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黨建與金融

    目前,第三方支付業務這一非金融機構支付業務發展迅速,銀行如何在支付業務中確保金融機構的主導地位?是繼續對支付業務坐視不理,或者和支付企業進行博弈?還是開展支付業務創新、迴歸金融服務的本質呢?本文試作以下探討答覆。

    一、什麼叫第三方支付?

            所謂第三方支付,就是一些和產品所在國家以及國外各大銀行簽約、並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第三方獨立機構提供的交易支援平臺。在透過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交易中,買方選購商品後,使用第三方平臺提供的賬戶進行貨款支付,由第三方通知賣家貨款到達、進行發貨;買方檢驗物品後,就可以通知付款給賣家,第三方再將款項轉至賣家賬戶。第三方支付現已被華人民銀行定義為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是指非金融機構在收款人和付款人之間作為中介機構提供貨幣資金轉移服務。 

           目前,執行十幾年的“三方模式”將在2019年走向終結,這將為多年的“三方模式”與“四方模式”清算佈局之爭徹底劃上句號。“直聯”,亦即“三方模式”,是支付機構在商業銀行多頭開戶、多頭連線,其透過在各銀行開立的備付金賬戶辦理跨行資金清算,變相行使央行或清算組織的跨行清算功能。與“四方模式”相比,“三方模式”將清算組織排除在外。“斷直聯”即將“三方模式”更新至“四方模式”。有“斷”,就必須有“接”。網聯就是承擔這種職能。透過網聯,人民銀行就能如透過銀聯監管銀行卡一樣,監管第三方支付業務。2019年1月1日,網聯清算有限公司釋出新年獻詞稱,目前全部持網路支付牌照的115家支付機構以及424家銀行已接入網聯平臺,99%的市場存量跨機構業務已完成向網聯平臺的業務遷移,透過合規路徑進行轉接清算,網路支付行業正邁入更加規範健康的新紀元。

            根據央行支付結算司的通知顯示,支付機構應於2019年1月14日前撤銷開立在商業銀行的人民幣客戶備付金賬戶。這意味著,“直聯”業務將無所依附。央行明確第三方支付交易中,客戶備付金統一存賬號監管。

             目前擁有支付牌照的22家企業已經在A股上市企業多達幾十家。不管馬雲支付寶,還是馬化騰微信,乾的是銀行本來應該幹事情,但是銀行卻不願意去努力做,不願意更好的去服務好使用者,所以才成就了馬雲和馬化騰。支付寶此次控地位岌岌可危,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佔著地位,一二線城市人群使用率60%,越來越少人帶大量現金出門,以往我們都會現金和銀行卡,現在透過手機這一大的變革,銀行卡消滅現金沒有成功的,手機線下支付市場十萬億級,這一方向市場兩者都在佈局。

          銀行為什麼不願意借錢一般不符合貸款條件的企業和個人,而支付寶和微信卻可借錢呢?網際網路到來之前我們只知道,所有社會流通的錢都在銀行,也只有銀行自身的壟斷屬性,一直高高在上服務態度傲慢,喜歡大公司不把百姓當回事,如想融資遇到困難應急週轉,大多數都只能依靠親朋好友,銀行辦完手續甚更久,幸網際網路如春風般席捲中國,馬雲建立阿里巴巴和支付寶,幾十年金融格局發生大變化。銀行發現一點點的失去民心,當馬雲推出螞蟻借唄的時候,巨大市場規模讓銀行覺醒了,馬化騰移動網際網路建立微信,微信支付星火燎原瘋狂蔓延,帶動無數互聯金融企業發展,比如多利聯盟透過微信公號,15分鐘快速到賬極速借服務,一點點蠶食著銀行固有市場,第三方支付成社會融資渠道。

            馬雲財富可買任何一個銀行,只是國家不允馬雲如此罷了,現在民營網際網路銀行放開了,阿里巴巴騰訊小米百度等等,紛紛申請了自己網際網路行,我們融資渠道會越來越便利,銀行的壟斷將會逐漸被打破,重新迴歸服務屬性這一局面,要感謝雙馬微信支付支付寶。

            第三、銀行應該怎樣直面應對第三方支付業務的發展前景。

             通俗的講,第三方支付業務的本質就是“為錢修路”,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現金交易早已無法滿足社會的需要,貨幣流通產生了多樣化的需求,第三方支付應運而生。國內的第三方支付始自2001年,當時最早的模式是閘道器模式,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各種新型的商業模式和支付形式開始出現並不斷髮展壯大,第三方業務的市場規模也急劇擴張,在2010年突破到1萬億。經過九年的飛速發展,第三方支付終於引起了監管機構的重視。2010年出臺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2011年至今華人民銀行經稽核發放了八批270張《支付業務許可證》,第三方支付業務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第三方支付業務的本質是“為錢修路”,那麼其主要利潤來源就是“過路費”,也就是根據華人民銀行的相關規定收取的結算手續費。其它利潤還有隨著市場的推廣和增值服務產生的其它利潤。

            銀行業整體資產規模已經從“黃金十年”中的18%以上降至近三年的13%左右,國有商業銀行更是下降至10%以下。中小銀行資產增速在2010年達到29%的歷史高點後進入下行通道,同時其分化也在加劇,一些發展基礎好、戰略清晰、轉型較快的中小銀行仍保持快速增長,而另一些長期依賴地方政府、少數大客戶和個別行業的中小銀行增速明顯下滑,一些過往資產擴張主要來自同業業務的中小銀行,資產規模不僅沒有增長,還出現明顯縮水。不良貸款增加,風險持續暴露。產業結構調整導致的行業和區域經濟形勢變化已成為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重要成因。在各類銀行的不良資產規模普遍擴大,不良率上升的行業背景下,中小銀行由於其底子薄弱,抗風險能力較差,成為不良爆發的“重災區”,其中農商行不良貸款的增幅最大。金融多元化競爭加劇也導致銀行主導地位削弱。隨著近年金融體系多元化的加快,銀行在金融業的主體地位逐漸喪失。在混業經營的大資管時代,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信託公司、期貨公司、第三方支付、網際網路金融等創新業務與銀行之間的行業壁壘逐步淡化,相互之間的競爭加劇,與之相對應的則是銀行業務的分流和主導權的削弱。

              國內銀行業要直面挑戰。在整個中國金融業的變革浪潮中,中小銀行正在經受著一輪前所未有的洗禮,曾經的優勢正逐漸變成負擔,盈利的“法寶”被一一打破。在金融脫媒的趨勢下,銀行業面臨資產、負債兩方面的擠壓,這對貸款風險定價和信用風險控制能力相對較弱的中小銀行影響尤為強烈。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監管套利空間持續收窄,依靠“打擦邊球”獲利的方式也將消失。網路科技對銀行業的全面衝擊,迫使中小銀行踏上金融創新的新徵程。因此,建議中小銀行在發展的過程中,在把握風險控制、加強資產負債管理的前提下,從“形成特色、注重創新、合規發展、抱團取暖”尋找突破:

            銀行要打造自身特色。對於中小銀行而言,受限於自身情況,與其追求全面發展,不如集中力量打造特色,尋求突破。對城商行而言,市民銀行、當地中小企業首選銀行、和地方政府合作銀行三個傳統業務是其特色更是發展基礎。圍繞市民銀行,從代收繳費業務切入,積極拓展金融IC卡、社保卡、代理貴金屬、理財發售等新興業務,豐富消費貸款和個人經營貸款等產品全方位滿足市民金融需求;圍繞當地中小企業首選銀行,可以探索打造服務企業生命週期的金融生態,開發各類金融產品,自身不能滿足的業務透過引入合作資金的方式為當地中小企業服務;積極尋求與地方政府合作,強力推動對本地各類財政資金、優質客戶和重點專案的營銷與參與。對農商行而言,“形成特色”更為重要,由於農村商業銀行由傳統的農村信用社改制而來,自身發展水平和特點與其他商業銀行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經營地域絕大多數為縣域,業務結構較為單一,且大多集中在傳統業務上,新型業務較少,管理基礎仍較為薄弱。因此,農商行也要有自己的特色,結合區域特色、客群特色、自身能力和資源稟賦走差異化戰略轉型之路。從制度機制、產品、投資、人才、科技等多方面進行創新。比如在零售銀行方面,可加強手機APP場景化的應用研究,探索利用跨界合作加快移動端平臺渠道建設,進一步加大線上特色產品的開發和推廣力度,完善包括旅遊、購物、社群服務等在內的手機銀行生活服務功能等。在公司業務方面,可探討以交易銀行為核心的網際網路產品創新,透過幫助客戶整合經營交易環節、互聯互通交易生態圈、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也有利於銀行增加低成本資金來源、拓寬中間業務收入、增強客戶服務黏性,實現輕資本經營模式轉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Native,Web App,Hybrid,React Native和Weex?