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408757975621

    主要是:迎年、拜年、節日活動、打鬼、娛樂。   迎年:祭祖,緬懷祖先。正月初一,要把祖宗牌位供在正廳,除在中堂、祠堂祭祖外,也有上墳祭祖的,主要是到墳地燒香、上供、叩拜。   祭祖以後,根據曆書所示吉利方向,點燃燈籠火把,奉香鳴鞭炮,開門出行,擺上供品,迎接喜神。接著,人們向喜神方向走去,遇廟燒香叩拜,祈求一年的吉利。   過春節必放爆竹。放爆竹是為了驅鬼避邪。《清嘉錄》卷一雲:“歲朝,開門放爆仗三聲,雲闢疫病,謂之‘開門爆仗’。”爆竹種類很多,由單響、雙響、金鋮炮、三角炮、二踢腳、多響爆竹、大龍炮、沖天炮等。清人百一居士《壺天錄》載:“京師人煙稠密,甲於天下。富家競購千竿爆竹,付之一炬,貧乏家即食維艱,索逋孔亟,亦必爆賽數聲,香焚一柱,除舊年之瑣瑣,卜來歲之蒸蒸,此習尚類然也。”由此看來,放爆竹迎新年,是為了除舊歲、卜來歲、祈求平安。   拜年:拜年又稱“走春”、“探春”,是春節最突出的特點。明人陸容《菽園記》稱:“京師元旦後,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朝官往來,則多泛愛不專。”親戚多,關係多,拜不過來,讓僕人送名片,或送福字,這就是“泛愛不專”的反映。     在明清宮內,還流行團拜。《點石齋畫報》中的清朝官府新年團拜圖就是上述官場活動的紀錄。     節日活動:初一是拜年,初二依然是拜年,又是接出嫁姑娘回孃家與雙親、兄弟姊妹團聚,敘骨肉之情日。但當天最突出的活動是迎財神。北京五顯廟是當天人們必祀之地。有些地方還進行跳灶活動,晚上家家戶戶放燈。     初三,杭州宅院有井的人家,早晨拿香燭素菜供於井欄,並將井上除夕所封的紅紙條揭去,名曰“開井”。臺灣認為初三是小年,又是“赤狗日”,一般不出門,不請客。當地民間傳說,初三晚上使老鼠結婚日,民間剪紙“老鼠娶親”就是這種信仰的反映。所以深夜不點燈,在地上撒米、鹽,人要早上床,不影響老鼠喜事。     初四是迎神日。諸神下凡,得迎接。不過,迎接是在午後,供品有香、食品、爆竹。     初五為“破五”。《天咫偶聞》載:“正月元日至五日,俗名‘破五’。舊例食水餃子五日,北方名煮餑餑,今則或食三日,二日,或間日一食。”《民社北平指南》:“婦女自元旦至是日不出門,雖同院居亦然,謂之‘忌門’。”但“破五”後,就可以正式做飯了,也可以往外倒垃圾。民間稱“倒殘土”。初五也是撒供品的日子,人們根據天氣晴因判斷年內牲畜安全與否。初五是五路財神的生日,商店都祭利市仙官,開市大吉,在招幌上掛紅布。     初六,開始清理廁所。     初七,為人日或人勝節。     初八也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古人認為每人有一星宿值年,一年的命運都操在該星之手。初八是天上的群星聚會日,因此必須拜星君。晚上點燈、上供,然後“散花燈”。北京居民都到白雲觀拜星君。逛廟會時,必觀花會,購玩具,買節日食品。其中糖葫蘆是兒童必買的食品。古代有些地方還在這天踏青。     初九為玉皇誕辰日。玉皇又名天公、天公祖、昊天上帝、元始天尊,是道教的最高神。所以初九必祭天公,此日將就和氣,不能冒犯天神。     打鬼:傳說春節期間諸神迴天上述職,各種鬼怪就紛紛出動,興妖作怪,殘害百姓。因此,春節期間有一系列驅鬼、避邪活動。還有不少禁忌。驅鬼之神是鍾馗。傳說唐明皇在夢中見一大鬼捉拿小鬼,大鬼就是鍾馗。鍾馗生前應武舉未中,死後託夢,決心滅天下妖魔。唐明皇醒後,命畫家吳道子畫鍾馗像,以鎮諸鬼。     春節有不少避邪性裝飾畫,《北京歲華記》載:“民間插枝梗柏葉於戶,小兒女剪烏金紙作蝴蝶戴之,名曰鬧嚷嚷。”至今在春節還貼老虎畫、鳳凰畫,或剪若干紙雞貼在門、窗戶、牆上。這些雞大多都是公雞報曉的形象。古人認為雄雞報曉,既避邪也可以招財。正如民諺所說:“戶戶貼雞,人人添官。”春節也要掛桃符。《荊楚歲時記》載:“新年門旁設二板,以桃木為之,而畫神荼鬱壘像,以壓邪,謂之桃符。一年一換,故意為新年故事也。”我只是搬運工,不過我還是希望大家能夠給贊給關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男士都開始用揹帶,應該怎麼選擇合適的揹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