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私人婚戀顧問

    母愛不需要人類社會的教化,她自然就可以去愛。而被愛的物件,會享受一種無條件的愛。不是因為你是聰明,帥,美,活潑,外向我才愛你。

    不管你是怎樣的,只要你是我的孩子,我就是愛你的。我就會把我的愛傾注在你的身上,照顧你的身體,給予你我的情感。幫助你慢慢地成長。

    這個時候,孩子就會受到一種感覺。無論我再怎麼不好,我都能感覺到有人愛的,我是值得被愛的。我都是有價值的。我有價值感,不出於我是個多麼厲害的人。

    而是出於我從母親這裡拿到的無條件的愛和信任。她愛我相信我,信任我,從而內化到我的內心,我也愛自己,相信自己從而我內心充滿安全感。我很少否定自己的,我只是知道自己有一些不足,但這就是我,我接納我的一切。我欣賞我的優點。因此,我覺得自己很好。

    真正的母愛是可以達到這種效果的。當然,在被社會化的過程中,母愛被扭曲了,母親很多心理本身也不健康了。那麼喪失了部分母愛的純真和自然,導致孩子缺乏這種無條件的愛,出現各種心理問題。但,這個不是我們今天談論的主題。

    我們談論的就是這種真正的母愛和父愛。母愛的優點談完了。但是她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點。

    就是,既然我完全接納我自己,不需要付出努力,做什麼,就可以得到愛。那我就不需要改變和超越,不需要進步,我就享受生活就可以了。我內心是快樂的,我很少感覺到自己需要去改變自己什麼。

    光有母愛,只能讓一個人有安全感,有自信,但是無法讓他持續的獲得成長。要怎麼才能讓孩子,自覺自發的去成長,不然,一個沒有危機感的人,可能會很難在這個殘酷的社會生存。會變成溫室裡的花朵。需要補充的力量。

    就是我們今天談到的父愛,有條件的父愛。父愛是,你必須要達到我的條件和要求,我才愛你。你必須透過努力才能配得上我的愛。你不可能什麼都不做,就贏得我的愛的。

    你要是好學生,以後有好工作,成為一個好的人,我才是愛你的。

    這種愛,會給孩子塑造自卑感。看似自卑感是個不好的東西,但是它有非常積極正面的地方。那就是因為有自卑感,才會無形促進孩子不斷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讓孩子一步一步的成長,成為一個不斷追求自我實現的人。

    《自卑與超越》阿德勒一本非常好的書。其實我認為自卑感,更多來自於這種有條件的父愛。不過有一點要宣告,不是說父愛就是父親的,母愛就是母親的。一個人可以同時具有父愛和母愛,也可以同時都不具備。不以他性別來劃分,男人可以具備母愛,但是這個是需要修行的,接納自己內心女人,也就是榮格說的阿尼瑪的那一面。才會慢慢發展這樣的愛,或者佛講的慈悲心。

    女人也可以發展父愛,那就是接納男人的那一面,阿尼姆斯,就是陽的那一面,來讓自己成長和完善。一陰一陽謂之道。

    我曾經特別喜歡母愛討厭父愛。可能是因為我母愛太少,父愛太多了。我強烈的自卑感,覺得為什麼老天會選擇我,讓我揹負這麼大的自卑感,完全沒有自信。可是,到今天,我一步一步走來,克服了很多痛苦和恐懼,經歷很多磨難和反思,成為了一個內心比較強大的人了,我真的要感謝一下這個自卑感。也是因為過度的自卑,才會促進一顆非常想要追求強大或者自我完善的動機。

  • 2 # 大裴看教育

    愛的表達方式各異,結果自然不盡相同。

    1 情感完全戰勝理智的寵溺型。

    老來得子、隔輩帶孩子、家中唯一小孩,大多會出現寵溺孩子的現象。無論從物質還是從精神層面,都無條件甚至每次都超出孩子期望式的給予滿足,讓小孩有一種得來全不費功夫的感覺。家長不僅自己這樣對待孩子,心理或者行為上也期望、要求其他人也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很熟悉的場景?沒錯,蠻橫無理的家大人,毫無禮數的“熊孩子”。

    家長的愛集中在孩子本身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一味的滿足,卻沒有教會孩子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與社會相處,結果顯而易見:孩子一旦離開父母的護佑圈,上下左右四處碰壁,根本沒有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用愛的名義,毀了孩子的自主人生。

    2 理智冷靜、現實型家長。

    這類家長對社會認知很清楚,也特別清楚應該教會孩子如何變得優秀,恨不得將自己所有的人生經驗一下子傳授給孩子。他們會盡力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而且對孩子毫不寵溺,甚至有些嚴苛,讓孩子提早接觸和了解社會的現實。

    結果也不難得知,孩子乖巧懂事,會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和解決問題,這也就是我們理解當中的“早熟”。過早地瞭解社會,失去年齡段該有的天真爛漫,完全用成人思維去學習去和別人相處,會比其他孩子成熟一大截,也很容易比同齡孩子得到更多的表現機會,情商提高得很快。至於走進社會,在真誠和圓滑之間如何平衡,則是孩子到時候思考的問題了。

    3 理智與情感並存,方式各不相同。

    大部分的家長都歸屬於這一類,內心充滿對孩子取得好成績的期望,同時又坦然接受自己孩子的差距,一手蘿蔔一手大棒,這也是大多家長的現狀,在孩子成績的起起伏伏中一次次壓制自己的情緒。

    表達方式的不同,結果也不同:如果純說教式表達,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心理;如果暴力教育,容易讓孩的內心封閉;如果威脅的手段要求孩子,孩子內心又容易充滿恐懼;如果行為教育得當,孩子會在自信和快樂中成長……不同的表達方式,給孩子帶去的影響也不同。

    選擇合適的表達愛的方式,和孩子一起成長進步。

  • 3 # 初中語文顧高

    這裡要區分兩種不同性質的愛的方式。一種是嚴愛結合的愛的方式。這是一種在愛的激勵下不斷讓孩子獲得進步的愛的方式。表揚,關心,鼓勵,促進,在孩子遇到困難曲折錯誤的時候父母以自己切身的經歷體會感化孩子,教育孩子,讓孩子走出困境讓孩子獲得更加快速的發展。當父母年邁的時候,孩子們更加懂得回報,更加懂得報恩,這樣的父母教育方式,使孩子在社會的各種染色缸裡,便於分清是非,便於不斷進步。另一種愛完全是溺愛,這樣的愛的教育往往以失敗告終。父母面對著孩子的各種要求,千方百計滿足孩子的慾望,滿足孩子甚至是不正確不合理等要求,這樣長此以往,當有一天父母不能滿足孩子的要求時,就會出現令人遺憾的結果,這方面反面的例子實在太多。因此作為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應該把嚴格要求與真切關愛有機結合起來。

  • 4 # 煙竹塘風情

    父母給孩子的愛是偉大而純真的,無私的給予,默默的奉獻。但是,由於父母的性格、理念等千差萬別,對孩子愛的表達方式也不盡相同,所以結果也就會有天壤之別。一談到對孩子的愛,我就聯想到了父母親的愛。

    一、母親的“慈”愛

    我小時候真有些“小調皮”。記得我母親每年都會用母雞孵一窩小雞,用來自己家養。有一年,我母親又拿了十三個雞蛋讓母雞在窩裡孵小雞,我很好奇,每天都會去觀察雞蛋的變化情況。

    大約過了二十來天,我忽然聽到從雞蛋裡面發出很微略的啄擊蛋殼的聲音,我覺得小雞在蛋裡面很難受,應該幫助它快點出來。因此,我輕敲碎了蛋殼,把溼漉漉小雞輕輕地拔了出來,可小雞出來不久後就……。我嚇呆了,哭著告訴了母親。

    當時,我發現母親氣得臉都紅了,把手舉高高的,可她的手剛要落在我的屁股上時,忽然停住了,含著淚花對我說:“孩子,這不是一個雞蛋的問題,已經是一個小生命了呀!”

    二、父親的“嚴”愛

    說實話,一提到父親,我就想起父親對我的嚴。我有一個比我大四歲的哥哥,那年他準備到離家三十多里的學校去讀初中,母親特意給他縫了一件卡基布的衣服,說是給他去上學的時候穿。

    我的心裡老不高興,因為我平時就是穿哥哥穿不了的衣服,不是破的就是發黃或發白的,舊得不能再舊了。我哭鬧著要求母親給我也縫一件,母親說沒布料了,答應過年時一定幫我縫一件。

    我那裡聽得進話,火氣一上來,把所有哥哥給我穿的衣服,扔到了屋前的臭水溝裡。這可闖大禍了,父親見後,硬逼我把扔進臭水的衣服一件一件撈上來,並要求我重新把衣服洗乾淨、晾好!

    父母親給了我不同的愛,當然我的收穫也不一樣。母親知道我是由於好奇而做錯的事,所以是“慈愛”;父親是因為我的任性而犯錯,所以是“嚴愛”。儘管我很普通,但我感覺很充實!

    總之,父母的愛是無過的,只要把握愛的分寸,用好愛的方式,孩子能健康、幸福地成長,就是最合適的愛!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韭菜散戶“起義”,會導致美國爆發新一輪的金融危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