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532147702961

    戰國時期,蜀地的岷江年年都發生水患,那裡的人們世世代代同洪水作鬥爭,但一直都不能徹底解決問題,人們一直都生活得非常痛苦。

    後來,秦國吞併了蜀國,秦國為了將蜀地建成其重要的基地,決定徹底治理蜀地的岷江水患。於是,秦昭襄王便任命很有治水才能的李冰到蜀郡去擔任郡守,主持治理那裡的水患。

    李冰到蜀郡後,親自檢視當地的災情,他發現,發源於成都平原北部岷山的岷江,沿江兩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而從岷江上游挾帶來的大量泥沙淤積在這裡,抬高了河床,加劇了水患。特別是在灌縣城西南面,有一座玉壘山,阻礙了江水東流,每年夏秋洪水季節,常造成東旱西澇。

    李冰經過實地檢視後,發現原來確定的引水渠選址不合理,就廢除了原來的計劃,把引水口上移到了成都平原沖積扇的頂部灌縣玉壘山處,這樣可以保證較大的引水量和形成通暢的渠道網。他新規劃的引水渠,由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及渠道網所組成。

    在修築分水堰的過程中,李冰採用江心拋石築堰的方法失敗後,就另闢新路,讓竹工編成一些大竹籠,裝滿鵝卵石,然後一個一個地沉入江底,這樣就戰勝了湍急的江水,終於築成了分水大堤。據後來唐代作家李吉甫所著的《元和郡縣圖志》記載:

    犍尾堰在縣西南二十五里,李冰作之以防江決。破竹為籠,圓徑三尺,長十丈,以石實之。累而壅水。

    此法就地取材,施工、維修都簡單易行。而且,籠石層層累築,既可免除堤埂斷裂,又可利用卵石間空隙以減少洪水的直接壓力,從而降低堤堰崩潰的危險。

    分水大堤前端猶如魚頭,所以取名叫“魚嘴”。魚嘴是在寶瓶口上游岷江江心修築的分水堰,因堰的頂部形如魚嘴而得名。據《華陽國志》記載:李冰“壅江作堋”的“堋”就是指魚嘴。它將岷江分為內外江,起到了航運、灌溉與分洪的作用。

    為了進一步控制流入寶瓶口的水量,李冰又在魚嘴分水堤的尾部,又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飛沙堰”溢洪道。飛沙堰也用竹籠裝卵石以堆築,堰頂做到適宜的高度。

    這樣,當內江水位過高時,洪水就經由平水槽漫過飛沙堰流入外江,就能保障內江灌區免遭水淹。同時,由於漫過飛沙堰流入外江水流的旋渦作用,就有效地衝走了泥沙在寶瓶口前後的沉積。

    魚嘴的分水量有一定比例。春耕季節,內江水量大約佔六成,外江水量大約佔四成。洪水季節,內江超過灌溉所需的水量,由飛沙堰自行溢位。

    接著,李冰又帶領人們開鑿寶瓶口。因“崖峻阻險,不可穿鑿,李冰乃積薪燒之”,劈開玉壘山,鑿成寶瓶口。寶瓶口不僅成為了進水口,而且以其狹窄的通道形成了一道自動調節的水門,對內江渠系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

    寶瓶口一帶的岩石渠道,十分堅固,千百年來在岷江激流衝擊下,都沒有被沖毀,有效地控制了岷江水流。清代詩人宋樹森所作《伏龍觀觀漲》一詩云:

    我聞蜀守鑿離堆,兩崖劈破勢崔巍。岷江至此畫南北,寶瓶倒瀉數如雷。

    李冰修成寶瓶口之後,又開兩渠,一渠由永康過新繁入成都,稱為外江,另一渠由永康過郫入成都,稱為內江。這兩條主渠溝通成都平原上零星分佈的農田灌溉渠,初步形成了規模巨大的水利工程渠道網。

    在以後的幾年裡,李冰又帶領蜀中百姓,在灌縣南面的玉壘山下一帶,修建了分水魚嘴、金剛堤、平水槽等多處水利工程,這些水利工程後來統稱為都江堰。

    李冰修築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不僅從根本上治住了水患,還變患為福,灌溉良田萬頃,澤被世世代代的蜀中人們。從此,蜀郡沃野千里,富饒豐足,被稱為“天府之國”。李冰也因此被後人尊稱為“川祖”,受到世代蜀人的愛戴和敬仰。

    李冰修建都江堰的水利工程,不僅在中國水利史上,而且在世界水利史上也佔有光輝一頁。它悠久的歷史舉世聞名,它設計之完備令人驚歎。中國古代興修了許多水利工程,唯獨李冰修建的都江堰經久不衰,一直都在發揮著防洪灌溉和運輸等多種功能。

    蜀地人民都把李冰兢兢業業為民造福的精神,作為學習效仿的榜樣。為了頌揚李冰治水的偉大,人們把他英雄事蹟不斷豐富和神化了,以突出李冰的非凡智慧和神奇才能。於是,在民間就衍生出了許多關於李冰治水的神奇傳說。

    相傳李冰來到蜀郡後,發現原來岷江裡面有一個江神,是一條作惡多端的孽龍。它稍有不高興,就會興風作浪,下起大暴雨,淹沒兩岸莊稼和村莊,禍害百姓。

    孽龍要求當地百姓在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三日,選出一個漂亮的童女給它做媳婦,並且還要每家每戶集巨資給它舉行熱熱鬧鬧的婚禮。許多人家為了躲避江神的迫害,不得不拖兒帶女遠走他鄉。這樣,致使岷江一帶漸漸土地荒蕪,人漸漸也稀少了很多。

    李冰到蜀郡上任不久,弄清楚這裡的情況後,決定要治一治這條孽龍。眼看一年一度為江神娶媳婦的日子到了,那些沒有能力離開的人們又開始給江神籌集錢財選童。這時,李冰說:“今年就不用籌集錢資了,童女就選定我家小女,你們就不要費心思了。”

    人們聽說李冰郡守如此捨己為人,都非常感激,同時也為李冰擔心。他們擔心李冰會出事,再說也不願失去這樣的好郡守,都希望郡守能夠戰勝孽龍,消除禍患。

    到了農曆六月二十三日這一天,李冰把自己女兒打扮得漂漂亮亮,一同來到江邊。主祭人登上祭江神壇祭奠完之後,壇下鑼鼓喧天,鐘樂齊鳴。三鼓過後,江面上突然波濤湧起,水柱沖天有十餘丈高,人們說,這就是江神迎接新娘的儀式。

    這時候,人們本應把新娘送入水中。可是李冰說:“不用急。這次能與江神結為姻親,真是榮幸萬分,我李冰很想能夠目睹江神的尊顏,還請江神早點現身,不要誤了好時辰。”

    說完,李冰親自斟滿一杯酒,走上祭壇舉起奉上。可是過了很久,就是不見江神的影子。李冰見此情景,知道江神在戲弄百姓,不由勃然大怒道:“你這作惡多端的孽龍,殘害百姓,致使民不聊生,今天我李某為了百姓能夠安居樂業,情願捨命與你搏鬥,你就趕快現身吧!”

    說著,李冰就提著寶劍,奮身跳入江中。這時,江上的水柱不見了,好像變得風平浪靜的樣子,只是隱隱覺得有些地動山搖的感覺。

    過了大約一個時辰,狂風大作,煙塵蔽日,恍恍惚惚之中,人們看到江邊有兩條青黑色的犀牛在拼命地激烈爭鬥,難解難分。不一會兒,這兩條犀牛便消失了。

    在岸邊觀戰的人們正在疑惑時,只見李冰氣喘吁吁地從水中跑上來。他對隨從武士說:“這條孽龍本事很高,尤其是力氣特別大,我跟它戰了很久也不能取勝。現在上岸來,要求你們助我一臂之力。”

    李冰手下武士說:“我們剛才看到兩頭犀牛在河邊搏鬥,知道是您跟孽龍在激戰,但只是兩頭犀牛一模一樣,我們也分不清哪一頭是您變的,也就不好來助戰。”

    於是,李冰就把一條雪白的綬帶纏在腰間,對武士說:“現在我腰間繫有白色絲帶,這樣我再去跟它爭鬥時,那頭腰間是白色的犀牛就是我變的,你們記住這點就行了。”

    說罷,李冰又跳到水裡與孽龍戰鬥起來。當兩頭犀牛再出現時,李冰手下武士就一個個手執兵器,紛紛擁上前去,幫著李冰一同戰鬥。這些武士拿起手裡武器對著那頭身上沒有白色絲帶的犀牛一陣奮力砍殺,最終把那頭孽龍變成的犀牛殺翻在地。

    孽龍倒在地上後,很快顯出了原形。李冰趕緊吩咐人們將早已準備好的粗大鐵鏈,嚴嚴實實地把孽龍捆縛起來,牢牢鎖在江中一個深水潭中。

    在民間傳說中,神話人物二郎神的原型就是李冰之子,中國古代雜著集《太平廣記》中有二郎神的傳記。宋代著名詩人范成大稱李冰擒住孽龍鎮於伏龍觀。

    後代人們為了進一步紀念李冰,就在他降伏孽龍的地方建了一座觀,取名為伏龍觀。進了觀,抬眼便見一尊李冰石像,石像氣宇軒昂,鬚髮微微飄動,深邃的目光中透出一種非凡大志和氣魄,讓人們為之震撼!

    關於李冰治水傳說,東漢以後不斷有所增加,北宋開始流傳李冰之子李二郎協助治水等神話。後來在每年清明時節,當地人們都會在二王廟舉行祭祀活動和開水典禮。

    李冰治水的故事被人們神化,反映了人們對為民辦事的治水英雄李冰的崇敬之情,也表現了人們心目中偉大英雄的形象和精神。李冰的治水故事,一直激勵著後人與自然災害進行英勇頑強的鬥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什麼方法能培養出人的風度與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