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海農夫
-
2 # 禪悟淨慧
張先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天聖八年進士。歷任宿州掾、吳江知縣、嘉禾(今浙江嘉興)判官。皇祐二年,晏殊知永興軍(今陝西西安),闢為通判。後以屯田員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嘗知安陸,故人稱張安陸。
張先在宋朝是一位很著名的詩詞之人,尤其以詞響譽文壇。與柳永齊名,擅長小令,慢詞。傾向於婉約派,與當時的蘇軾,蔡襄,李常,梅堯臣都是好友。張先的名號很多,張三中,張三影,張子野,張安陸等。
在此不妨欣賞一下張先的作品,然後在說他到底是多大年齡。
江城子。(高平調)
宋·張先
鏤牙歌板齒如犀。串珠齊。畫橋西。雜花池院,風幕卷金泥。酒入四肢波入鬢、嬌不盡,翠眉低。
偷聲木蘭花(仙呂調)
宋·張先
畫橋淺映橫塘路。流水滔滔春共去。目送殘暉。燕子雙高蝶對飛。
風花將盡持杯送。往事只成清夜夢。莫更登樓。坐想行思已是愁。
文采斑斕,筆墨流暢,意境深遠,詞中典範。
據歷史記載,張先在八十歲的時候娶了一位十六歲的小妾。這個小妾給他生了兩男兩女,蘇軾得知老友娶了小妾,寫下了一首絕句,調侃張先。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由此可見張先此時年已八十歲了,張先死於八十九歲那年。生於990-死於1078。
-
3 # 老街味道
問題:蘇軾《祭張子野文》中說張先只活四十多歲,而又有說活了八十多歲,哪個正確,為什麼?
前言北宋時,有兩個張先,而且都字子野。蘇軾寫祭文地張先活了八十歲,他是湖州烏程(今浙江湖州)人。歐陽修寫祭文的張先是博州高唐人。
一、歐陽修《張子野墓誌銘》野為人,外雖愉怡,中自刻苦;遇人渾渾,不見圭角,而志守端直,臨事敢決。平居酒半,脫帽垂頭,童然禿且白矣。予固已悲其早衰,而遂止於此,豈其中亦有不自得者耶?子野諱先,其上世博州高堂人,自曾祖已來,家京師而葬開封,今為開封人也。銘曰:嗟夫子野,質厚材良。孰屯其亨?孰短其長?豈其中有不自得,而外物有以戕?開封之原,新裡之鄉,三世於此,其歸其藏。歐陽修筆下的張先(992—1039),活了47歲,他是博州高唐人,字子野。其祖父是張遜,宋史有傳。張先是仁宗天聖二年(1024)的進士,與歐陽修是好友。
題主問題中四十幾歲的張先是這個人。
二、蘇軾《祭張子野文》蘇軾僅以清酌庶羞之奠,昭告於故子野郎中張丈之靈。仕而忘歸,人所共蔽。有志不果,日月其逝。惟餘子野,歸及強銳。優遊故鄉,若復一世。遇人坦率,真古愷悌。龐然老成,又敏且藝。清詩絕俗,甚典而麗。搜研物情,刮發幽翳。微詞宛轉,蓋詩之裔。坐此而窮,鹽米不繼。嘯歌自得,有酒輒詣。我官於杭,始獲擁篲。歡欣忘年,脫略苛細。送我北歸,屈指默計。死生一訣,流涕挽袂。我來故國,實五週歲。不我少須,一病遽退。堂有遺像,室無留嬖。人亡琴廢,帳空鶴唳。酹觴再拜,淚溢兩眥。尚饗。”蘇軾筆下的張先(990—1078)就精彩多了,他就是號稱張三影的張先,也是被蘇軾調侃“一樹梨花壓海棠”的張先。張先是天聖八年(公元1030)的進士,在北宋詞壇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和柳永一起對宋詞的長調有開拓之功。
治平元年(1064),張先74歲以尚書都官郎中致仕,據說常往來於杭州、吳興之間,以垂釣和創作詩詞自娛。蘇軾認識張先,是在“我官於杭”以後, 熙寧四年至熙寧七年(1074年)被派往杭州任通判,那個時候張先已經84歲了。
這個張先活了88歲。
結束語這兩個張先同朝為官,活了88的張三影比活了47的張先還小兩歲,不過一直到40歲才中舉。
古人中重名重字的人其實也不少。例如韓翃當年被唐德宗御筆點將的時候,也有兩個韓翃,於是皇帝御筆批覆到:
-
4 # 麓風軒
這個問題由來已久,歷史上也有人分辨不清,現代人對此更加雲裡霧裡,因此非常有必要在這裡講清楚!
北宋詞人張先,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人,是蘇軾、蔡襄、梅堯臣等人多有往來,也是一位風流文人,婉約派代表人物,與花間詞人“柳永”齊名,寫詩寫詞題材大多為男歡女愛、相思離別,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閒適生活。張先生於990年,死於1078年,按虛歲算活了整整89歲,所以後面這個說法是正確的。
為什麼呢?且聽我仔細查證!
一、題主說“蘇軾《祭張子野文》中說張先只活四十多歲”,查無實據查閱《蘇軾全集》,在文集《卷六十三》找到了蘇軾寫的《祭張子野文》,我們逐字來看原文:
子野郎中張丈之靈。曰:仕而忘歸,人所共蔽。有志不果,日月其逝。惟餘子野,歸及強銳。優遊故鄉,若復一世。遇人坦率,真古愷悌。龐然老成,又敏且藝。清詩絕俗,甚典而麗。搜研物情,刮發幽翳。微詞宛轉,蓋詩之裔。坐此而窮,鹽米不繼。嘯歌自得,有酒輒詣。我官於杭,始獲擁彗。歡欣忘年,脫略苛細。送我北歸,屈指默計。死生一訣,流涕挽袂。我來故國,實五週歲。不我少須,一病遽蛻。堂有遺像,室無留嬖。人亡琴廢,帳空鶴唳。酹觴再拜,淚溢兩眥。在這篇祭文當中,蘇軾深情回顧與張先的忘年交情,卻並未提及張先的年齡,所以題主說“蘇軾《祭張子野文》中說張先只活四十多歲”就是一個偽命題,不存在的。
二、真實的張先活了八十九歲高齡,而且在八十多歲的時候還娶了十八歲的美嬌娘張先生性風流,年輕時就與尼姑相好,老年納妾。說他活了89歲有幾方面的證據:
證據一:
著名學者、二十世紀最負盛名的詞學大師之一龍榆生先生的《詞人傳記與集評》中有一篇《張先傳》,其中記載張先生卒年說:
張先,生:九九0,卒:一0七八;表字:子野,號:張三影證據二:
又引《吳興志》雲:
(張先)烏程人。天聖八年(1030)進士。晏殊尹京兆,闢為通判,歷官都官郎中。詩格清新,尤長於樂府。晚歲優遊鄉里,常泛扁舟,垂釣為樂。卒年八十九,葬弁山多寶寺之右。證據三:
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個故事,據說張先在八十多歲時仍娶十八歲的女子為妾。一次家宴上,張先春風得意賦詩一首: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蘇軾也即興附上了一首: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這個故事不排除有可能是後人杜撰出來的,但是在蘇軾存世的詩作中確實有一首《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令作詩》,對張先年過八十還要蓄妓置妾之事進行調侃:
錦裡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鬢眉蒼。 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 柱下相君猶有齒,江南刺史已無腸。 平生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後堂。以上三個證據,文獻白紙黑字記載了張先生卒年及”卒年八十九“歲,蘇軾詩文《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令作詩》也從側面進行了佐證,很有說服力。
三、為什麼會鬧出題目上這個錯誤呢?原來宋朝有兩個“張先”,而且字都是“子野”根據《玉照新志》記載南宋官員、學者王明清的話說:
“本朝有兩張先,皆字子野。一則樞密副使遜之孫,與歐陽文忠同在洛陽幕府,其後文忠為作墓誌,稱其‘志守端方,臨事敢決’者。一乃與東坡先生遊,東坡推為前輩,詩中所謂‘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能為樂府,號‘張三影’者。”從這段話推測,將張先生卒年弄錯,大概是弄錯了人,張冠李戴了吧!
參考文獻:《蘇軾全集》、《詞人傳記與集評》、《吳興志》、《玉照新志》等。
回覆列表
讀過“一樹梨花壓海棠”這句詩嗎?
這是蘇軾在張先八十歲納妾時為其寫的一首戲謔詩中的一句。
由此可知,張先怎麼可能只活到四十多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