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燭影斧聲

    瓦崗的實力在隋末一度凌駕其他起義軍,李密如日中天之時,李淵甚至都不惜寫信恭維。而在小說中,更是隱隱位居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之首。

    然而如此強大的勢力最終卻土崩瓦解,甚至沒有參與到後期爭霸天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瓦崗的最終命運呢?因為題主一句隋唐英雄,問的比較模糊,所以我們從歷史和小說兩個角度來大致說一說瓦崗的覆滅原因。

    歷史上的瓦崗

    歷史上瓦崗的第一任領袖叫做翟讓,草根出身,前期在好友徐世勣和單雄信的幫助下發展的相當不錯,手下的兵將也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這時候一個重要人物加入了。

    這個人就是李密,一個地地道道的世家子弟,論出身不次於唐國公李淵,同時李密無論用兵還是治理都很有水平,瓦崗的整體實力也更上一層樓。

    不過,世家子弟出身的李密在城府上也要遠遠勝過出身草莽的翟讓,隨著威望的不斷上升,李密有了屬於自己的班底,甚至於在瓦崗軍中的勢力不比翟讓差多少。其實此時的李密已經不甘於位居翟讓之下,但是表面看依舊一片和諧。

    翟讓是一個沒什麼太大志向的人,同時對權利也沒有那麼看重,他自知自己在各個方面都不如李密,於是在王伯當和徐世勣等人的勸說下,為了瓦崗日後的發展,翟讓做出了一個荒唐的決定,將首領的位置讓給了李密。

    李密很感激,完成權利交接之後,依舊讓翟讓保留著自己的班子和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可惜好景不長,李密在外征戰陷入僵局時,翟讓的手下勸他重新奪權,被翟讓拒絕。

    照理說,這足見翟讓的胸襟氣度,甚至於說如果他懷了這樣的心思,那壓根也不會讓位,但是這件事被李密知道了,遠不像翟讓那麼坦蕩的李密心中有了芥蒂。

    有一句話叫“疑鄰偷斧”,李密越看翟讓越覺得他早晚會重新奪權,於是設宴款待翟讓,送給他一張寶弓,趁翟讓看弓時將他殺死。

    一時間,帳中一片大亂,翟讓麾下數員大將被殺,徐世勣被砍成重傷,單雄信伏地請降,儘管這次動亂平息了,但瓦崗再不是從前那個瓦崗,此次事件也成了瓦崗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真正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單雄信,當時瓦崗與王世充交戰,李密否定了很多不錯的建議和計劃,採用了單雄信的作戰方案,結果在大軍陷入焦灼時,單雄信作壁上觀,看著李密被殺得大敗,而單雄信直接率部歸降了王世充。

    很多人說歷史上的單雄信是反覆小人,但我覺得也說不好他當初毫無氣節的伏地請降是圖謀後事,以報翟讓之仇,換言之,從李密殺死翟讓那一刻起,瓦崗已經離心離德,而打仗也好,徵天下也好,最重要的往往就是人心。

    李密率敗軍投唐,一直不被他信任的徐世勣獨領一軍在外,李淵招降不成,後來還是李密幫忙才收編了徐世勣,用徐世勣的話說,他降的不是唐,是舊主李密。

    這也讓李密十分懊悔,如果早知道徐世勣是這樣的心思,自己何必投唐而不依靠徐世勣的有生力量東山再起呢?

    或許是這件事讓他活了心思,也或許他天生就不甘居人下,在降唐後李密又自立為王,最終被唐將盛彥師擊潰,李密與部將王伯當等人一同被殺。

    至此,瓦崗勢力徹底煙消雲散。

    小說中的瓦崗

    隋唐類文學作品很多,評書《興唐傳》和《隋唐演義》中翟讓就是一龍套,被程咬金三斧子殺敗,而古白話小說《說唐全傳》中更是直接取消了這個人物。

    無論哪一部小說,瓦崗的第一任領袖都是程咬金,稱混世魔王、大德天子,瓦崗勢力叫做大魔國,然而這程咬金目不識丁,為人粗獷無禮,雖然粗中有細有些智謀,但無論怎麼說也不是一個合格的領袖,瓦崗之所以在初期順風順水,全靠徐茂公、秦瓊等人維持,特別是後來又降了天下第三的裴元慶,所以,在鬥將為主旋律的小說中,瓦崗的大魔國一時聲望無兩。

    天選程咬金只有三年皇命,到了日子,死活不做這個王,正巧李密誤殺楊素被楊玄感押送途徑瓦崗,程咬金救了李密,並讓位給李密。

    《說唐》這裡的設定太草率,甚至可以說爛,單老的評書要好一些,就是程咬金被擒,與李密做了交易,李密救程咬金,程咬金讓位。

    無論怎樣,李密成了瓦崗之主,他的能力毋庸置疑,初期瓦崗確實更上一層樓,大有席捲天下之勢,如果不是李唐出了一個李元霸,大機率就一統江山了。可惜,隨著揚州告破,李密得了日思夜想的蕭妃,從而開始了夜夜笙歌和紙醉金迷的生活。

    之後,程咬金擒了李世民,被徐茂公、魏徵私放,李密大怒,趕走了二人,繼而程咬金、秦瓊等五虎、七彪、八猛四散而去,瓦崗缺兵少將,被王世充所破。

    李密投唐後心生反覆,試圖東山再起,結果最終與王伯當在斷密澗被亂箭射死。

    就小說《說唐》而言,李密有李密的問題,但最關鍵的是他不是出身賈柳店,始終是一個外人,徐茂公等人一直也沒真心實意對待李密,因為這個牛鼻子從一開始就算出大唐會最終一統,在瓦崗的日子無非是為自己揚名,以爭取日後最大的利益。

    而《隋唐》中則是李密昏庸導致,與人無憂。

    總得來說,無論歷史還是小說,瓦崗的滅亡,李密付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當然瓦崗的也是其他客觀因素共同造成的,或許就像《說唐全傳》中所說,一切都是天數。

  • 2 # 呆萌小索隆

    眾所周知,梁山108將最終在《水滸傳》中分崩離析並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宋江被朝廷招募,這直接導致了梁山軍隊的瓦解,並在與各種強人的戰爭中消耗殆盡。《水滸傳》是一部小說,是虛構的情節。然而,在歷史上,瓦崗軍與水泊梁山的經歷完全相同。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要說瓦崗軍的衰落,我們也應該從李密來到瓦崗軍這事說起。瓦崗軍最初是由翟讓等綠林英雄組成的農民反起義軍。當時,它的人員大多是窮人和江湖人士。隨著李密的到來,瓦崗軍的組成發生了很大變化。李密出身高貴,在跟隨楊玄感的叛亂失敗後,投靠了瓦崗軍。李密有能力、有思想,善於組織和動員。在他的建議和直接指揮下,瓦崗軍迅速成長。

    李密親自指揮了消滅隋朝第一名將張須陀的戰鬥,並吸收了大量前隋軍舊部,包括秦瓊,羅士信和其他人。秦瓊、羅士信和其他隋軍的舊部都願意投靠瓦崗軍,在很大程度上,他們也在看在李密的貴族身份。因此,當瓦崗軍圍攻洛陽如日中天時,洛陽內部實際上形成了兩個派系,即“翟讓為首的基層派系”和“李密為首的舊官僚派系”。

    上述兩個派別有一個共同的目標,仍然處於和平狀態。然而,隨著李密火併翟讓的爆發,兩派之間的矛盾迅速加劇。就在那時,宇文化及率領驍果軍隊抵抗北方,並威脅瓦崗軍。這時,李密做出了一個昏招——他派人去洛陽王世充求和,並表示願意臣服於隋朝(當時王世充沒有廢除傀儡皇帝楊侗,但仍然使用了大隋國的國號)。即使李密的舉動是愚弄王世充軍隊的一種策略,他也在試圖避免腹背受敵,但事實上,正是這種無意識的舉動導致了瓦崗軍的“抽心一爛”。

    因為李密的舉動相當於將原來忠於他的“隋朝舊官僚派”移交給洛陽。這個派系最初不是李密的派系。他們投靠了瓦崗軍,這意味著他們有些被迫無奈。他們瞧不起他們眼中的“叛逆和反賊”。他們投靠了瓦崗軍,因為李密是貴族,但是現在李密已經將他們移交給了皇帝。所以這群人沒有理由效忠李密,畢竟他們過去是隋朝的官僚。李密接受招安後,瓦崗軍很快就離心離德。後來,王世充輕鬆擊敗了瓦崗軍,大批前瓦崗軍向王世充投降。秦瓊、羅士信也不例外,主要是因為李密接受了招安。

    在某種程度上,李密和翟讓之間的爭端,就似水泊梁山的宋江和晁蓋。晁蓋是典型的綠林派,宋江是典型的招安派,一個人想盤踞山林,快意恩仇,自由無拘無束,一個人想封妻廕子名留青史“重回體制內”,這是兩個概念之間的分裂。梁山敗於招安,瓦崗也是敗與此招。後來,秦瓊、羅士信和其他人離開王世充去李世民那裡避難,因為王世充後來殺了楊侗,廢除了隋朝的皇帝自己稱帝,而王世充只是一個胡人出身,隋朝的老官僚,如秦瓊、羅士信根本不尊重他,但是李唐此時是一個可信賴的貴族,成為隋朝老官僚最可靠的力量。

    這也是為什麼在李密失敗王世充皇帝的稱帝后,李唐得到了舊隋朝的大量支援,並得以平復世界。可以說,瓦崗軍的草莽英雄,如豪傑劉黑闥等人,一生都不服從王世充和李世民這樣的官僚貴族,唯一的例外是單雄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牛腱子怎麼滷肉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