾。綜上所述,遊戲的發展產生了對材料的需要,而材料的提供又反過來促進了遊戲的發展。

    (三)根據幼兒的興趣提供材料。

    合適的活動材料為孩子自主性探索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孩子們的探索水平和探索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在活動區興趣濃厚的幼兒,能力都在中上水平,興趣差的幼兒,能力發展相應較差。因此,要培養幼兒的能力應從提高幼兒的興趣入手,在積極肯定、鼓勵其大膽表現的同時,一定要加以指導,才能促進幼兒的興趣與能力的相輔相成,把活動區潛在的教育價值轉化為素質提高的現實價植。因此,我們要以幼兒年齡特點為依據,首先挖掘同種材料在各個年齡階段中的使用,充分讓孩子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學習和獲得發展。如在“趣味編織角”中小班幼兒利用蘆葦葉打結、編手鐲;中班幼兒利用蘆葦葉編制糖果、小魚等;大班幼兒則利用蘆葦葉編制長頸鹿、麻雀、帶魚等。其次是多種材料在各個年齡階段中的使用,如:小班投放種子、葉子、竹等讓幼兒進行比較分類、排列數數、貼上等;中班投放稻草、木塊、蔬菜、瓜果等進行裝飾拼圖、摺疊貼上等;大班投放稻草、貝殼、竹、木片等進行編織、搓、鋸等。

    (四)根據幼兒的能力水平提供層次性材料。

    幼兒的學習是一種個體性的學習,由於遺傳、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幼兒間存在著個體差異,因此,教師在材料的投放不能一刀切,應該透過觀察、評估每一個幼兒的發展狀況,為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如同樣美工角,同一“做蔬菜”內容,有意投入兩類範例供幼兒選擇,一類是立體範例,一類是平面範例,不同層次的幼兒就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去選擇。材料不再是一筐裝,而是不同水平幼兒有適合自己的一小盤材料,每個幼兒在活動中都能到成功的體驗。又如在語言區中,因同一班級的幼兒水平參差不齊,教師就要對不同層次的幼兒提出不同要求,提供不同的材料,能力較弱的幼兒可提供錄音機、磁帶,讓幼兒學習仔細認真地聽故事,能力中等的可提供圖書,讓幼兒自己會看圖講故事,能力強的可提供故事的部分情節,讓幼兒自己想象故事的發展並進行講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放酵母,怎樣製作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