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湖夜雨

    首先要說,這個問題提得不怎麼確切,《千字文》出現在南北朝時代的梁朝,是梁武帝(502—549年)命人從王羲之書法作品中選取1000個不重複漢字,由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編纂成文。所以說,唐朝也會讀千字文的。當然《百家姓》出現在北宋,唐朝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啥的確實沒讀過,編劇本時千萬不要讓他們搖頭晃腦地讀《百家姓》。

    至於《千字文》出現之前,我們的八輩祖宗小時候都學什麼,有史料可查的,第一本啟蒙教材,叫《史籀篇》,古人傳說為周宣王所作,《漢書·藝文志》注謂:“周宣王太史作”,《說文解字·敘》也以為“周宣王太史籀”所作。約成書於春秋戰國之交。原書四字一句,編成韻語,是教學童識字的課本,這是中國歷史上記載最早的兒童識字課本。但現在已經失傳,具體讀的是哪些字,什麼內容,都不知道了。

    _______________

    然後,秦朝時又編出了《倉頡篇》, 是中國古代繼《史籀篇》之後的又一部啟蒙識字課本,它最初由三篇文字構成,分別是秦丞相李斯的《蒼頡篇》、中車府令趙高的《爰歷篇》(趙高原來也有點學問的)和太史胡毋敬的《博學篇》,共20章,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實行“書同文”政策的產物。習慣上,人們把李斯等人編寫的《蒼頡篇》原本稱之為“秦三蒼”。蒼頡也作倉頡。漢初,閭里書師合“秦三蒼”為一篇,斷60字為一章,共55章,合計3300字,仍稱《倉頡篇》。漢代學者在此基礎上屢有續作,班固《漢書·藝文志》記載:“至元始中,徵天下通小學者以百數,各令記字於庭中。揚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訓纂篇》,順續《蒼頡》,又易《蒼頡》中重複之字,凡八十九章。臣復續揚雄作十三章,凡一百二章,無復字。六藝群書所載略備矣。”東漢和帝時,郎中賈魴又將班固所續的13章擴充為34章。晉代的張軌將秦本《倉頡篇》作為上篇(55章,3300字),以揚雄所續《訓纂篇》34章(2040字)為中篇,以班、賈二人所續《滂喜篇》34章(2040字)為下篇,合稱《三蒼》,習慣上也稱之為“漢三蒼”。至此,《倉頡篇》由初最的識字課發展演變為一部包含123章共計7380字的大型工具書,所以後世也把它視為字書。《倉頡篇》在流傳過程中還產生了一些釋詞解義的訓釋之作,漢代有揚雄《蒼頡訓纂》和杜林的《蒼頡訓纂》《蒼頡故》。晉代以後,又有張揖《三蒼訓故》和郭璞《三蒼解詁》之作,都是訓釋之作。《隋志》只著錄郭璞的《三蒼》三卷。需要說的是,上面這一大堆讓我們頭昏腦脹的書,也全部亡佚,無法瞭解具體內容是啥了。

    --------------

    其餘像《訓纂篇》、《凡將篇》、《滂喜篇》等等,也都是唐之前小朋友們讀的書,但都已亡佚,唯一留下來的是漢代的《急就篇》,這是西漢時漢元帝(就是有眼不識王昭君的那個皇帝)年間(公元前48~前33)黃門令史游作。全書為三言、四言、七言韻語。三言、四言隔句押韻,七言則每句押韻,以便誦習。“ 急就 ”是很快可以學成的意思,所以開頭說:“急就奇觚與眾異,羅列諸物名姓字,分別部居不雜廁,用日約少誠快意,勉力務之必有喜。”篇中分章敘述各種名物,如姓氏人名、錦繡、飲食、衣服、臣民、器物、蟲魚、服飾、音樂以及宮室、植物、動物、疾病、藥品、官職、法律、地理等,不僅為識字而設,還有傳佈知識,以應實際需要的意思。兒童學書,寫在三稜木上,上小下大,所以說“急就奇觚”,一般也寫在簡牘上。原書可能是用隸書寫的,東漢時章草盛行,書家喜用草書書寫,魏晉時期種繇、皇象、索靖、衛夫人、王羲之都有寫本,所以一直流傳不廢。後人於末尾也有所增改。舊就分32章,相傳吳皇象寫本為31章,宋太宗所寫為34章,不同傳本文字也略有異同。現在所見有元代書家趙孟?、鄧文原寫本,有明代楊政松江府學古刻本,各有優劣。注本有唐代顏師古注和宋代王應麟補註,《小學匯函》和《學津討原》都有刻本。

     明代刻本《急就篇》

    ------------------------

    最終要說的是,唐之前的小朋友們,讀的教材應該是《史籀篇》、《倉頡篇》、李斯的《爰歷篇》、《博學篇》,以及司馬相如的《凡將篇》,史游的《急就篇》,李長《元尚篇》,揚雄的《訓纂篇》,賈紡的《遊喜篇》,張揖的《埤蒼》,蔡邕的《勸學》,《聖皇篇》、《黃初篇》、《女史篇》,班固的《太甲篇》、《在習篇》,崔瑗的《飛龍篇》,朱育的《幼學》,樊恭的《廣蒼》,陸機的《吳章》,周興嗣的《千字文》,束晰的《發矇記》,顧愷之的《敏蒙記》,以及《雜字指》和《俗語難字》等這眾多教材,雖然不見得每樣都讀,但大體唐之前就是這些書在普及流行。

  • 2 # 賢能英語

    拋磚引玉,聊聊我的看法吧:

    漢代蒙學教材有《倉頡篇》、《凡將篇》、《急就篇》,以識字、習字為主。

    魏晉時期蒙學教材有《字訓》、《幼訓》,也側重識字。

    隋唐時期除了《千字文》、《急就篇》,還有《開蒙要訓》、《太公家教》、《李氏蒙求》、《兔園冊府》、《詠史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還記得第一次帶女友或男友回家過年的經歷嗎?有怎樣難忘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